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書房雜談

2018-11-13 11:28:14陳武
連云港文學 2018年1期

陳武

書簽

我沒有考證過書簽的源流。但書簽的功能我是知道的。其實,如果僅從功能上講,許多東西都能當書簽,隨便一塊紙片、一塊布頭、一個包裝盒、門票、錢幣、竹簽、筆等等任何小物件,甚至手機,都可拿來當作書簽用。實際上,這是把書簽太功能化了。真正的書簽,不僅是功能化的,還具有詩化、美學化、文學化、知識化等功效。一枚好的書簽,還能喚起閱讀的欲望,勾起往事的回想,喚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相當于同時在讀兩本書了。

我喜歡書簽,也收藏了不少書簽,有的是風景名勝,有的是名人故居,有的是古董文玩,有的是花鳥蟲魚,有的是世界名畫,可以說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的還是個性書簽和名人書簽。朋友崔月明兄曾多次贈送我書簽,都是他自己設計制作的,書簽上的圖案,有的是他自己拍攝的風景照片,有的是他自己的詩歌作品,有的是他自己出版的圖書的書影,還有他自己各個時期的個人影像。有“明月書房”的系列書簽,不僅有他的個人不同時期的照片,還配上古體詩,有一枚書簽上,就有《感懷》二首,其一是:“宦作無道小人瞅,奚與檐雀說根由?大辯不言成一世,寧靜故我不憫秋?!逼涠牵骸叭松杂X入大道,天地方圓未成雕。冰清玉潔塵不染,不畏巷語說清高。”這種書簽,其功效就不僅僅是書簽了,還承載著致遠而嚴肅的個人情懷。先鋒書店也制作過書簽,圖案繪制極精,隨意贈送購書者。我有一陣常去買書,也得到過贈送,書簽上除印有書店電話外,還有數行文字,都是挺有意境的現代詩或格言妙句。

多年來,《世界文學》雜志一直有書簽贈送,每一期都和當期的雜志主旨有關。余華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一套十多卷本的文集,出到第二版時,每冊里也贈送了書簽一枚,書簽上有余華的頭像,余華的手寫簽名,還有余華創作談里的一段話:“我發現自己的寫作已經建立了現實經歷之外的一條人生道路,它和我現實的人生之路同時出發,并肩而行,有時交叉到了一起,有時又天各一方?!?/p>

由我策劃出版的幾種文集,有的都專門設計了書簽,比如分兩輯出版的“黃蓓佳少兒文集”共十七本,每本都有一枚書簽,先出的十本中,書簽帶有強烈的風格化,即書簽造型是五角星型,且有鏤空圖案,正上方的一個角上,是“黃蓓佳少兒文集”字樣,分兩排。中間的圖案是該書的書名和封面圖案,比如《遙遠的風鈴》里的書簽,是紫羅蘭色,圖案是一叢蘆葦邊一個奔跑狀的少女,整個書簽活潑而詩意。第二輯七本的書簽又是傳統式,“黃蓓佳少兒文集”為直排,下方也截取了封面圖案,并標注了出版社,書簽穩重而大方?!敖鹪郎賰何募钡脑煨秃蜆媹D也是別具一格,分別是火烈狐、小兔、小貓、小狗等幾種小動物的剪輯造型和配上的卡通畫,特別有趣味,而在下方又不失時機地配上一段文字,實際上是這套文集的內容提要,可以充當廣告。

有一套書簽,是魯迅紀念館的展覽書簽,書簽上部分是關于魯迅的木刻板畫,下部分是魯迅手跡,魯迅手跡都是寫在花箋上的,影印也十分精美。版畫都是名家所刻,有1934年張望所刻的《負傷的頭》,1935年陳鐵耕所刻的《母與子》,1935年陳煙橋刻的《拉》,1935年力群刻的《魯迅像》,1935年賴少其刻的《比美》,1934年李樺刻的《細雨》等。這些木刻家,都是當年魯迅提倡的中國木刻時涌現出來的杰出代表,他們都得到過魯迅的肯定和支持。這一套書簽,是在北京魯迅紀念館內部小書店購買《周作人散文全編》時,書店老板贈送的。

