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樂石
1988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安達市,2012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中國界外藝術家,多年師從張天志先生。作品多次受到中國界外藝術發起者張天志先生的高度評價。獨具個性的作品也依賴于他的信仰以及對上帝的一顆謙卑之心。
孫樂石長期活躍于上海、北京等文化藝術群體,虛心探討、鉆研、學習。生活中崇尚自由、浪漫、純真。
主要參展:
2011-2012年:上海戲劇學院作品展;
2011年:上海美術大展;
2011年:上海藝術設計展;
2013年:全國九城藝術聯展,“上海站”展、“沈陽站”展;
2017年:第七屆法國里昂界外藝術雙年展;
2018年:中國上海“獨白界外藝術展”。
作品發表:
2015年:在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原生藝術2》上,發表油畫作品“霸王別姬”;
2017年:在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界外藝術家》上,發表油畫作品“奉獻”、“孔丘·和為貴”、“夢中的秘密”、“雙魚佩·華爾茲”、“先知”、“女先知”、“悟·空”。
孫樂石的感悟
我認為藝術是多領域多維度的,自創世紀的天地初開以及烏獸鴻蒙,皆可成為為人欣賞的藝術品,花草亦可,山川亦可,故,藝本無“界”。
1945年,法國藝術家讓·杜布菲提出“原生藝術理念”,然而,原生藝術習慣上被視為精神病人、通靈者、以及離群索居的社會邊緣者等特異人群的藝術創作。悵惘的是,詭異,危險,不正常,病態等帶有攻擊性的“貶義光環”。可喜的是,他們創作出的作品是那么富有直達心底的力量!充滿了對愛和生命的深刻體悟,乃至引領觀眾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墜入畫中的魔幻世界,品其喜怒哀樂,感其悲歡離合。然而受過藝術訓練的藝術家無法直接用原生藝術的理念進行創作。于是,到了1972年,在藝術家阿蘭·布爾保奈的提議下,杜布菲才再次提出“界外藝術”這一概念。
“界外藝術”的本體呈現毫無桎梏,打破傳統藝術的木訥僵局,摒棄學術界的經驗之談,“靈氣”是創作者與生俱來的本質。過程中時常用凜然、無畏的態度創作出令人震驚直抵心底的作品。
當我對界外藝術理解愈深愈發現,有為既是無為,所見既是非見,不外乎內與外。創作時,畫面最后如何呈現,我并未做過多思慮,往往在過程中我會順其自然,看見青草的香氣,聞見良人的輕語,聽見色彩的變幻,因愛而起,因愛而生,因愛而流動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