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田間水肥管理是水稻高產穩產的基礎,促使秧苗返青、早分蘗、壯根壯桿、足穗、大穗增加粒重。方法是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以水調肥,綜合防治病蟲害,實現水稻的優質穩產高產。
關鍵詞:水稻種植;田間管理;水肥;病蟲草害
水稻是我國較為重要的糧食食品之一,對百姓的民生問題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水稻的生產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展開水稻生長過程中的田間水肥管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文章結合工作實踐,簡述水稻田間水肥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一、水稻種植技術
1.種子選擇和處理。在選種過程中,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抗逆性強、適用性廣、結實率高的優良品種。在對種子處理過程中,在稻種浸種一周前選晴天將種子曬6-8h后,可選擇多菌靈溶劑50%將種子浸泡40min,將種子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將干凈的種子放置到溫度不低于零上5℃的清水中泡制大概6h,再將種子放置在干燥蔭涼的地方放置3-4h,這有利于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在清水中浸泡時要把浮在在表層的稻谷撈出,選擇飽滿的稻種,以保證秧苗的整齊健壯。
2.催芽。使用雙層的麻袋進行催芽為宜,將麻袋浸濕將種子均勻的鋪在麻袋表層,中途注意是否需要添加水即可。也可將稻種裝入較為透氣的編織袋當中。注意四周使用稻草或雜草將其密封,做好保溫措施,編織袋內溫度上升后將其保持在25~40℃。溫度過高應進行翻堆,溫度過低要進行持續保溫。經過20h左右后即可露白破胸。
3.播種。在催芽后3~4天即可播種,在播種前要準備好苗床,配置適宜的營養土。將混合土均勻裝到培育缽中,將催好芽的種子放置在培育缽中。避免培育缽中種子播散不均。播種后對苗床進行管理,苗床的整體溫度要控制在25℃左右。催芽后出苗整齊后進行練苗,練苗后白天苗床溫度要控制27℃左右,晚上苗床溫度要控制在18℃左右,以保證稻苗的健康生長,在此期間要注意防控稻苗的蟲害防治措施,將蟲害控制在根源。
4.插秧。傳統的手工插秧,一般要借助秧繩、秧標、插秧輪等工具,采取人工寬窄行合理密植。但目前插秧機插苗等已經成為水稻農業發展的主流,工作效率高。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依舊需要人工栽種。插秧時的氣候也十分重要,雨天等會對秧苗生長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水稻田間施肥技術
水稻施肥的真正目的為保證秧苗健康生長,提高綜合抗性,實現高產的需求,確保糧食高產穩產。加強水稻管理,實現水稻優質高產豐收。
稻田施肥可根據秧苗生長發育的狀況分為三個時期。在水稻的不同生長階段要施加不同的肥料,以滿足水稻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養分。所需的肥料大致分為四種基肥、分蘗肥、調控肥、孕穗肥。水稻施肥要根據品種特性、氣候因素、栽培技術等方面綜合考慮。每生產100kg稻谷需要吸收氮肥1.5~2.3kg、磷肥2.1~3.0kg、鉀肥2~3kg。根據水稻各個時期的生長特性,進行分期的施肥和追肥等。
1.分蘗肥。從移栽到幼苗分化前的分蘗肥易早不易晚,在幼苗的三葉期最佳。分蘗肥的用量可占追肥總量的50%左右。分蘗期是水稻吸收氮肥的第一個高峰期,在這個時期稻田的溫度包括氣溫、土溫、水溫都比較低,養分釋放的速度較慢,追肥量過少不能滿足稻苗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只有早施分蘗肥才能早分蘗、多分分蘗。大致在水稻栽種后7~10天后施用。每畝使用尿素7~10kg。