我最近得到一套書簽,是隨《點滴》雜志寄來的。書簽很有特色,叫“巴金藏書插圖書簽”,這類書簽是否可稱“主題書簽”呢?書簽共有六張,裝在一個精致的小涵套里,分別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童年·少年》插圖選(兩枚)、《國立俄羅斯博物館藏畫》選、但丁《神曲》插圖選、盧梭《懺悔錄》插圖選、《俄羅斯風俗寫生畫》選。這六種插圖十分精美,構圖精巧,畫藝精湛,讓人產生許多聯想。更讓人感佩的是,在每枚書簽的背面,錄有巴金作品的語錄,有四種是《隨想錄》里的語錄,一種是《第四病室》里的語錄,一種是《寫作生活的回顧》里的語錄,這些語錄,是巴金一生智慧的結晶,值得反復玩味,比如《第四病室》里的語錄是這樣的:“我喜歡讀書,喜歡認識人,了解人。多讀書,多認識人,多了解人會擴大你的眼界,會使你變得善良些,純潔些,或者對別人有用些?!痹趺礃??這樣的書簽會不會相當于一部大著呢?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銀杏樹的文章,其中有一節,和書簽有關,造錄如次:

2003年春天,我在鹽河邊的舊書攤上淘書。這些攤主大都和我相熟,有的還是朋友,有什么好書都會向我推薦。那天我在熟人的書攤上淘得幾本小冊子之后,正欲離開,一位李姓攤主大聲地喊我過去,說新收一批外國小說,讓我看看有沒有可取的。我去看了,書的品相不差,而且都是美洲大陸的,有《胡安·魯爾福全集》《百年孤獨》《中獎彩票》《死屋,一號辦公室》《酒吧長談》等,這些書我大部分都有,《百年孤獨》還有好幾種,有的雖然沒有,對作者也不陌生,如《巴比倫彩票》,作者是拉美爆炸文學的代表人物博爾赫斯。我有些愛不釋手,問了價格后,以平均每本不到五元錢購得十余種,喜不自禁地回家了。

躺在陽臺的竹榻上,一本一本翻看,發現這批書都有簽名,知道原藏者叫李靜,并吟有藏書印,印章非常簡陋,和普通的私章無異。在《百年孤獨》的扉頁上,原藏者還用藍墨水筆工整地簽上“1995年購于青島”的字樣,從娟秀的字體看,我主觀上認定原藏者應該是女性。正閑翻時,一片東西從書中滑落到我的懷里,我撿起一看,是一枚書簽。這不是普通的紙質書簽,它是樹葉做的,準確地說,是一枚銀杏葉子做的,銀杏葉子的葉、柄完好無損。怎樣把銀杏葉子做成書簽,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僅就這枚書簽而言,它天然、精致、小巧,造型也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壓制得非常平整,原汁原味中,透出女孩子的纖細和敏感。我小心地捏著書簽的長柄,想象著制作者對書的摯愛和熱忱,想象著她閱讀時,心隨文字暢游,文隨心情氤氳時的情景,想象著一個閱讀者,伴著書香,心靈釋放的純粹,一種感佩之情油然而生。閱讀真是第一等的美事,“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說的就是愛書人讀書人的思想境界。可惜了,是什么原因,讓書的主人舍得將自己精心挑選的藏書和親手制作的書簽一同散失于舊書市呢?我不愿過多地推想,心愿里以為,只要書簽還在,書香就會延續,仿佛銀杏葉子上清晰的脈絡,古人把它比著書的梗概,寓為“書脈”。那就是書香一脈啊,不絕如縷,代代流傳。

