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男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經貿學院
隨著全球經濟的大融合,各國經貿合作的日益頻繁,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特色化健康的綠色產品,在保證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希望獲得更多的飲食享受,感受不同國度的文化特色產品。而茶葉就是我國自古以來的特色飲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古老文明的傳承象征,對廣大國際消費者同樣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因此,本文研究福建省茶葉對外貿易發展情況,分析福建省茶葉對外貿易的國際化程度,并給出具體的指導措施,以提高福建省茶葉出口的能力。且福建省作為出口大省,除鞋類、服裝類外,茶葉是其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福建省擁有茶葉種植面積已達25萬公頃,每年出口的干茶產量全國第一。雖然福建省作為出口大省,茶葉作為特色性的出口產品,占據著主要的市場空間,但是由于茶葉加工技術水平較低,與國際貿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近年來,福建省茶葉出口的競爭力降低。因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對福建省茶葉對外貿易的優勢、劣勢等進行全面的分析。
(1)優勢
福建省茶葉發展歷史悠久,尤其是烏龍茶起源于福建省,有著千百年的發展歷史。更有諸多的文學大家對福建的茶葉贊不絕口。古往今來,福建的茶葉聞名中外,是尊貴優秀地位的象征,同時也以考究的制作工藝和口感流傳于世,被世人廣泛的飲用。而且福建省對于茶文化不斷地創新,對于茶的品質、營銷模式等進行創新發展,應用多種營銷模式促進了福建省茶葉的銷售。福建省衛位于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毗鄰廣東、江西等地區,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區。良好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交通使得福建省占據了絕對的地理優勢。
另外表123可知,福建境內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自古以來就是最適宜種植和生產茶葉的地區,全省森林覆蓋率連續36年全國第一。福建是茶樹品種資源大省,國家級和省級茶樹良種數量和種類均列全國第一,有著“茶樹品種寶庫”之稱。福建首創烏龍茶、紅茶、白茶、花茶等茶類,是名副其實的特種茶產區,同時也是綠茶生產大省,傳統的六大茶類占有其四。

表1 2016年中國省市綠茶產量排行

表2 2016年中國省市紅茶產量排行

表3 2016年中國省市白茶產量排行

圖1 2017年福建省茶葉加工企業情況
由圖1可知,目前為止,福建省已有300多家茶葉加工大型企業,其中30多家省級龍頭企業,7家國家級茶葉企業,部分企業已經成功上市。隨著茶葉大規模的批發生產,福建省的武夷山茶等也逐漸走入更多的國際市場。在福建省茶葉協會的協助下,優化了福建省茶葉生產加工的政策方針,并且促進了茶文化的廣泛流傳,為福建省擴大茶葉市場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福建省自2002年以來舉辦茶葉企業宣傳、品牌文化建設節,目的是創造優質的茶葉產品,并且推廣營銷。并于2016年福建省通過電商協會成立,使得福建省的茶葉面向互聯網全面的開放,促進了智慧茶葉的發展,使得茶葉的營銷不斷的向線上轉型。
福建茶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出口備案基地和廣闊的有機茶園,先后取得了歐盟ECOCERT、日本JAS、美國NOP等認證,其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是國內國外市場兼顧的全產業鏈茶葉企業。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目前有銷售網點13000多個,生產六大茶類150多個品種的產品,出口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世界茶葉消費者的喜愛,其國際業務占比為14.8% 。
(2)劣勢

表4 2015年-2017年福建省茶葉出口情況

表5 2017年全球茶葉總出口量
由表45可知,2015-2017年福建省茶葉出口國家分別為美國、日本、歐盟東盟國家為主,占據福建省產業出口的主要部分。其中出口日本的茶葉比例始終是主流,2015-2017年間,福建省茶葉出口日本情況分別為71%、75%、85%,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2016年同比2015年遞增4%,2017年同比2016年遞增10%,說明日本對福建茶葉的需求量較大。但同時也增加了福建省茶葉出口的風險,福建省茶葉出口高度依賴美日等國際市場,容易受到日本等過市場的影響,存在極大的經營發展風險。由于福建省茶葉出口品牌建設意識薄弱,使得福建省茶葉加工的附價值低,利潤空間小,導致福建省茶葉出口的產品競爭力低,而且茶葉出口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薄弱,面對激烈的海外競爭壓力巨大,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等茶葉生產國占據了國際市場的較大份額,日本和歐盟一直以來都是福建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福建茶葉在國際市場競爭艱難,市場占有率較低,不利于福建省茶葉出口競爭力的提高。
(3)機遇
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戰略合作關系的發展,福建省的農產品出口以及茶葉種植等的優勢得以凸顯,加之福建省的地理優勢與政策優勢上的結合,使得閩臺合作更加深入,強化了臺灣地區與福建地區的技術交流,促進了閩茶產業化的升級。