2.孕穗肥。從移栽到到稻穗抽化之間是稻苗吸收氮素的第二個高峰期。孕穗肥可以保花增粒,防止稻苗倒伏貪青等。孕穗期間施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稻葉晨不掛露,午葉挺直,葉面色淡可多施早施。二底肥足、地力好、分蘗多的稻田可酌情減少或減免這次施肥。三陰雨天氣不施。在水稻圓桿期施加最佳,施尿素3~4kg每畝,可施少量磷肥,每畝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
3.調控肥。調控肥主要目的為延長葉片功能期,有效防止葉面早衰,增加粒重,促發高產高收。但注意的是陰雨天氣不施,苗不黃不施,有病害的稻田不施。調控肥無明確的使用階段,根據水稻生長情況進行全面分析。
4.基肥。水稻前期根系吸肥能力弱,若基肥不足,肥料供應不上,會使禾苗前期生長得更加緩慢。在插秧時必須施足基肥,才能奪得高產。中等田可畝用漚好的過磷酸鈣30公斤,碳酸銨30公斤,配合施用適量農家肥,要把60%~70%的肥料用作基肥。插秧前先把基肥施入田中,充分耙勻,使土壤上中下三層都混入各種肥料,水稻根系四周伸展都能吸收到肥分,從而使禾苗前期生長迅速,早生快發,生長健壯。
三、水稻田間灌溉管理
水稻灌溉時要防止水流過大,以小水緩流灌進稻田為好,不可灌過趟水,長流水。池梗一定要堅實,定期檢查,有效防止跑水漏水。另外,灌溉時期不同,灌溉效果有差異。灌溉時間最好選擇早上5:00~6:00,經過2~3h的灌溉,10:00左右田間溫度即可達到一致,保護稻根因水溫驟降受到傷害。水稻灌溉時要注意濕潤和淺灌相結合,淺濕交替,適時晾田。
1.水稻反青期。水稻基本成活后,反青期的灌溉要跟田間施肥量相結合。高肥量分蘗盛期,要采取高強度間期灌溉,中肥量采取輕度的間歇灌溉。可根據稻苗的生長情況,淺灌和間歇灌溉相結合。
2.水稻分蘗期。水稻分蘗前期與反青期的灌溉方式沒有太大區別,直至分蘗末期莖數達到分蘗計劃的80%左右就可以開始晾田了,通過晾田使秧苗達到葉面聳立,葉色淡青,莖桿老建等,使稻苗健壯的進入下一生長階段。
3.水稻抽穗至開花期。該時期水稻田間水層要保持在3~5厘米。此期間要晾天1~2次。
4.乳熟至黃熟期。從乳熟到黃熟期,要實行淺濕交替的灌溉方式,干濕適中,前期以干為主,后期以濕為主,至到黃熟期完全停水。
四、病蟲草害的防治
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因管理不到位或氣候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水稻常常易遭受病蟲草害,常見有“四病三蟲”。防治措施是:首先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消除田間及周圍的病草,清除菌核減少菌源;加強田間管理,保持水肥適宜;加強田間巡查,密切關注水稻的長勢,及時發現病蟲害的苗頭,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治,分清病蟲害種類后,可采用如多菌靈、吡蟲啉、三唑酮等化學藥劑進行噴灑。除雜草可進行人工除草除稗。若選用化學除劑進行除草,務必要選用對于水稻草害殺傷大但對秧苗無傷害的藥劑。
五、結語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生產的主要品種之一,水稻種植過程中田間水肥管理與水稻產量的高低有直接聯系。做好水稻的田間水肥管理,能夠很大程度地增加水稻產量和質量,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于靜波, 趙健. 淺談水稻生產中的肥水管理技術[J]. 科技致富向導, 2013(12):334-334.
[2]張志超, 郭永慶. 水稻田間管理的關鍵技術[J]. 吉林農業,2016(4):72-72.
[3]王中民, 韓淑娟. 水稻田間管理技術要點[J]. 吉林農業, 2015(22):39-39.
作者簡介:何季東(1971-1-),男,漢族,重慶銅梁人,專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