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吳勝鋒
摘 要:善做群眾工作,是新時代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領導工作必備的基本功。廣大領導干部要提升自身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能力,一要真心實意對待群眾;二要勤學多踐提升本領;三要竭盡所能服務群眾。
關鍵詞:領導干部; 群眾工作 ;群眾路線; 服務
密切聯系群眾,善做群眾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最大的政治優勢。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群眾工作也有了新變化、新特點和新要求,這對領導干部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提高群眾工作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必須進一步提高對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并熟練掌握做好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自身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水平。
一、要真心實意對待群眾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中國的老百姓最講感情。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懷著對老百姓真心實意的真感情,絕對來不得半點虛假做作。真心實意對待群眾,就是要在態度上尊重群眾,在情理上上體諒群眾,在行動上關愛群眾。
1.在態度上要尊重群眾。尊重是對人的一種態度,是建立在平等關系上的相互認可,其本質還是情感問題。領導干部要做好群眾工作,尊重群眾是最基本的前提。尊重群眾,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情感體現,首先表現在對待群眾的態度上。熱情、和藹、誠懇是領導干部對待群眾基本的態度要求。一是態度要熱情。與群眾打交道,領導干部要多一些主動思維,飽含熱情,主動和群眾打成一片。對群眾決不能不冷不熱,不瘟不火,甚至是不理不睬。二是態度要和藹。領導干部做群眾工作時要擺正位置、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不能高高在上,頤使氣指,要耐心細致聽意見,心平氣和講道理,不厭其煩做解釋。三是態度要誠懇。要真心真意地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走出辦公室、走出小汽車,深入基層、深入社區、深入企業、深入農家,“甘當小學生”,虛心向群眾求教。
2.在情理上要體諒群眾。一是要堅持“群眾有理”,不能苛求于群眾。因受社會分工、學歷、見識等方面的影響和限制,有些群眾想問題、辦事情的方法非完全正確,有些甚至是很偏執的。領導干部在做群眾工作時,首先要有“群眾最苦”、“群眾有理”、“群眾優先”的先導思想,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去體驗群眾的生活、體會群眾的甘苦、體察群眾的憂樂、體諒群眾的困難、體味群眾的情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二是要堅持“問題在我”,經常反省自己的工作。認真對待群眾工作,特別是群眾的一些訴求,甚至所謂的“無理取鬧”,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決策是否科學到位,自己的宣傳是否深入民心,自己的措施是否合理得當,自己的言行是否“感人肺腑”,然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在行動上要關愛群眾。一是要言必行,行必果。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領導干部關愛群眾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正如列寧所言,領導干部要“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對待群眾訴求和期盼,要熱心、誠心、細心、耐心,不推不壓,始終做到條條有登記、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二要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領導干部關心服務群眾,既要從大處著眼,搞好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又要從群眾生活和工作的細微處著手,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二、要勤學多踐提升本領
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有其新的規律和特點,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加強學習,多思多悟多踐行,努力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各項本領。
1.要提升調查研究的本領。調查研究,是各級領導干部正確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領導干部密切干群關系的切實需要和有效途徑。各級領導干部必須進一步提高對新形勢下抓調查研究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并熟練掌握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努力推動新形勢下調查研究工作的創新發展。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把調研的重心下移到條件苦、矛盾多、困難大和發展落后的地區,避免為完成調研任務而調研。二要力戒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把實事求是當做調查研究的靈魂來抓,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謹防落入被調研對象和下屬單位設置的“畫師陷阱”,防止被人牽著走。三要有“甘當小學生”的精神,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虛心向群眾求教,用自己的真情換群眾的真話,用自己的真心換群眾的真招。
2.要練好科學決策的本領。毛澤東同志說:“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這里所說的出主意,實際上就是做決策。科學決策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是做好領導工作最重要的本領之一。領導干部要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就必須樹立科學的態度、依據科學的理論、遵循科學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借助科學的技術手段。一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政績觀直接反映領導干部從政的價值取向,是領導干部決策行為的重要導向。可以說,領導干部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工作追求、施政方式和決策行為。各級領導干部在做決策時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勇于擔當,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二要全方位、多角度收集掌握各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及時了解和掌握各類動態信息,為科學決策打下堅實的基礎。三要提高決策的民主化水平。民主決策,是決策行為的核心和內在要求,也是有效防止決策失誤的好藥方。領導干部要創新基層民主決策機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
3.要掌握群眾工作的藝術。摸透群眾心理,善講群眾語言是做好群眾工作的藝術方法。領導干部只有摸透群眾心理,真實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他們思考問題的立場、原則和方法,才能提高自身做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始終以群眾的身份,站在群眾的立場思考問題,才能感同身受,真實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群眾語言是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語言,它反映群眾心聲,貼近群眾生活,集中群眾智慧,容易引起共鳴,便于指導實踐。領導干部要想和群眾走到一起、聊到一塊、打成一片,最終獲得群眾的理解和信任,講好群眾語言是必修課,必須下苦功夫學好。基層是群眾語言最集中的場所,也是群眾語言最活躍的課堂。領導干部經常深入到廠礦車間、社區村莊、田間地頭、背街小巷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到基層去的次數多了,耳濡目染,日積月累,腦子里裝進的群眾語言就會豐富起來,也就會更自覺更熟練地運用群眾語言。
三、要竭盡所能服務群眾
做群眾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做到這一點,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竭盡所能為群眾服務。
1.要堅持問題導向。領導干部服務群眾,首先必須牢固樹立“問題意識”,不斷強化“問題導向”,撲下身子了解“第一線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從一線問題中見微知著、為民解憂。否則,我們做的工作再多,再好,如果不是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其結果必然適得其反。其次,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持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履職盡責、為民服務的基礎能力,堅持辯證思維,正確把握復雜問題的“點與面”“表與里”“虛與實”,透過現象把握問題實質,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最后,要堅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解決問題。工作中,領導干部不可能事必躬親,最高明、最有效的領導,是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指導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2.要狠抓民生建設。民生是群眾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群眾工作,說到底是服務群眾的工作,而服務群眾,最根本的就是要增進民生福祉,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檢驗領導干部群眾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群眾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群眾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群眾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因此,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擺在各項領導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樹立補短板意識,進一步加大城鄉統籌力度,重點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的短板,著力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化、差異化的需求。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承諾了的就一定要兌現,要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3.要有釘釘子精神。政貴有恒。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不折騰、不反復,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領導干部為官一方,為政一時,必然要大膽工作、銳意進取,同時也要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牢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只有干出來的都是實績,廣大干部群眾才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群眾的認可,獲得群眾的追隨。
作者簡介:張鵬飛(1983-12-),女,湖南永州人,碩士研究生,中共永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黨建理論。
吳勝鋒(1982-2-),男,湖南益陽人,碩士研究生,中共永州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