這段文字記敘的是別人夾在書里當書簽用的銀杏葉。魯迅先生曾記錄過自己夾在書里的一枚楓葉,那是他在《野草》里的一篇文章,篇名叫《臘葉》,文章開頭便說:“燈下看《雁門集》,忽然翻出一片壓干的楓葉來。”這里用了“忽然”一詞,是沒想到的意思。哪來這片楓葉呢?魯迅接著寫道:“這使我記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葉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楓樹也變成紅色了。我曾繞樹徘徊,細看葉片的顏色,當它青蔥的時候是從沒有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樹通紅,最多的是淺絳,有幾片則在緋紅地上,還帶著幾團濃綠。一片獨有一點蛀孔,鑲著烏黑的花邊,在紅,黃和綠的斑駁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視。我自念:這是病葉呵!便將他摘下來,夾在剛才買到的《雁門集》里。大概是愿使這將墜的被蝕而斑斕的顏色,暫得保存,不即與群葉一同飄散罷?!濒斞赶壬m然沒有明說留這片蟲蛀過的楓葉夾在書里是做書簽用,而且“暫得保存”是怕“與群葉一同飄散”。但是,我私里認為,接下來,他未嘗不是把它當作書簽來使用了。

我書房里的書簽,除了書櫥里隨意放些外,書桌上、茶幾邊,甚至窗臺上,也是隨意亂放的,這里一堆,那里一張。有時候打開一本書,還沒讀幾頁,或剛讀點情緒出來,就被雜事所擾,不得不放下書時,就隨便摸一張書簽往里一夾(有時隨手拿到什么都可當書簽的)。有時候也會歸歸類,比如有一次,我在整理書桌時,看到兩枚好看的書簽,其中一枚上有一行字提醒我:“呼嘯山莊”,還有一段引句:“關于愛和恨的偉大詩篇”,我就知道這是《呼嘯山莊》里的書簽了;還有一枚是《三個火槍》手里的書簽,上面的一段引句特別震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閃耀著‘騎士精神’的耀眼余暉”。“按圖索驥”,我讓書簽回到自己應該去的地方,因為書簽上的“引文”,也有可能是誘使閱讀的重要因素啊。

更多的時候,我把書簽固定地放在書架的一個格層上,便于隨時取放。有時候呢,不是因為要用書簽,只是拿出來看看,欣賞欣賞上面的圖案和文字,算是一種淺閱讀吧,是我書房閱讀和寫作的一種補充,一種有益的精神生活。

藏書票

格非的中篇小說《隱身衣》,由人民文學印行時,扉頁上配有一張藏書票。藏書票是粘貼在打一個細線框子的扉頁上的,下邊還有尼采的一句格言:“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段謬誤。”這是指書的內容,講一個和音樂相關的故事。但是嚴格意義上講,這算不上正規的藏書票。藏書票其實就是木刻板畫(也有紙刻的),印不了多少張。如果隨書一起印刷,花色一樣,那就是“山寨”版了。不知道別人怎么說,反正我是這樣認為的。無獨有偶,不久前買一本《玲瓏文抄》,著者謝其章,也附有藏書票一枚,彩色的,畫面上是一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式大美人,細眼、蜂腰、豐臀,身穿花旗袍,斜靠在欄桿上,做妖嬈狀,背景樓間平臺上,還有一晾衣的女傭。整個畫面美艷且通俗,具備了藏書票的一切元素,值得把玩和欣賞。

我曾經請一個在中學做美術老師的朋友給我刻過藏書票,不是一張,而是好多張,正宗的黑白木刻版畫,都有“陳武藏書”的字樣,或陰或陽,或方或圓,配上不同的圖案,有粗獷、稚拙之美。有一枚甚至還刻了我的頭像,底本是根據我的漫畫記得的,挺神似,深得我的喜愛。

