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重慶市合川區臨渡完全小學
現代教育管理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關注,以人為本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而這種教學模式就體現在人文關懷上。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教師應在人文關懷視角下,針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采取相應的措施并進行創新,保證小學課堂能夠形成全面有效的氛圍,從而提高小學教學的效率,幫助小學生建立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
所謂人文關懷,即從人的屬性出發,肯定人的中心地位和主體價值,關注人的生存狀況,關心人的多元化需求,關懷人的精神世界,尊重個體差異和理性思考,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人自身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新形勢下小學教育對學生的素養發展越來越重要,新課改背景下又對小學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多元化特點在小學教學中逐漸顯現出來。在《小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這就是說,小學小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使學生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我們的小學課程目標就應是多元化的。小學教育管理者應在人文關懷的視角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價值,滿足其個性化的發展需要,不斷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固然重要,但是在素養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缺陷。素養是知識能力的升華和思想觀念的整合,人文素養就是指在學科學習過程中具備各科知識、學會與人合作、自主學習、不斷探究、勇于實踐創新,在學習過程中尊重他人、幫助他人、有獨立思維、有理性評價和推斷能力、有高尚的價值觀。人文關懷視角下的小學教學可以更好的促使教師以關心、尊重、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加強學生的判斷能力。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充分挖掘學生價值,倡導的人文關懷的教育管理理念。
人文關懷取向的教育管理是要把人擺在突出的位置,以尊重、關心、關懷和發展人為根本追求,提升管理的人文水平,切實達到培養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的人才教育目標。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人文關懷和制度管理之間是辯證統一的。
學校管理走向人文關懷階段,從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關懷,激發其內在動機和行為,促使其認同學校的各項工作,促使師生的共同成長和進步,發揮人文關懷最大的價值。
從管理科學發展的歷史規律來看,制度管理是有效實施人文關懷的基本保障,人文關懷又反作用于制度管理,窺視制度管理的不足,為制度管理增添人性化的意蘊。
學生的的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正確的行為更加重要。小學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將發展自己的個人素養放在第一位。在教學活動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小學課堂里真心對待學生,守護學生的成長。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參與社交活動,讓學生傾訴的同時教師也要學會分享,這樣兩者都可以從對方身上有收獲,教師在教學中也愿意主動去奉獻自己的精力,以應付繁重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和教師的情感交流,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同時,小學的專業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在此基礎上也要保證教師隊伍擁有優秀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操,以身作則并在生活中利用它們指導學生的行動,為社會添磚加瓦。學校應當將思想政治中的道德修養部分融入到的日常教學里,以便學生在課堂中就可以受到教師的影響,感受思想道德的熏陶,自覺地汲取思想道德中有價值的部分,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實現個人道德修養的提升,利用自己的職業道德感化學生。同時,小學教師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認識到人人平等,針對性的向不同學生提出建議和幫助。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多加幫助和鼓勵,班級和年級里里樹立典型模范,形成良好的優質教育氛圍。
教師應該在有限的資源內多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在小學課堂上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通過開展基礎知識競賽、故事會、閱讀交流會等活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自覺地加入課程學習中提高自身素養。
小學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層層推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體系慢慢的被構建起來,學生也會學會主動的去思考。這就需要在人文關懷的視角下建立一個自學平臺,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走向深度思考。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注重學生的客觀差異,充分挖掘“因材施教”思想的價值,幫助學生收獲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還應該針對有價值和有深度的問題的進行探究,構建有效的小學個性化課堂。
在人文關懷影響下小學課堂,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個體來講,要將小學知識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分類教學,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首先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根據教師的要求學會自主學習。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設置不同難度的題目,合理安排學生的適應程度,對智力水平相對高的學生布置增強水平的題目,反之對于智力水平相對低的學生,則要加強他們的基本練習,引導學生勇敢的向教師請教問題,只有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才能不斷進步。
小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搭建尚未完成,需要教師引導著去展開學習。教師在對每個學生有所了解和關注后,運用以往的經驗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啟發,在人文關懷視角下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充分發揮校本課程與學生人文關懷教學的相互融合的價值,構建小學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