計玉龍
摘 要:隨著安徽省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業的種植水平與種植技術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水稻作為安徽省主要的糧食作物,在其種植過程中就需要廣泛應用高產栽培技術,高產栽培技術可以大大增加水稻產量,促進農民的增收。本文對水稻從播種、插秧、田間管理等技術出發,對安徽地區高產栽培技術進行詳細闡述,提出了一些實用性技術指導意見,為當地水稻高產栽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安徽;水稻;種植技術;農業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約6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因而水稻增產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確保糧食安全的重大課題。安徽是我國水稻的主產省份之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220萬h㎡擴左右,居全國第5位,占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的36%~37%;總產1300萬t,稻谷產量占全省糧食總產近50%,約占全國稻谷總產的7%左右,居全國第6位。安徽水稻生產近年來出現單產上升緩慢、總產徘徊的局面,科學的高產栽培技術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優良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擇優良品種要盡量選擇優質、抗病、高產的品種。但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目前,全省優質水稻面積達到138.5萬h㎡,占水稻總面積的近60%。近期育成和推廣的優質品種有:早稻:皖稻143、早粕65、香兩優68、竹青;中稻:豐兩優I號、新兩優6號、兩優6326、天協l號、III優98;晚稻:M1148、晚粳9707、培兩優288等優質品種(組合)。種子處理需做好發芽試驗,發芽率要達到85%以上。浸種前將稻種在太陽下晾曬1~2 d,每天翻動3~4次,曬種的目的是使種子水分一致,出苗整齊,另外可殺死部分種子表皮的病菌。浸種消毒:先將稻種用20%的鹽水選一下,撈除秕谷,用清水沖洗一下,浸泡時加入適量的浸種消毒藥劑,如一浸靈等,防惡苗病、稻曲病。浸種時間一般春季室內浸5~10 d,如果藥劑在浸種期間需要換水,則一定要換水。
二、播種
1.播種時期的確定。根據當地當年的氣溫和品種熟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日期。水稻發芽最低溫為10~12℃,因此當氣溫穩定通過5~6℃時即可播種。
2.播種量。播種量多少直接影響到秧苗素質,只有稀播才能育壯秧。多年研究結果表明,旱育苗每平方米播量干籽150克(3兩),芽籽200克(4兩),機械播秧盤育苗的每盤100克(2兩)芽籽。缽盤育的每盤50克(1兩)芽籽。超稀植栽培每盤播35~40克(0.7~0.8兩)催芽種子。總之播種量一定嚴格掌握,不能過大,對育壯苗和防止立枯病極為有利。
3.播種方法。隔離層旱育苗播種:在澆透水置床上鋪打孔(孔距4×4厘米,孔徑4毫米)塑料地膜,接著鋪2.5~3厘米厚的營養土,每平方米澆1500倍敵克松液,5~6公斤,鹽堿地區可澆少量酸水(水的pH值4),然后用手工播種,播種要均勻,播后輕輕壓一下,使種子和床土緊貼在一起,再均勻覆土1厘米,然后用苗床除草劑封閉。播后在上邊再平鋪地膜,以保持水分和溫度,以利于整齊出苗。盤育苗播種:秧盤(長60厘米,寬30厘米)育苗每盤裝營養土3公斤,澆水0.75~1公斤播種后每盤覆土1公斤,置床要平,擺盤時要盤盤挨緊,然后用苗床除草劑封閉。上面平鋪地膜。
三、肥水管理
水稻插秧后應分3次施肥,第1次施底肥(40%),第2次施蘗肥(40%),第3次施穗肥(20%)。氮肥的總用量如果按硫胺計算,肥地600 kg/h㎡,中等地塊750 kg/h㎡,瘠薄地塊900 kg/h㎡。應注意的是,底肥用的氮磷鉀復合肥(15-15-15)中的氮應計算在硫胺之內,比如:某一中等肥力地塊,底肥用了氮磷鉀復合肥(15-15-15)300 kg/h㎡,則復合肥中含的氮就相當于硫胺225 kg/h㎡,原計劃用硫胺750 kg/h㎡去掉225 kg/h㎡,實際用硫胺525 kg/h㎡。控制水層插秧時為2~3 cm,緩苗期間為3~5 cm,分蘗期間為2~3 cm,分蘗后期要干干濕濕,前水不見后水,拔節至出穗期要建立2~3 cm水層,灌漿成熟期要潛濕交替。收獲前7~10 d斷水。
四、病蟲草害防治
水稻最嚴重的病害是稻瘟病,除此之外,還有水稻爛秧病、水稻惡苗病、水稻赤枯病、稻紋枯病、水稻胡麻斑病、水稻葉尖枯病、稻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等病害。稻瘟病可以發生在水稻的全生育期中,可以根據為害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穗瘟和節瘟等類型。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連續陰雨、光照不足、氮肥施用過量和溫度過低的條件下。為此,在水稻播種前按1克強氯精兌0.5千克水,浸0.5千克種子的比例,浸種12小時,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再催芽播種,可以比較有效的預防苗稻瘟和水稻惡苗病的發生。移栽后,可以用三環唑預防葉瘟病的發生,對于已經發生了的植株,也可采用40%稻癮靈到.油或富十一號乳油來防治。對于穗瘟和節瘟,三環唑也有著不錯的防治效果。水稻主要的蟲害有水稻螟蟲、稻飛虱、稻苞蟲和稻縱卷葉螟等幾種。在安徽地區,尤其是到了10月份,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往往發生比較嚴重,尤其是稻飛虱發病更嚴重。稻飛虱的防治,需要根據“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相結合的防治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相輔相成,穗前治蟲保苗,壓低蟲口基數,防后期上穗為害,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治稻飛虱。水田雜草種類很多,發生時期也不同,一般藥劑除草的時間是插秧后5~7 d,秧苗返青扎根后施藥,因為水田雜草種類較多,用藥時要選擇2種不同類型的殺草劑混用,控制用藥量,既要保證殺草效果,又要避免產生藥害。用藥量要因地制宜,土壤有機質多、氣溫較低的要使用高劑量;沙性地、氣溫較高的地要使用小劑量,一般的田塊要使用中劑量。采用毒土法的藥劑必須保持水層,在晴天、風力較小時施藥;采用噴霧法的藥劑,水越淺越好,若無水層噴藥,停1~2 d復水,除草效果好。
五、適時收獲
在水稻成熟后進行適時收獲也是提高水稻產量與品質的重要方法。如果整個水稻田中有 90%及以上的植株都出現了莖葉變黃籽粒變硬的情況,并且能夠先出這種品種的籽粒應該有的色澤之后,就可以進行收獲。而大部分的水稻品種的生長期較長,屬于晚熟的品種,但是產量很高,這時可以適當延緩收獲期。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水稻種植的過程中,需要了解水稻的種植規律,考慮到當地的地理因素,并且從水稻的選種、播種、施肥及灌溉等情況出發,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水稻的種植,提高水稻的產量。另外,由于病蟲容易導致水稻的減產甚至絕產,因此,還需要做好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其進行合理的防治,進而促進水稻的良好生長。
參考文獻:
[1] 關術平,周世興,王海英.水稻超稀植高產栽培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4):113-114.
[2] 劉祥臣,盧兆成,豐大清,等.水稻覆膜濕管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初探[J].河南農業科學,2010(8):40-42.
[3] 王開斌,汪先霞,詹楊.豫南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0(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