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波 韋麗麗 劉玉
摘 要:夏季是豬病發生的高發期,其不但影響了豬只成活率及品質,還降低了養殖效益。目前,由于豬的養殖多以規模化、集體化進行繁殖,在養殖的過程中,受應激、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夏季豬群發病較高,加大了生豬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基于此,本次對夏季多發豬病的病因,診斷與預防的研究,采用文獻查閱法、調查分析法等,根據養殖戶對豬養殖與管理的實際情況,從夏季多發豬病的病因入手,對夏季常見豬病進行診斷與治療,然后進一步闡釋預防夏季豬病發生的措施,為養豬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幫助,對降低養殖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夏季;豬病;病因;診斷與治療;預防措施
一、夏季主要多發豬病
夏季受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豬容易患病。對于常發的豬病,除了豬瘟、豬流感、仔豬副傷寒、嗜血桿菌病、腹瀉以外,近幾年來還流行鏈球菌病、附紅細胞體病和弓形體病等,使夏季豬病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及特點,其中,豬鏈球菌病作為夏季一種流行性疾病,該病由多種鏈球菌所引起,主要表現為出血性敗血癥和漿膜炎,胸腹部及四肢皮膚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在治療時,多采用青霉素、紅霉素肌肉注射治療,或在飼料中國添加中藥。對于此病,可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與消毒及對豬精心隔離封鎖等措施進行治療。然而不同的豬病,待發現后需及時診斷及防治時,并加以區別及注意。
1.夏季多發豬病的病因
(1)熱應激影響。對于夏季多發豬病,受夏季溫度的影響,特別是南方地處亞熱帶區域,每到6月到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到8月下旬又進入臺風季節。由于空氣濕度較大,加上炎熱的高溫(常出現35度以上的天氣),在熱應激狀態下,由于豬自身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超量,導致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的狀態。另外,由于豬采食量的下降,導致豬自身的機體營養不足,體質情況下降,引發病情。
(2)豬體耐熱性差。豬屬于一種恒溫動物,在正常的情況下,成年豬最適溫度保持在18~22℃,較為肥胖的豬為19~23℃,保育豬為22~25℃.目前,由于我國發部分的主場都無法根據不同階段豬情況,對其環境溫度需求進行設置。另外,由于豬多胎高產,繁殖力比較強;生長時間比較短,發育比較迅速等特點,加上豬本身汗腺并不發達,不能有效將多余的熱量進行揮發,并且其皮下脂肪比較厚,耐熱性比較差,導致了發病幾率的增加。
(3)飼料霉變影響。由于夏季氣候炎熱,溫度比較大,飼料霉變現象的發生。這是由于養豬戶為了將溫度降低,常常會向豬圈用水噴淋,而潮濕環境為各種霉菌的生長與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導致剩余的飼料在保管過程中發生了霉變,飼料品質變差。一旦豬群使用了這些飼料,給各種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創造了條件,導致豬自身免疫功能受到破壞,這成為夏季誘發豬病多發的重要因素。
2.夏季多發豬病的診斷與治療
(1)夏季多發豬病的診斷。對于夏季多發豬病的診斷,根據豬自身的發病特點與臨床癥狀,通過對豬的尸體進行剖檢病變與實驗室檢查,對其病因進行一定的判斷,為治療提供治療方法奠定了基礎,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①發病特點。夏季在氣溫較高的月份,豬病呈現多發的特點,多見于每年的5~9月份,患豬多表現為高熱,體溫升高.對于不同日齡、品種的豬,在這一階段都可能受到感染,且病程較長,一般持續時間為5~20d。疫情傳播速度快,且波及的面廣,具有傳播性與流行性。根據本村發生疫情的5家養豬戶統計,表1是具體情況。對其疫情造成情況分析,主要是由于其飼養管理比較差,免疫不到位及消毒不合格,特別是散養戶與中小型養殖戶疫情比較嚴重,多為細菌與病毒的雙重感染,發病后豬自身的抗菌藥物治療無效。
②剖檢病變。病死豬呈現敗血癥癥狀,皮膚表現為充血、出血。多數病死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在嚴重情況下,患豬表現呈現紫紅色。在豬體的氣管與支氣管內會存在大量的泡沫。全身淋巴結變的腫大,特別是患豬的肺門淋與腹股溝淋巴結,切面向外翻,周邊發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情況。有的病死豬其肝臟較大,且顏色變淡。病程較長的患豬出現胸膜炎和腹膜炎,甚至有維蛋白在胸腔及腹腔處滲出。
③實驗室檢查。對患豬的檢查,通過多次采集患豬的心、肺等組織病料,送往當地的研究所,進行病原檢測。首先,可通過細菌學檢驗,將組織病料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實驗鑒定,確定其病原。其次,可通過RT-PCR檢測,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方法檢測,檢測病料組織,最后確定病原。
3.預防夏季豬病發生的措施
(1)對病豬體溫加強檢測。在日常的體溫檢測過程中,若豬的體溫比較正常,則在飲用水中可添加電解多維;若豬的體溫超過正常體溫或過高,需要添加一定的藥物在患豬的飼料或飲用水中,比如對豬副嗜血桿及鏈球菌敏感菌的添加,注意慎用退熱藥。對于患病而死的豬,應該采取科學的方式處理,比如對其尸體進行焚燒或深埋。
(2)對豬舍環境保持通風降溫。夏季溫度較高,需要對豬舍環境進行通風降溫的措施,這需要做好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養殖戶在豬舍內進行施肥時,切記避免高溫季節。對豬舍進行定期打掃,使豬舍環境保證干燥清潔。
(3)加強飼養管理。夏季溫度高,且濕度較大,飼料容易發生霉變。為了加強飼養管理,首先,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及通風的工作,適當對飼養密度的降低,這不僅有利于豬體自身的散熱,還可以減少散發到豬舍內的熱量。其次,保持豬舍衛生的清潔,定期精心消毒,在梅雨季節,需要飼料做到現配現用,做好飼料原料的進貨關,適當對霉菌毒素吸附劑使用量加大,嚴禁喂食霉變的飼料。最后,在適當的條件下,可喂食維生素與青綠所汁的飼料,保證其飼養的合理性。一旦發現豬群中具有可疑的疫情,需要及時向相關部分報告,并進行及時處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二、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夏季多發豬病的原因,診斷與預防的研究,了解了夏季多發豬病的原因,根據治療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在發生疾病時,通過相關檢測與判定,得出最佳的治療方式,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傳播。而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即對病豬體溫加強檢測、對豬舍環境保持通風降溫、加強飼養管理及定期做好免疫疫苗的接種,并長期堅持執行下去,將降低疫情的發生,為養豬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幫助,對降低養殖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鄭淑化,高曉歌. 淺析夏季豬病多發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06):133.
[2]朱淮仙,張小兵. 夏季豬病(高熱癥)的診斷及治療[J]. 當代畜牧,2015,(2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