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和
摘 要: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對水果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升高。我國現階段水果產量已經占據世界第一位,但是,水果產業在果樹單產、水果質量以及市場化情況上存在嚴重不足。尤其是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更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本文將就如何實現水果產業中品質的提高來實現其困境的解決進行研究。
關鍵詞:水果產業;品質提高;困境解決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水果產業在現階段已經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突出貢獻的一個方面。尤其是在當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升高,更使得水果市場不斷擴大。但是,由于我國生產的水果質量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不足,因此嚴重制約了我國水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將就此進行研究。
一、當前我國水果質量現狀分析及問題研究
隨著近些年來果樹種植技術的不斷升高,我國現階段生產的各種水果質量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生產的水果在國際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也與日俱增。數據顯示我國去年出口到國外的水果質量達到兩千多萬噸,總水果出口量更是達到了七千多萬噸,與往年相比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從種植過程中來看,還是存在重視果樹栽種,卻不重視果樹管理,重視果樹產量卻不重視果品質量,重視果品采摘之前卻不重視果品采摘之后,重視果品直接銷售卻不重視果品深加工的情況。在進行果樹栽培管理過程中,盲目提升種植密度、化肥農藥濫用等現象較為嚴重,造成一些果園雖然產量較高,但是生產的果品質量較差,在市場上無法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出現果品出售困難的情況。
通過進行調查可以發現,當前我國說過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水果個頭較小,低于出口標準;水果形狀不夠標準,同時表面存在一些瘢痕;水果顏色較差,色澤不好;水果水分及含糖量不足;水果農藥殘留較高等。這些缺點是我國水果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水果產業陷入困境。
二、相關解決策略
要實現我國水果產業走出困境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水果質量。通過質量的提高,可以實現我國現階段生產的水果在國際水果市場上的競爭力的提高,使得果品售價得到提升。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從多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下文將具體進行闡述。
1.進行良好的果樹品種選育
品種是決定水果質量的重要基礎之一,因此,在進行果樹種植之前必須選擇具有優良性狀的果樹品種進行種植。在進行品種選擇時要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迎合市場需求,選取在適宜本地區實際情況的果樹品種進行種植。
2.進行良好的果樹管理
要實現果樹高產且質量提高,就必須注意對果樹進行良好的田間管理。首先要實現果樹生長狀態的提高。只有在果樹較為強健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生產高產優質水果的目的。因此,在進行種植過程中要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實現果樹具有良好的生長狀態。
其次,要注意土壤中的各種微量元素,實現果樹根系生長。只有較為強健的樹根才能實現對各種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的有效吸收。同時定期對土壤進行相應的監測,了解土壤中的各種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的含量,通過保證充足的營養實現果樹的高產穩產。除此之外,在進行施肥過程中最好選擇配方施肥的方法進行。在了解土壤中各種微量元素含量的情況下,通過對肥料進行合理配比,實現具有針對性的施肥。同時在進行施肥使要注意施肥量的合理性,避免由于過度施肥造成土壤板結。最好選取有機肥和其他生物肥,盡可能的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保證生產出的水果質量。尤其是對于氮肥施用使更要注意,過多的氮肥會導致水果中亞硝酸鹽含量升高。
最后,進行合理的土壤負荷管理。在保證土壤中各種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充足的基礎上通過對果樹進行肥水管理和枝條修剪實現對果樹生長狀態的調整。尤其是在授粉期和果實生長過程中,可以適當地進行疏花疏果,保證果實后續生長的質量。防治由于果實較多而使得果實的各種標準不合格,影響出售。同時,激素作為果樹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對激素進行一定的調節可以有效的提高果樹長勢、開花數量、果實生長數量的合理性。隨著現階段各種果樹激素的合成成功,通過使用較為合適的果樹激素可以實現坐果率的提高,同時對果實形狀、成熟時間以及果樹對一些病蟲害的抵抗能力等都有很好的控制。通過對果樹進行良好的田間管理,一方面可以實現果樹高產穩產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對果樹和果實生長狀況的調控可以有效的提高果實的各種性狀水平,更好的迎合市場需要,實現水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如何通過提高水果質量實現我國水果市場走出困境進行研究可以發現,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水果產業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國內外市場上對水果品質要求的提升使得我國水果產業陷入困境,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因此,通過提升水果質量可以有效的實現我水果市場的再次興旺,保證果農的經濟收益,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志剛,于彩云,馬明興,等.山東省桃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落葉果樹,2015,47(2):16-18.
[2] 張開春,閆國華,張曉明,等.中國甜櫻桃的栽培歷史、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J].落葉果樹,2017,4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