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君 忻州師范學院 山西忻州 034000
實習支教是高校師范生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多方面的積極影響。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應忽視實習支教過程中各種因素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盡量采取多種策略進行應對和消解,使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實習支教,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技能。本文試圖運用建構主義的相關理論,探究并分析實習支教中會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的因素,并分析相應的對策。
一
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學習者要掌握特定的知識,需要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有意義的具體情境,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構建出新的知識結構。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原有知識對于周圍的情境是排斥和抵觸的,那么學習者就很難有效地在頭腦中構建出新的知識體系。不僅如此,學習者會因原有知識與當前情境的沖突,導致自身陷入精神沮喪、學習困難的境地。
當代大學生很多是90后乃至00后的一代,獨特的家庭特點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外部環境使他們形成了獨特的個性特征。他們的社交圈既封閉又開放,性格既活潑開朗又比較敏感脆弱。由于從小缺乏挫折鍛煉,部分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容易產生情緒焦慮和沮喪的問題,感覺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處理碰到的困難。
很多大學生在進入支教學校后,會面臨各種常見的和突發性的情況。有些大學生能夠積極的進行自我調適,主動化解碰到的問題,有些大學生遇到問題時會變得比較沮喪和焦急,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從而影響自己正常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使實習支教對自身產生較多的消極影響。
二
總體而言,部分大學生在實習支教過程遇到相關的問題,會對其自己的身心帶來如下幾方面的消極影響:
一是身體上的不適與疾病。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山區中小學支教的學生,對于自然環境的突然改變,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部分體質較差一些的大學生,比較容易出現感冒咳嗽等常見身體不適的癥狀。除此之外,飲食差異也會對大學生的身體產生影響。
二是情緒比較焦慮或消沉。很多大學生對支教時所面臨的狀況準備不足,開始時顯得手忙腳亂、疲于應付,身心容易疲憊,進而產生焦慮的情緒,整個人顯得比較消沉。如有些大學生被安排負責非本專業的課程,甚至整學期主要負責音體美等課程,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使他們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之中。
三是對人際交往的排斥。大學生進入支教學校后,有三種人際關系需要他們去應對:與支教學校校長和其他教師的相處,與中小學生的相處和與支教室友以及其他學校工作人員的相處。在實際支教過程中,部分大學生可能在教學理念上與學校校長有分歧,或者沒有按照要求遵守學校的某些紀律,與分管相關工作的老師發生爭論;部分大學生在課堂教學與考試監考中,因為觀念不一致產生一些沖突。
三
如前所述,在實習支教中因為一些非可預測的或突發性的因素,部分大學生會受到一些消極因素的干擾,最終影響大學生專業教學技能的提升。針對消極的影響,有必要采取相應的對策,及時將各種不利因素在其萌芽狀態就予以化解,以保證實習支教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是注重實習支教前的輔導培訓。在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對陌生環境的預期很重要,如果預期與現實嚴重不符,內心難免產生沮喪的情緒。因此,實習支教前的輔導培訓需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不光要講清楚其積極意義和作用,對于其中的困難也要開門見山說明白。比如向大學生介紹各個支教點的具體情況,進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意向的支教點。
二是強化多方聯動機制的作用。高校、地方和地方學校之間要強化信息溝通,充分發揮多方聯動機制的作用,密切關注實習支教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工作情況,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動態,盡量把問題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即便出現問題,也能夠第一時間介入和處理。比如,大學生在考試監考時,發現有考生作弊,并進行了制止,但是考生不服管教與其發生爭執沖突,影響考試的正常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和當地學校就應當及時介入,充分了解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三是要積極回應大學生的訴求。面對大學生的要求,確實需要解決的需要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也要積極回應,注重思想上的疏導。高校帶隊教師和支教學校校長要隨時關注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和思想情緒,支教學校可以適當變換菜品花樣,到采暖季節時注意加大供暖力度等等。
綜上所述,實習支教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消極影響一定要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并積極采取相應的策略去化解。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夠以比較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實踐教學的工作當中,磨練自己的精神意志意志,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進一步夯實自身的學業基礎,為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進行有效規劃,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