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海地區栽種柑桔已有50年歷史,而柑桔粉虱以往在上海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的果園內危害較輕,罕見報道。但在2010年以后,柑桔粉虱發生面積不斷擴大,蟲口基數不斷上升,已為上海地區柑桔園主要害蟲之一。筆者在2015-2016年對上海地區對柑桔粉虱成蟲田間發生規律進行了系統調查并選取了四種高效安全的殺蟲劑進行對比試驗,基本摸清了該蟲的田間發生規律并篩選出了較好的防治藥劑。
關鍵詞:柑桔粉虱;黃板;發生規律;藥劑篩選
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屬昆蟲綱,同翅目,粉虱科。廣泛分布于廣東、福建、臺灣、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省。該蟲除危害柑桔外, 主要寄主植物還有梔子、女貞、冬青、茶、柿、桃等。該蟲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嫩葉背面以口針刺吸汁液,導致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同時能夠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阻礙光合作用,嚴重時葉落枝枯,影響樹體的生長,導致樹勢嚴重衰退,也影響果樹產量。
一、柑桔粉虱田間發生規律
1.試驗地塊選擇
定點觀察地位于上海前衛柑桔有限公司,擁有4千余畝連片種植桔園,主栽品種為溫州蜜柑,株行距為3*3.5m,露地栽培,樹齡為28年-30年,樹勢較衰弱,基地內田間管理較為粗放,郁閉度較高,部分田塊柑桔粉虱發生嚴重。在基地中選取了1.5畝上年柑桔粉虱基數較高的一塊作為定點觀察點,此地全年不噴藥。
2.利用黃板定點觀察柑桔粉虱成蟲發生規律
在該地塊中選取較為開闊且光照充足的一棵樹, 4月1日起懸掛黃板進行定點觀察(購于河南佳多科工貿有限公司,大小為20×24cm)。將黃板掛于通風透光處,離地1.5-2米,當田間初見柑桔粉虱越冬代成蟲時,對黃板進行重點觀察。每隔5天將黃板取回,清點黃板誘蟲量,更換一塊新板,記錄誘蟲量,至11月份田間無成蟲時停止觀察,繪制成柑桔粉虱成蟲周年發生規律圖。
3.結果分析
經過兩年的定點觀察,發現柑桔粉虱在上海地區一年發生3代,如(圖一),,4月下旬開始羽化,田間初見成蟲在4月20日左右,多出現在桔園林帶冬青嫩梢上,后約30天出現越冬代成蟲高峰。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蟲盛發期分別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即春梢抽發期和夏梢抽發期。第二代受氣候、食源等因素的影響,會在8-9月呈現出2-3次的高峰,夏秋梢抽發不整齊的年份發生嚴重且世代重疊難以區分代數,夏秋梢抽發整齊的年份,有明顯的成蟲高峰。11月底停止羽化,進入越冬期。
二、開展藥劑對比試驗
1.供試藥劑
項目組經過資料查閱和篩選,選取了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的氟啶蟲胺腈、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的螺蟲乙酯、韓國SK株式會社的礦物油、濟南天邦化工有限公司的啶蟲脒這四種藥劑進行田間對比試驗,根據每種農藥的推薦使用濃度進行噴藥試驗,每種藥劑噴5棵樹。
2.試驗處理
試驗于2016年7月18日進行,地點為上海前衛柑桔有限公司項目實施基地。試驗共設四個處理一個對照:處理一:22%氟啶蟲胺腈5000倍;處理二:22.4%螺蟲乙酯4000倍;處理三:20%啶蟲脒2500倍;處理四:99%礦物油200倍,處理五:清水對照。項目組于7月份粉虱夏梢大量抽發且葉背面有大量若蟲時進行噴藥試驗,記錄藥前和藥后3天、10天的蟲口基數,計算出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同時記錄噴藥的天氣、噴藥方法、田間其他病蟲等的情況。此次試驗在7月18日噴藥一次。施藥機械為蘇州農業機械廠生產的工農36型機動噴霧機,每棵樹藥水用量5公斤,施藥時將藥液充分稀釋后均勻噴霧。
3.天氣情況
7月18日多云到陰,日均溫29.45℃,觀察期7月19日晴到多云,日均溫30.55℃;7月21日晴到多云,日均溫34.20℃;7月25日晴到多云,日均溫32.10℃。無降雨日。
(溫度資料來自寶山氣象,日均溫為最高最低溫度的平均值)
4.防效檢驗
在試驗前進行基數調查,每個處理隨機抽取20片嫩梢葉片,用簽字筆在正面寫上標記,調查葉片背面若蟲基數。施藥后3天和10天后再次調查活蟲基數,每個樣本蟲數不低于50頭。計算柑桔粉虱若蟲的死亡率和防效。
計算采用下列公式:
5.結果分析
通過試驗發現,22%氟啶蟲胺腈5000倍、22.4%螺蟲乙酯4000倍、20%啶蟲脒和99%礦物油200倍2500倍對柑桔粉虱若蟲均能產生較好的殺滅效果,藥后10天的防效可達90%甚至以上,其中20%啶蟲脒的效果更加明顯,達到98.5%。試驗期間,未受降雨影響,實驗數據較有代表性,各處理對柑桔無藥害,對環境安全,可在柑桔無公害及綠色生產中推廣交替使用,延緩抗藥性產生。
三、結語
柑桔粉虱在上海地區一年發生3代,一般以大齡幼蟲或蛹在葉背越冬。4月下旬開始羽化,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蟲盛發期分別在5月上旬和7月中旬,第二代受氣候、食源等因素的影響,會在8-9月呈現出2-3次的高峰,12月底停止羽化,進入越冬期。該蟲喜陰濕環境,在郁閉度大和徒長枝多的桔園發生較嚴重。
根據柑桔粉虱發生及危害特點,應采取治蟲防病措施。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結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方法來控制蟲害。田間粉虱越冬代成蟲初見日一般在4月下旬,在初見粉虱后的第20-25天進行藥劑防治,而后10天再噴藥一次鞏固防效,即5月中旬和5月底分別用藥一次。由于該蟲后期發生不整齊,應狠抓越冬代的防治,以后各代根據蟲情重點防治或挑治。藥劑可選用礦物油、氟啶蟲胺腈、螺蟲乙酯、啶蟲脒等。由于粉虱若蟲多分布在葉背,因此噴藥時要求全面周到。
作者簡介:蔣飛(1986-1-),女,中級農藝師,碩士,上海市柑桔研究所副所長,現從事植物保護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