我對藏書票的最初了解,是讀唐弢先生的《晦奄書話》,書里有一篇《藏書票》,對藏書票的源流做了概括,認為是西洋藏書家的產物,“就像中國的藏書印一樣”。那么,藏書票起源于何時何地呢?“歐美藏書票的發現,以德國為最早。就現在所有的資料看來,第一張藏書票的制成遠在1480年以前,畫一天使,手捧盾牌,牌上圖騰似牛非牛。這是在一位名叫H·勃蘭登堡(H·Brandenburg)的藏書上發現的。德國的藏書票帶有濃重的裝飾風格,構圖謹嚴,風靡一時。意法等國流行洛可可(Rococo)式的藏書票,花紋華麗,和17世紀的建筑相似,后來風格漸變,只有人體圖案仍極常見,簡有以鋼筆成畫者,和傳統的方式不同?!碧葡壬又终f到德國藏書票對其他各國的影響,“北歐諸國對藏書票亦極講究,推其根源,大都出自德法兩國。英國素崇保守,圖案單純,缺乏變化。美國后記,到現在藏書票雖極普遍,但在形式上仍不能超越歐洲各國,有時以抽象派的畫縮印在藏書票上,炫異獵奇,似不足取。日本在模仿了一通歐洲形式以后,建立了自己的風格,這便是以浮世繪為底子的純粹東洋形式的畫面?!敝袊貢耶斨?,喜歡藏書票的也大有人在,老一輩有郁達夫、葉靈鳳等,都把藏書票當成郵票一樣搜集珍藏。

近讀謝其章先生的《書蠹艷異錄》,有一篇《我們羞澀的藏書票文獻竟都出自葉氏之手》,對于藏書票流傳在中國的實際情況,做了有理有據的分析,認為“中國藏書票無歷史,翻來覆去說的就是那么有限的幾張。”“那幾張”又是誰在講呢?原來是葉靈鳳先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葉靈鳳先生共發表了三篇文章,分別是《藏書票之話》《現代日本藏書票》《書魚閑話》。據謝其章在文章中說,《藏書票之話》發表于1933年12月《現代》第4卷第2期,“是已知最早的中國藏書票文章。文內附葉靈鳳自用藏書票一枚,另有兩面道林紙印的各國藏書票15枚”?!冬F代日本藏書票》發表于1934年5月《萬象》創刊號。“文內附藏書票6枚,另有整頁雙面藏書票,計彩色藏書票7枚,黑白藏書票8枚”?!稌~閑話》發表于1934年12月《文藝畫報》第1卷第2期上?!按宋挠腥齻€小標題‘書齋趣話’、‘舊書店’、‘藏書印與藏書票’,除了在文內附有圖片外,另有一整頁的彩色插圖,計藏書印6枚,藏書票5枚。”謝其章在對葉氏的三篇文章作簡要的概括后,說:“在我羞澀的收藏中,竟然有幸收集齊全了中國羞澀的藏書票文獻,并有幸第一回原模原樣地展示初刊本書影及文獻首發時的版面,這真是件爽事。”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但時代不同了,當代人喜歡藏書票的也不在少數,我曾在網上看到有專為人制作藏書票的藝術家,需求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圖案提出要求,對方設計好后,按枚收費,兩相情愿,各得其所。這方面的小型沙龍也常有聚會,我前邊提到的那位中學老師,就經常參加這樣的沙龍,有時也會對我講講聚會時的情況。我對藏書票算不上迷戀,有時偶一為之,說是“附庸風雅”也不為過。

漫筆

“漫筆”,不是一種文體,漫說“筆”的意思。這里又單指毛筆。

俗話說,墨陳如寶,筆陳如草。在文房四寶中,筆最不容易保存,連耐用消費品都算不上。喜歡者,主要是在意筆的來頭,在意筆桿上的刻字,如“特選海藏樓用筆·陶元”。海藏樓是民國聞人鄭孝胥的書齋,陶元,就是“陶元筆莊”的主人,清末民初一位有名的制筆工匠。

