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勞動力成本的持續攀升和現代農業經營規模的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廣普及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顯得特別重要。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生產方式,其具有節工省本、穩產高產、發展潛力大等優勢,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得到了較快的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文章基于生產實踐經驗總結,對推廣應用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推廣應用
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形地勢等自然條件及傳統習慣等社會條件的影響,所以,推廣機插秧技術時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廣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加強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推廣與示范,提高水稻產量,增加農戶收益。
一、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
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作為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水稻機械化生產中逐漸得到應用推廣,且發展趨勢良好。大足區金山鎮屬于丘陵地帶,其農業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規模。建立了萬畝優質水稻示范基地,地區深入發展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配方施肥等農業生產技術。水稻作為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農產品,在服務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該地的水稻機插秧種植中,土地濕度以及空氣溫度都能夠滿足水稻機插秧種植的技術要求,為了提升水稻的種植溫度的有效性,地區還適當采取了地膜覆蓋育秧技術措施,為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應用和推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二、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的要點
1.塑盤育苗技術。塑盤育苗的目的是為水稻機插秧種植提供足夠健壯的水稻秧苗,在對水稻秧苗進行塑盤育苗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1)是苗床地的合理選取,盡可能選土壤疏松、肥力較強、日照條件好且水源充足的苗床地進行育苗,要避免在冷浸田或沙皮石底、缺乏水源灌溉的地段育苗;
(2)合理制定開墑規格。根據現有的塑盤規格58 cm×28 cm×2 cm,可使用1.6 m開箱,凈箱面1.3 m,要確保箱平埂直,同時軟盤外觀表面要保證光滑無皺褶、無扭曲、無殘缺,四周垂直;
(3)制作營養土。可以選擇菜土地和山基地的土壤,將曬干敲碎并進行細篩后得到的農家肥,進行營養土的配置,按照細土、細糞4:1的比例進行配置,實彈更增加壯秧劑,均勻攪拌后裝盤使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于配置營養土的土粒徑應該小于等于5mm,避免細土中出現石粒的類似硬物;
(4)合理選擇播種期。一般的軟盤育秧要求秧齡30~35 天、葉齡4.0~4.5葉、苗高13~16 cm時移栽。主要注意的是,要確保育秧時間要與前作作物茬口相吻合,避免秧齡過大,導致栽插質量下降;
(5)精細播種。在進行播種前將種子曬一天,藥劑處理種子浸泡要大于三晝夜,在種子出現破胸露白后及時進行播種,播種后再用營養土對種子進行覆蓋,避免種子暴露,再用平板進行壓實處理,接著澆水,最后使用拱架薄膜為育苗創造良好的水分濕度和溫度條件;
(6)科學管理。在播種完成后,需要對于種子的發芽情況等進行仔細觀察,確保育苗環境的有效性,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做好相應的補救措施,切忌及早揭膜造成秧苗脫水現象發生。
2.提升大田整田質量。使用水稻機插秧種植,需要對田間進行有效處理,整平土地,為機插秧創造良好的條件,除去田間雜草雜物,做到土壤上粗下細、上爛下實,田間水層保持在1-2cm即可。
3.強化插秧前秧苗保護。確保在進行機械插秧前,秧盤的床土水分適宜,一般通過手指按壓,泥土不沾手即可。在秧苗起盤后卷起放在運秧工具中,秧盤堆放層數以兩三層為宜,運輸到田頭后進行平放。整個流程要盡可能快速,防止秧苗被曬傷。
4.插秧前充分準備。在進行機插秧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于插秧機進行檢查調試,確保插秧機沒有什么故障問題,對于相關部位加注潤滑油,確保插秧流程順利裝秧苗前需待空秧箱移動到導軌的一端,再進行裝秧苗,防止漏插。秧塊要緊貼秧箱,不拱起,兩秧塊接頭處要對齊,不留間隙,必要時秧塊與秧箱間要適當灑水潤滑,使秧塊下滑順暢,不受阻;根據大田不同土壤,調整插秧機插秧深度,選擇適宜的栽插行走路線,保證插秧的直線和鄰接行距;合理確定株行距和每穴的株數,調節好相應的株距和取秧苗量,保證667 ㎡大田適宜的基本苗,插秧機固定行距為30 cm,株距為12 cm,建議每叢苗數四五苗,保證667 ㎡基本苗在7.2萬~9.0萬為宜。
三、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應用的有效途徑
1.加強技術服務,提升操作水平。作為農業技術服務部門,要加強技術服務。依托水稻育插秧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大戶組織開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專題培訓。機械育插秧期間,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服務隊,深入到田間地頭、作業現場,為群眾和機手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為提升農戶對于水稻機插秧的技術操作水平,農業服務中心還加強了水稻育插秧示范演示。組織開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巡回展示活動,并依托地區示范點組織不同規模的示范演示會,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通過以上措施,今年金山鎮機插秧育秧面積達到120畝,機插秧面積將突破1180畝,實現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水平大突破、大提升。
應要采取多項措施助推服務水稻機插秧工作。目前,本地區的農業技術服務部門已經加快農業服務工作進程,開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培訓會,在春耕現場會上對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農機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大戶、農機手等進行演示操作培訓,發放技術培訓資料200份;二是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部分鎮街村社指導育插秧工作,協助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社會化服務;三是協調農機經銷商和農機維修技術人員搞好售后維修服務,出動維修人員50人次,維修插秧機80臺套,確保了機插秧工作順利開展。
2.推進機械替換,強化政府扶持。圍繞“機械化耕作、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建設”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加快“機器換人”步伐,以創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先進鎮為目標,查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薄弱環節,狠抓落實。相關部門要促進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充分發揮補貼政策的扶持引導作用,推廣應用符合“國Ⅲ”標準的動力裝備和其它新機具新技術,補齊全鎮水稻生產的短板環節。為地區農業生產新增大型拖拉機,高速插秧機,大型聯合收割機,無人植保飛機,大型糧食烘干機等。要大力提升全鎮農機作業水平。針對全鎮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薄弱環節,繼續開展以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為主題的“補短板、推全程”系列活動,重點展示演示水稻生產全程機插、植保、烘干等薄弱環節。此外,還要繼續推進農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力推進“千社”工程建設。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全鎮農業示范基地建設。
四、結語
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發揮了比較理想的種植效果,對于提升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對此,各地要積極探索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的有效發展途徑,把握水稻機插秧種植的關鍵技術,確保機插秧的高質量開展。
參考文獻:
[1]陶保雄.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對水稻種植效益的影響略述[J].農技服務,2017,34(06):33-34.
[2]朱景林.農機農藝融合的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經驗及其工作完善的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5(02):7-9.
作者簡介:秦先江(1971-10-),男,漢族,重慶大足人,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技推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