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行斌
摘 要:加快我國的農村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力,離不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是公共管理、公共服務與農村社會發展理論的重要內容。農村畜牧獸醫公共服務是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其中之一,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具有區別于其他農村公共服務的特殊性,加上近年來,動物疫病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特別是近幾年來,部分地區發生的高致病性豬流感、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等疫情,暴露出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已明顯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國家必須構建起完善的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形成科學、統一、透明、高效的畜牧獸醫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
關鍵詞:農村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農村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農村畜牧獸醫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單一
按照公共產品理論,公共產品的供給應主要由政府提供,中央政府及各級政府從強制性稅收收入中進行預算安排。我國一長期以來一直沿用這個模式,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供給模式,但是由于政府則一力的有限性和“二元經濟”的政策取向,政府把一些屬于自己的責任“轉嫁”到農民頭_匕致使農民負擔過重。實際上,單一的政府供給或單一的市場供給,在解決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問題_[的失靈都是客觀存在的。隨著經濟體制和鄉村治理方式的改革,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制度經歷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兩個時期,形成了人民公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稅費改革三個不同階段的制度安排。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也發生了變化。但是,總體而言畜牧獸醫體系沒有改變“國家單一供給”的模式。這種長期的模式主要是依托鄉鎮政府組織和鄉鎮事業單位來實現的,以政府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主體,包攬了一切農村公共事務,不允許任何非政府組織和私人部門進入,由國家政府系統內的公共組織來提供農村公共服務。這種的制度安排,在為廣一大農村和農民提供最基本的服務的特定歷史時期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轉型的加速,我國農村出現了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與公共服務不到位、基本公共服務短缺之間的突出矛盾,這種模式就不在適用社會了。
2.農村畜牧獸醫公共服務的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的分稅制改革僅僅停留在稅收和財政層面上,沒有進行相應的政治分權改革,即在各級政府間合理劃分其財權和事權,最終形成財力日益向上集中,事權卻逐級下移的局面。現行分稅制下財權過于集中在中央,事權過于下放到地方,加上轉移支付制度的滯后,地方也沒有正常的融資渠道,事權與財權的不對稱,從而形成了地方巨額財政負債。縣鄉兩級財政是中國五級財政管理鏈條的最末端,一直以來,上級財政利用手中的行政權力下壓支出責任,緩解財政的困境成為一種合理的邏輯。但過分的向下安排支出,反而會降低財政資金的使用率,縣鄉兩級財政面對無力承擔的支出責任的時候,鄉鎮財政無法提供足夠的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使得基層政府只好自力更生,用非規范措施來籌措資金,去擴一張預算外和制度外的資金彌補不足,這樣會加重農民的壓力和的負擔,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必然會出現問題,大打折扣。
3.農村畜牧獸醫公共服務的管理體制不順
目前,鄉鎮獸醫站大部分屬于條塊雙重管理,業務上由市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指導,人、財、物由鄉鎮管理。這種體系上的不順,造成了管理和領導上的混亂,致使“政令不暢”,甚至出現管理上的“言區”。市縣畜牧中心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造成基層獸醫隊伍混亂,各行其是,對工作敷衍應付。
二、農村畜牧獸醫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對策措施
1.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責任機制,構建多元化公共服務供給體系
政府必須清楚認識自身組織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在切實履行供給主體的職責外,他是職責還是公共服務供給協調者。首先要充分調動社會多元主體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中,以有效的整合社會資源,并且在供給過程中一協調參與主體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及優勢,明確農村公共服務責任機制和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應該從直接供給的單一方式,轉變為多種類多中心的社會組織共同供給的多種方式。依據農村公共產品中的準公共產品的性質,采用政府與市場(私人)混合的方式來提供。本著“誰投資,誰受益”和“量力而行”的原則,采用“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的方式,充分調動參與主體投資農村公共產品的積極性,發揮其優勢資源。
2.構建規范化的財政轉移制度,加大專款專用的財政監管力度
(1)政府間財權與事權要合理的劃分。在劃分問題上按照事權決定財權,各級政府承擔的農村公共服務事權有多少,財權能力就應相應的有多少,財權與事權的平衡化,財權與事權要相符合。
(2)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首先政府應該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地方各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之間供給差距。最后形成科學規范、公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其次中央財政應該減少對城市的稅收增量返還,并且拿出一部分資金,投入到資金不足的農村地區,既可以削弱不但對返還基數中不合理的因素,也緩解了農村公共服務資金不足的情況。再次農村的專項轉移支付要按照經濟目標和階段性的任務、國家政策的要求,來設置專項轉移支付制度的項目及其指標。
(3)農村經費保障機制要合理的建立。農村獸醫中工作所需要的費用要納入各級政府的則政預算進行統一控制和管理。如工資費用、業務費用和活動經費,都納入各級則政預算,需要使用時及時撥付。保證其人員的發放,保障工作運轉正常。對于其范圍內依法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防疫費、檢疫費)及時上繳,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要注意的是,所有經費的使用,必須確保其資金專款專用,對資金使用加強監管,避免出現資金的亂用濫用。
3.推進獸醫隊伍法制化的建設,推進農村畜牧獸醫綜合執法
推進農村畜牧獸醫綜合執法,首先將動物衛生監督所與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大隊進行合并,對現有的畜牧獸醫行政處罰職能進行整合,成立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大隊,同時商請市編辦加掛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大隊的牌子,明確細化綜合執法機構職能,科學評估工作量,調整增加綜合執法人員編制等。在省、市、縣三級全面推行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實現行政處罰職能統一行使,執法人員統一管理,執法力量統一調度,為畜牧獸醫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三、結語
我國的農業本身基礎地位就相對薄弱,畜牧業更是得不到重視,尤其是在加入世貿組織后,農村畜牧獸醫體系作為國家畜牧業支持的重點,和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之一,在新形勢下仍然面臨一定的問題和挑戰。并且畜牧獸醫服務體系一直以來,在公共服務體系研究中處于空白,專家學者沒有重視,事實上,畜牧獸醫公共服務具有他的特殊性,也是農業問題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小林.結構轉型中的農村公共服務與公共財政政策[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2]唐承明,歐書林.對我區基層畜牧獸醫服務組織改革的幾點意見[J].廣西畜牧獸醫(雙月刊).2001年第2期(總第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