喜歡毛筆,是因為毛筆字,喜歡毛筆字,是因為毛筆字寫到一定的境界可以叫書法,有中國傳統的味兒。我不會寫毛筆字,確切地說是不善書法,但這不影響我喜歡毛筆,我曾花過數百塊錢買五枝羊豪,藏在書櫥里,找書的時候,會和它不期而遇,取在手里,一枝一枝玩賞,感覺有毛筆的書房,才算真正的書房。有那么一段時間,我買了好多帖子,常常翻看,對那些有來頭的書體特別崇拜,私下里無端地認為,我不會寫毛筆字,都是因為圓珠筆、鋼筆發明的錯誤,如果當年沒有這些玩意兒,我說不定成為一個書法家也未可知。這種無頭厘頭的想法當然很可笑。但由此卻想到,新文化運動要是不廢除古文,及至后來不搞漢字簡化,我們也就不會把古典文獻當著學問了。順著這樣的思路,一路狂想下去,覺得電腦也確是壞東西,漢字輸入技術也實屬多余。

話說到這兒,恐怕要有人說我頭腦發熱了吧?且慢,話說某一天,我真的用毛筆做起了文章來。在書桌上攤開稿紙,取硯磨墨,正襟危坐,提筆運氣,小楷字,千字文,費時一兩小時,雖然是累了些,卻別有趣味。從此,我的書房里除了電腦,又多了這么一套寫作的器具。天天讀書寫作,在電腦上工作久了,自然會腰酸背疼,這時候,坐到書案前,磨墨、展紙,用毛筆寫篇短文或小詩,既是休閑,又可調節姿勢和神經,同時又能長進書法技藝,真是一石三鳥啊。

不過,再好的筆,在我手里也用不出好來。因為我常常興致來時,寫幾筆。放下了,就是幾個月不動手,加上我有壞毛病,即不能隨手洗筆,這樣,等下次想起來再寫時,發現我的筆已經凝結很久而化不開了。等到好不容易化開時,已經過去一兩個小時,那點寫字的小興趣,又消失得不見蹤影。有時候,在畫家、書法家朋友那里,看到他們時不時地拿出新得到的好筆,互相間說說,談談,心也癢癢的,想弄一枝占為己有,一想到自己對筆的態度,對學書的態度,只好作罷。看來,我成另一種“葉公好龍”了。

但,這不妨礙我對筆的喜歡,一有機會,就會買幾枝。

最好的機會是那次去湖州,不但買了幾枝好筆,還參觀了湖筆博物館,真是驚掉了下巴,了解了許多關于湖筆的知識。湖州的筆,稱為湖筆,與端州的硯、徽州的墨、宣城的紙相提并論,俗稱“文房四寶”,蘇州才子王稼句寫過一篇妙文《筆舫》,收在中華書局出版的《聽櫓小集》里,對制筆的工藝有詳細的考證,文中說,“制筆有選料、浸皮、發酵、采毛、水盆、熟毫、膠頭、裝管、剔修、刻管等十數道工序。據伍載喬《霅溪棹歌》自注:善璉人多以筆為業,春前選毫,俱婦女為之。而制筆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剔修,則都由男子來做,剔修的好壞也就是成敗的關鍵。包世臣《記兩筆工語》中記善璉筆工王興源的話,說得最簡明扼要,他將筆工分為能手和俗工,能手之修筆也,其所去皆毫之曲與扁者,使圓正之毫獨出鋒到尖,含墨以著紙,故鋒皆勁直,其力能順指以伏紙。俗工意亦如是,而目不精,手不穩,每至去圓正之毫,而扁與曲者反在所留。曲且扁之毫到尖,則力不足以攝墨,而著紙輒臃腫拳曲,遇弱紙即被裹,遇強紙即被拒,且何以發指勢以稱書意哉。一管好筆,有所謂尖、齊、圓、健四個標準,即屠隆《考槃馀事》說的‘四德’”。據說,湖筆能夠“天下第一”,應該從元代開始,元以前,文人墨客都喜歡用宣州筆,蘇東坡、柳公權就對宣州筆格外喜歡;元以后,宣筆逐漸被湖筆所取代,《湖州府志》記載云:“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于世?!庇性娰澰唬骸昂蓠T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笨纯窗?,有人愿以“千金”購買一枝湖筆,足見其聲譽有多卓著了。到了明末清初,制筆工藝逐漸到外地大城市,不少湖州人在外地開店制筆,比如北京就有“戴月軒”筆莊,還有在清乾隆六年開設的“湖州王一品齋”筆莊,蘇州的“賀連清”筆莊和“貝松泉”筆莊也很有名。王一品齋筆莊的名氣很大,許多著名的文人、畫家、書法家都和該筆莊有聯系,比如在“王一品齋筆莊”成立220周年店慶時,郭沫若就有詩贊曰:“湖筆多傳一品王,書來墨跡助堂堂;蓼灘碧浪流新韻,空谷幽蘭送遠香。”王一品筆莊創立251年時,啟功先生也有題詩,云:“湖州自古筆之鄉,妙制群推一品王。馳譽年經二百載,書林武庫最堂堂。”諸如像沈尹默、老舍、沙孟海、周建人、葉淺予、吳作人、程十發等名家,都給王一品齋筆莊題過字或作過畫。

