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 邇
日前,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改革開放與中國電影”上,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創造200億元票房,超過北美同期的2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創下了全球單一國家季度票房最高紀錄,首次成為世界第一。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是否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隨著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是否需要升級?中國電影業又如何在文化傳播方面有所作為和突破?這是留給電影人的思考。
中國電影票房超越北美!這是第一次,值得中國電影人慶賀。但還不能說“我厲害了”!中國有世界第一的電影市場,全國有14億人,除了嬰幼兒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電影潛在的觀眾,有好電影,有好的營銷,票房會更高。更有一點電影人必須明白,電影票房超越北美,并不是中國電影了不得了,實際上中國電影制造業與好萊塢等世界前沿的電影產業還有很大的差距。《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認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和好萊塢的差距,大概是20至25年,以現在中國電影的發展速度,再花5至7年時間應該能追到好萊塢中等水平。在我看來,中國電影要達到好萊塢水平,還需要幾代電影人的努力,可以說任重道遠。
中國電影人和電影觀眾都明白,中國電影票房是部分優秀電影的票房,中國電影有一部分無法上映,有一部分能上映卻不能貢獻票房。再有中國電影觀眾分布也不均勻,中西部少于東部發達地區。資深電影市場研究專家劉嘉指出,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電影市場仍然存在空白點:“根據中國電影科研所2017年的報告,全國有350個縣沒有實體影院,有921個縣級地區只有一家影院,涉及人口2.7億,放映基本設施及服務亟待更全面、更完善的建設。”中國電影及其市場都有很大的薄弱點,電影還做不到精品紛呈,電影市場也不是遍布960萬平方公里,票房超越北美,完全是因為中國人口多、面積大,全國總銀幕數位居全球首位!
中國電影票房超越北美,還遠不能讓我們夜郎自大、動輒“厲害了”。在我看來,我們還應堅持向好萊塢、向世界其他先進的電影創作機構學習其長處。一是以制作精品為目標。中國電影產量很大,但品質參差不齊,應該拒絕垃圾產品,生產高質量的影片。按照“三分之一”規律,如果這三分之一全是優質影片,票房就會增加兩倍,保守地說票房增加一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二是產業化發展電影業。中國的電影收入幾乎全是票房收入,而好萊塢不同,人家每部電影幾乎就是一個產業鏈,即使一部影片票房較少,也不影響一個產業的收入。
可喜的是,從報告的數據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2017年至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的格局在逐步形成,精品化、分眾化電影逐漸成為市場增量的重要品種。雖然與好萊塢相比,我們的差距還很大,但我們的電影發展基礎已經在逐漸打扎實,我們已經站在一定的高度了。接下來需要我們做的是,向精品電影目標進軍。電影人要樹立精品意識,杜絕胡編亂造,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不讓一部垃圾電影進入院線。電影是文化產業,拍攝電影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娛樂觀眾,也要人文情懷,要能陶冶觀眾的情操,特別要拍攝出反映人性、震撼靈魂的電影佳作。否則,一切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