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若琦
近期不少市民,特別是一些關注養生的中老年人,都在朋友圈熱傳一條發自“協和醫院”的信息——“急診的高鉀血癥越來越多,追問病史,許多人日常所吃的鹽都是低鈉鹽……腎臟科醫生天天講,就買最便宜的雪花鹽,不能買低鈉鹽,低鈉鹽就是高鉀鹽,就是送命鹽。”走訪一些超市發現,在出售食鹽的貨架上,低鈉鹽占據了半壁江山,而普通的雪花鹽、精鹽等難覓蹤跡。在一家賣場,一位60多歲的大媽說:“已經很長時間沒能從超市買到普通鹽,不過,低鈉鹽也不錯,我們老年人血壓高,吃低鈉鹽正好。”
據了解,按照食用鹽的相關國家標準,含碘鹽的氯化鈉含量有三個級別,一級含量≥99.1%,二級≥98.5%,三級≥97%。低鈉鹽中含有60%~70%的氯化鈉,同時還有20%~30%的氯化鉀和8%~12%的硫酸鎂。醫生表示,飲食清淡,要控制鹽的攝入,其實要控制的正是鈉的量。
然而,如上所述,低鈉鹽減少了鈉的含量,增加的則是鉀含量。鉀能不能多攝入,會不會出現高鉀血癥?這正是那條熱傳微信的關鍵內容。

對此,不少醫生都表示,雖然看不出“高鉀血癥人群數量有明顯增加”,但是由于低鈉鹽的普遍使用,確有因為腎功能不全、腎炎等其他腎臟病,食用低鈉鹽而出現高鉀血癥的病人。出現高鉀血癥的主要是腎功能不全、腎炎等其他腎臟病的患者。由于低鈉鹽中鈉含量低于普通食鹽,而鉀含量較高,腎臟病人,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障礙的患者,如果吃低鈉鹽,較多的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造成心律不齊,心力衰竭、心率減慢以致出現心臟停搏的危險。
低鈉鹽是高鉀鹽,對于普通人及患高血壓病、心力衰竭服用排鉀利尿劑的病人而言,無疑是有益的;而對于腎臟病,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患者則是有害的。
從健康角度而言,無論是雪花鹽、低鈉鹽都要少用,對健康人來說,主要的目標是在于減少鈉的攝入,少鹽就少鈉。人體攝入過多的鈉,會造成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加,從而使血壓增高。一旦血壓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血管壁會受到傷害,接下來,就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發生。
面對超市、賣場售鹽專柜中林林總總的食鹽,需要提醒的是,在選購食鹽時,一定要考慮到自己身體的狀況及需求。價格較高、品種新穎的鹽未必適合自己,比如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可以食用無碘鹽。此外,市面上還有加鋅鹽、加鈣鹽等,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在醫生指導下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