這次湖州之行,看了很多筆,也了解了筆的起源、發展演變和制筆的工藝流程,算是大開了眼界。

箋譜

喜歡花花綠綠的箋紙,說起來,是在年輕時讀了黃裳先生的有關書籍,知道用這種古雅的信箋上抄寫詩詞,是古代文人間通行的做法,為一大快事。讀魯迅、鄭振鐸文章,還知道這二位大師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收集過各種古箋,印了一本《北平箋譜》,印工極精,印量極少,扉頁題字為沈尹默。全書共收箋譜332幅,分六冊,“畫師刻工,兩俱列名”,魯迅和鄭振鐸各有一序。魯迅的序由“天山行鬼”魏建功書,鄭振鐸序由郭紹虞書。魯迅在序中說:“……及近年,則印繪花紙,且并為西法與俗工所奪。老鼠嫁女與靜女拈花之圖,皆渺不復見;信箋也漸失舊型,復無新意,惟日趨于鄙倍。北京夙為文人所聚,頗珍楮墨,遺范未墮,尚存名箋。顧迫于時會,苓落將始,吾儕好事,亦多杞憂。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異,各就原版,印造成書,名之曰《北平箋譜》?!蔽覍ㄊ谴笸庑校匀粵]有資本在八行箋或水印花箋上抄詩寫字,卻喜歡買些信箋收藏著玩。2011年春夏兩季,我在北京寫作一段時間,曾數次跑到琉璃廠,挨家紙店里搜尋信箋,每次都有所收獲,有暗格,有明格,有水印,有套印,更有暗花、飛鳥。有一種是上等白宣印的齊白石花卉,十分素凈淡雅。這些信箋,形狀也大小不一、肥瘦不等,但比例都出奇的協調、好看,紙的色澤也柔和、養目。我還淘有一種六七厘米寬、三十厘米高的云彩頭藍箋,瘦長條形,十分高古,仿佛不是用來寫字的,藏起來把玩倒是更合適。

紅學泰斗俞平伯,早年就和老師周作人通信,集有信札百余通,俞平伯仔細裝裱有三大冊,自制封面,上有簽條,書“春在堂藏苦雨翁書札”。上海譯文出版社曾出版一冊《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收入書信391通,其中,周作人致俞平伯210通,俞平伯致周作人181通。最早的一封信,是俞平伯致周作人的,時間是1921年3月1日,最晚一封信,也是俞平伯寫給周作人的,為1964年8月16日。這些書信,談什么的都有,有談論創作、討論學問的,有囑寫序跋的,有借書還書的,也有說一些家常話的。信中提到的名人更是不計其數,我們熟悉的就有蔡元培、錢玄同、胡適、葉圣陶、廢名、朱自清、劉半農、馬幼漁等數百人,大都是文學界、教育界、學術界的重要人物,談論的話題,也涉及很廣,社會的,個人的,家庭的,正如有人總結的那樣,“足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文化背景、教育狀況、學者之間的交往以及他們的學術觀點和文化追求,展現了他們及其周圍人們的生活圖景。”