表6 2015年-2017年東亞地區茶葉消費情況 單位:萬噸
由表6可知,2015年-2017年東亞地區盡快福建省茶葉消費情況分別為117.94萬噸、
124.56 萬噸、147.39萬噸,其中2016年同比2015年茶葉消費比例上升5.6%,2017年同比2016年茶葉消費比例上升18.3%,說明福建省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引導下,出口貿易國的合作更加深入,國際市場規模正在擴大,福建省茶葉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在持續上升。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綠色健康食品的要求之日益嚴格。而各國的綠色是有機食品種類繁多,但茶葉這一特色化產品,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延長壽命等諸多的功效,同時作為人類健康養生的綠色引用佳品,具有巨大的市場開發價值。而消費者也逐漸的開始關注茶葉的衛生質量問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以,福建省的名優茶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和空間。
(4)挑戰
由于我國茶葉貿易出口受到了印度等國家的威脅,茶葉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雖然居于世界首位,但是我國茶葉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模式比較滯后,難以迅速占有國際市場,使得福建省茶葉出口進一步國際化帶來了更多的威脅。而且云南、浙江一帶的茶葉產區政府不斷的出臺扶持政策,扶植當地的茶葉種植、產品宣傳,對于福建省茶葉出口同樣構成了主要的威脅。所以,福建省茶葉出口來自于國內外競爭威脅諸多,對福建省茶葉出口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國內方面,浙江和云南作為我國主要產茶區,近幾年不斷加大對茶葉市場的投資力度,當地政府也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扶持當地茶業的發展。不僅浙江省的龍井茶正以其悠久歷史及優質品種不斷占領茶葉市場,過去被稱為“老坑茶”的普洱茶更是一躍成為茶葉市場的新寵。普洱茶占據云南省茶葉總產量的70%,西部的不斷開發以及云南茶企的擴大營銷,使得普洱茶的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同過去的價格相比,部分普洱茶在6年內價格增長了近十倍,成為福建茶葉強有力的竟爭對手之一。
總體來講,福建省的茶葉出口存在著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產品的品牌化能力薄弱,而且來自于國內外同類產品的競爭威脅較多。基于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解決福建省茶葉對外貿易問題。
福建省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扶持,并且強化技術標準建設。在茶葉生產中融入科技,提高茶葉質量,達到國際標準。同時,福建省應該積極組建茶葉出口有關組織和部門對出口國標準進行動態的監控,構建專項農業扶持基金,加大對茶葉專項資金的投資使用力度。設立茶葉相關的組織學會對茶葉生產質量、安全技術標準等定期培訓,幫助茶葉企業提高茶葉生產的質量以及無公害化的程度。設立專項資金扶持茶葉種植,幫助福建省茶葉加工企業提高附加值,增強茶葉產品的競爭力,以滿足不同國家對茶葉飲品的需求。同時注重福建省茶葉營銷的電商服務,引導茶葉出口企業做好線上經營,與時俱進的增強營銷戰略創新能力。
福建省需要積極優化茶葉企業的產業化布局,實施品牌化營銷的戰略,對于生產規模小且分散的問題,應該及時有效的溝通,促進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將福建省生產茶葉的企業集中起來。并實施茶葉生產托管模式,優化福建省茶葉生產布局,實現福建省茶葉生產的規模化效應。同時,福建省茶葉生產企業需要不斷的提高技術資金的投入,創造優質品牌,為品牌化建設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為福建省茶葉出口發展爭取更多的國際化市場空間。同時,福建省茶葉生產企業需要增強品牌意識,將人才和技術投入作為企業品牌形象建設的重要保證,在國際進程日益加深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福建省茶葉的品牌影響力,使得福建省茶葉品牌的綠色健康等茶葉飲食文化能夠被國際消費者廣泛的認可,并培養創新品牌,幫助企業提高茶葉國際市場競爭力。充分調動茶葉的區位優勢,借助于“一帶一路”的戰略指導,促進福建省茶葉文化與國際文化的交流,創建福建特色的茶葉品牌文化。
福建省有國家級龍頭茶葉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128家,實力雄厚的茶葉企業占據國內半壁江山,茶葉企業可利用信息化平臺,制定電子商務戰略規劃,一方面,在網絡信息平臺發布茶葉信息,并吸取了法國葡萄酒的成功營銷理念,把營銷網點開到世界各地的做法值得借鑒學習,深入挖掘各種不同茶葉品牌文化內涵的,有針對性、目標性、差異性地開展品牌文化宣傳,有利于茶葉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快速普及和推廣。另一方面,發展國際電子商務,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茶葉”“大數據”以及跨境電商等電商平臺,如福建茶葉可以通過阿里巴巴等國際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銷售渠道。
福建省茶葉發展在信息化社會遇到了更多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福建省茶葉企業如若能夠突破重重阻礙,擴大對外貿易發展的優勢,并且進一步發揮福建省茶葉生產的歷史文化、區位以及規模化的優勢,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提高專項資金投入力度以及技術研發能力,深化品牌建設等,將進一步推動福建省茶葉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福建省茶葉對外貿易在發展線下實體經濟的同時,需要向線上貿易轉型,與當前的電子商務貿易形勢充分的結合,突出福建省茶葉對外貿易的創新發展能力。除此之外,福建省應當鼓勵技術研發,引進先進的技術,構建以技術發展為核心的茶葉生產對外貿易,滿足日益豐富的消費形式,對茶葉產品多元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