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財財
近年來,我在與詩歌作者交流中跟姜燦輝先生算是比較多的了。雖然多也只是與他在寫作技巧和藝術感覺等方面交換看法,有時也會通過他了解幾位跟他熟悉的作者的寫作情況。這么一來我對姜燦輝先生創作的詩認同點更深了。
我在讀姜燦輝先生的詩時有一種柔情的感知,這種感知來自內心,如水、如風……但又認為不確定,后來漸漸的我認為他的詩意與他的為人處事相似,像天空中柔媚的云那樣緩緩移動,既有情,也有景,還有形,這就是姜燦輝先生的詩給我的印象。
姜燦輝先生的詩有閃光之處。也證明在基層有許多有潛力的作者,有許多好詩,這些基層作者很少有發表作品機會,值得關注與扶持。
從他的詩句中我們能看到他寫作的功力和潛質。他在《閱讀天空》這首詩中這么寫著:
天空像一張灰白的紙
鳥兒不在畫面上
親愛的
像你離開后給我的那片空白
我用思念織成網
站在回憶的河邊
網到你夢中的微笑
一切憂傷的詞語
也在網里
河邊
一棵棵樹舉著綠色的小手
正伸向小鳥的歌聲
一些流浪的翅膀
還在河邊尋找
歲月經過打磨
總會有一些失落
像河邊的鵝卵石
被人向河面擲去
濺起一個個凄美的水花
如果我沒說錯的話姜燦輝先生在這首詩中主要是想表現一種悠然而失落的情懷。這種情懷應該是作者的本質。作者在詩的第一小節中把鳥兒比喻成人,當成伙伴、朋友、知交……當鳥兒離開了作者的視野,作者的心好像空了,產生失落的情緒,萌生淡淡的傷感,這樣的詩句是暖心的,越讀越有感覺,如同喝茶,一口氣喝完一杯茶,跟慢慢喝,品其中味道,這是不同的。
作者在第一小節中寫的是失落的情緒,而在第二小節中寫的是反映,這是內心發生的感情變化。作者在失落過后,回憶起往事來,盡可能想起從前的美好,如同認定結果。
因為生活在繼續,失落也好,憂傷也罷,在時間推移中都會漸漸遠去,而我們面對的是現實生活,工作還得干,日子還得一天天過下去,應該用好心情面對眼前的生活。
作者在第三小節中寫的是鳥兒的生活環境,把樹比作人,樹是不會伸出手的,但樹是鳥兒棲身的地方,鳥兒在河邊尋找落處,而遲遲不肯落下,這是悠然的畫面。第三小節寫得恬靜。
作者在詩的第四小節中如同作總結似的說出了在生活中肯定會有失落的。因為得與失在人生中是在所難免的,好像對失去的與得到的都想通了,這么想,也就釋然了,心情也就放松了。這是詩的好結局。
姜燦輝這首《閱讀天空》詩,是一環扣一環的詩。這是用情用心寫的詩,應該說是很好的詩。
作者能寫出這么淡雅的詩句主要跟心情有關,跟品德有關,跟職業有關。作者的職業是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如果沒有好的心境,這會影響工作的,也會感染到孩子的心靈。這種心境應該是教師必備的職業素質。
他也應該是位優秀教師。
生活中作者也是很好交流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有全國各地的詩友群。詩友們愿意跟他交流,探討生活和詩歌創作。實際上寫作人之間是很難溝通和交流的,如同古人所說:文人相輕。然而姜燦輝能容納這么多詩友,足以證明他胸懷的寬廣。
有這么一句名言:比大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
如果我們的生活是天空,如果我們的思維是天空,如果我們的創作環境是天空,那么世俗的陽光已經直照大地了,直照我們身心了。陽光雖好,但過于熾熱,也是難讓人接受的。比如赤道的陽光,比如非洲的沙漠,這都是陽光惹得禍。如果有云能遮擋過于充足的陽光,做個緩沖,那是很好的收效。
我想姜燦輝先生無論是在詩歌創作中,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如同天空那片柔媚的云,起到了遮擋和緩沖世俗的作用。我原本想定為“柔色”的云,而這個詞句很少用,怕誤解,就改為“柔媚”的云。不管怎么定,姜燦輝先生是好人,也寫出了好的詩句。
我讀著他的詩,享受著文學藝術的美感,沉浸在觀賞天空的意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