因為喜歡信箋和信箋上的書法(當然也喜歡這兩位大名家了),買了這本《周作人俞平伯往來書信集》,其次才是喜歡書信的內容,做寫作的參考用。在書房發呆或飲茶時,我經常把這本書拿出來,觀看書中近百幅信札書影,真是百看不厭。這些書影,寫在各式各樣的信箋上,兩位大師好像比著誰家藏的信箋多似的,幾乎每封信都換一種,而且有的還很有來頭,比如俞平伯的,有幾種信箋,應該是俞家獨有,如1931年9月15日用的信箋上,就有“曲園制”的字樣,1935年1月上旬的信,箋紙上也有“曲園”二字,這可不得了,俞曲園是俞平伯曾祖父,清末大儒,已去世幾十年,此箋早成一寶了。又如1932年2月3日,周作人致俞平伯的信箋上,有“苦雨齋”三字?!翱嘤挲S”是周作人的書房名。從這些用紙上,可見二人是何等的講究了。更講究的是,二人還經常在書信上,吟有圖章,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有的是名章,有的是別號、閑章等等,有一封周作人致俞平伯的信上,居然吟有四方小印。數十年間,周俞二人的友誼、情趣,都通過這些書信,自然地流露出來。又由于二人都是文章好手,詩詞名家,書信上所涉及的內容,常常風趣雅致,有時也交換品嘗書畫方面的心得體會,或互贈詩詞作品,再配上那些雅致的信箋,看是一封普通的信,集美箋、書法、印章之美于一體,高級得不得了,我每每翻看時,心情都十分愉快。

好友葛麗萍是書法家,寫一手漂亮的小楷。我約編她的一本書稿時,她附有一信,也是寫在仿古箋紙上的。娟秀的小楷字和古意的小花箋,讓我仿佛回到了前朝。由此,我還專門打電話給她,請她再用各色箋紙給我書寫幾幅小字。不久后,我就收到她抄錄在信箋上的幾幅書法小品了,書寫的是她自己的詩詞,箋和書法十分搭調,特別秀雅。后來,她自己一有余暇,就用好看的箋紙抄自己的詩詞,可把玩,也可贈送親友,算是很雅的休閑了。還有一事,也麻煩了葛麗萍,就是我策劃的“回望汪曾祺”叢書中,有我一本《讀汪小札》,需要抄錄汪曾祺的幾首詩,作為做圖書的插圖用。葛麗萍的小楷書法非常合適,她也非常用心地用四種不同的花箋抄錄了四首汪曾祺詩?!蹲x汪小札》出版后,我留下這四小幅作品,箋紙精美,小楷高古,加上汪曾祺的詩,成為我箋紙收藏中難得的上品。

廣陵書社的特色是雕版印刷,該社印制的雕版精品《十竹齋箋譜》影響很大,承曾學文社長送我一套二十張,深藍色涵套裝成一涵,我當寶貝珍藏起來。該套箋譜紙好,圖精,可用,也可欣賞。雕印的圖畫,有的和書房有關,如“青燈”、“尚發”、“達旦”等,都有一書一桌,配以小插花;有的和園林有關,如“雎鳩”、“帶雨”、“如蘭”、“籬菊”、“聚翠”等,或幾枝墨竹,或一塊太湖石,或一竹籬小景,都很可看。

