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李際鰲這個人,已經花了我整整一個星期。
我不認識李際鰲,更沒有見過這個人。
茫茫人海,幾十萬人口的城市,要去哪一個角落才能找到他?
李際鰲,作家,在我的記憶中,他于2011年6月10日加入了省作協。當時,李際鰲的單位叫雅礱江木材水運局。宜賓市有這樣一個單位,我是第一次聽到。我想,可能是省作協弄錯了,把其他市州的作者誤劃到了宜賓。這想法一瞬而過,過了也就忘了。
現在會員要重新登記,就必須找到這個人。宜賓109名省作協會員,一個也不能缺。費盡周折要來李際鰲的電話,打了無數遍,就是打不通。又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宜賓有個雅礱江木材水運局。靈機一動,我便在地圖上尋找,竟發現確實有,在將軍街。將軍街位于老城區南門橋頭。馬上出門,頂著三伏天的烈日,在將軍街上走了幾個來回,幾乎把所有的單位和老住戶問遍,得到的卻是眾口一詞的回答:沒聽說過。
這世上到底有否李際鰲?
我市有否李際鰲?
李際鰲是否我市作協會員?
我表示懷疑。
汗水把衣服緊緊地沾在背上,一瓶礦泉水喝完,事情卻無半點進展。我癱坐在街沿,低下頭,任熱汗洶涌而出。突然看見對面就是“零距離”網站大樓,一個念頭跳出來:都信息時代了,我還這樣笨,不是有度娘嗎?
捶捶自己的腦袋,趕緊回家,在網上百度,跳出了以下內容:四川省雅礱江木材水運局成立于1966年11月1日,在四川宜賓市南岸,主要經營木材,收購,調撥,銷售,收儲,水陸運輸,加工,建材,注冊員工人數為6117人。
宜賓市南岸,好大一塊地盤,具體在那條街,網上卻沒說。
只能再找,終于在敘府路發現了它的蹤影。
又是火紅大太陽。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我步行在敘府路上,挨家挨戶,把敘府路前后左右翻了個遍,還是沒有我需要的那塊牌子。
坐下來,我靜靜地想,水運應該與木材有關,便再訪度娘:
四川省長江造林局(原名四川省雅礱江木材水運局),是四川省林業廳直屬的重點大型國有森工企業,也是四川最大的專業造林隊伍,成立于1966年。1998年9月,雅礱江木材水運局響應中央、國務院號令,停止了經營32年的木材水運事業,整體轉入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局機關設在宜賓市南岸長江大道東段54號。
順藤摸瓜,點擊長江造林局網站,在“企業文化”版塊中,我發現了李際鰲2013年11月20日刊載的散文:《感受地震》。
這一下,李際鰲是跑不脫了。
地面熱得冒油,我從報社空調房內跑出來,去長江造林局找人。
造林局門衛那里圍了好多看熱鬧的人,有三個公安正在詢問門衛,有一個公安在查看監控錄像,似乎這里剛剛發生了案子。
趁他們不注意,我悄悄地溜了進去。我知道門衛室那個年輕保安,肯定什么都不知道。
正是午休時間,只有一間辦公室開著門,里面坐著一個中年人。
“請問師傅,我向你打聽一個人,你知道李際鰲嗎?”
“李際鰲?是哪個部門的?”
“我也不知道。”
“我們單位有幾千人,下屬部門有幾十個,你不知道具體部門,恐怕不好找。”
“你們工會辦公室在哪里?”
我想,李際鰲是搞寫作的省作協會員,在單位應該有點名氣吧,工會不會不知道。
“現在還沒上班,沒人。”
“請你給我一個工會辦公室的電話,可以嗎?”
“給你也沒有用,打不通,已經一個星期了,可能是外面在搞道路改造,把光纜挖斷了吧,這一大片都是這樣。”
只好走了。退到門崗處,事情沒有落實,還是不想出去,仔細觀察進進出出的人。
公安還在門衛處忙碌。旁邊站著一個50來歲的老師傅,我忙靠上前打問:“師傅,你知道這里有個李際鰲嗎?”順手恭敬地遞上去一支煙。
“李際鰲,知道啊。你找他有啥子事?”老師傅警惕性很高,用審視的眼光望著我。
“我是報社的……你知道他的電話嗎?”
“哦,他喜歡寫作,經常在你們報紙上發表文章。”老師傅很可愛,他以為,所有的報紙都歸我管著,“李際鰲的電話我沒有,他女婿的電話我有。”
“那也可以!”我如獲至寶。
有了女婿的電話,還愁找不到老丈人嗎?
踏破鐵鞋都沒找到的李際鰲,就要露出廬山真面目了,禁不住心中狂喜。我記下號碼,當著老師傅的面就打過去。電話是通的,卻沒人接。連打三次,都如此。
“可能他在跑車。”老師傅很熱心,“我打他女兒的電話問問。”
既然有他女兒的電話,何必又要他女婿的?這樣的場面似乎有幾分喜劇。
他打通了,跟對方說了一陣,然后告訴我,李際鰲退休了,不在宜賓,去攀枝花兒子那里耍去了,“他女兒馬上會把李際鰲的號碼發過來。”
千恩萬謝地告別這位老師傅,走出了長江造林局的大門。
外面,陽光燦爛。
“是李師傅嗎?”我終于打通了攀枝花的電話。
“是的。你是哪位?”李際鰲的聲音正從金沙江上游傳來,“有啥子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