書房藏幾涵美箋,閑來獨坐,翻翻看看,浮生栗六,聊遣疲累吧。

鎮紙

這是我書桌上的小物件,有的是我從山上撿回的樹根,也有從海邊撿回的貝殼,還有家鄉朋友送我的水晶原石。這些鎮紙,不僅是書房用具和擺設,同時也是藝術品,在工作疲憊的時候,可供欣賞和把玩。

“鎮紙”一詞是有來歷的,我在一本資料上看到這樣的文字記錄,說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信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古代鎮紙大多采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造型,面積較小而分量較重,材質多為玉、陶瓷、銅等。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極大地促進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鎮紙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變化,材料除了繼續使用銅、玉之外,還增加了石材、紫檀木、烏木等等,形狀大多為長方形,因為這個緣故,鎮紙也常常被叫作鎮尺、壓尺。

在我書桌上大大小小的鎮紙中,有一枚鎮紙是從小區綠化地里撿來的。那天我帶五歲的兒子散步。小區里有許多鵝卵石,散落在水池里或花壇邊,兒子隨手撿起一塊石頭,好奇而歡快地說,小兔子小兔子,多好玩兒。這是一塊淡褐色扁圓形鵝卵石,表面如玉般潤滑,一只紅色的小兔子以奔跑的姿勢處在中間位置,形象極為逼真。還有一枚鎮紙是在東海水晶市場買來的水晶原石,透明的晶體內,嵌著一幅山水畫,山體、樹木、云霧錯落有致,精妙絕倫,更為神奇的是那掛瀑布,從一片翠綠的樹林中奔騰而出,直掛而下,似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

在我的書櫥里,我還珍藏一枚鎮紙,那是父親留下的遺物。這是一塊黃楊木,黃楊木是一種上等的木材,堅硬如鐵,不易變形。父親手巧,年輕時就制作過“洋錢票”版,還刻印過門神,這些都是我國傳統的雕版技藝。父親還會做二胡,那也是一刀一刀精刻出來的。這塊黃楊木,就是父親用來自作二胡的琴軸用的。琴軸,是二胡的重要部件,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量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黃楊木結實堅固,用它做琴軸,不易變形,調音也穩定,不跑弦走音,我父親不知從哪里搞到這塊碗口粗的黃楊木,用鋸條小心地鋸開,然后仔細地雕刻打磨,做成琴軸。父親一共制作三把二胡,一把送給了我小舅,一把送給了他的一位沈姓朋友,還有一把送給了我大哥。我珍藏的黃楊木,就是父親制作二胡時用剩的木料。父親生前一直把它當著寶貝,這里收那里藏的,去世后,就由我來珍藏了。黃楊木很沉,據有關資料介紹,碗口粗的黃楊極為罕見,要數百年才能長成。

我沒有把父親留下的黃楊木放在書案上,而是把它放在書櫥里,每天,隔著玻璃,我看著它散發出金色的光澤,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父親。父親拉二胡的技藝不怎么樣,只會拉簡單的民間小調,但他喜歡做樂器,年輕時還想做一把三弦,自彈自唱。我推想,父親對樂器的迷戀,可能因為年少時做過音樂家的夢吧。

鎮紙也成了會議的紀念品。2012年12月,我在上海參加第九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會上發了一對紅木鎮紙,分別刻上巴金和柯靈的字,巴金的字是“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柯靈的字是“微型小說,小說行中最少年”。這樣的鎮紙,既實用,亦可把玩,更有紀念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成人夜夜嗨|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91九色国产porny| 99人体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综合天天色|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 伊人天堂网|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国产乱论视频| 激情综合五月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毛片久久久|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亚洲视频a|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线在线| 亚洲欧美天堂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欧美在线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亚洲成人播放|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最新地址| 噜噜噜久久| 欧美成一级|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99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天堂2014| 一级不卡毛片|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五月天福利视频|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性视频一区| 一级在线毛片|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91高跟丝袜| 亚洲国产系列|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综合亚洲网|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