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成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青翠活潑,的確是惹人喜愛。
幾年前去英雄山逛文化市場,恰巧有賣竹子的,十五塊錢一堆,有四五棵,很便宜。
我問賣竹子的,這東西好不好養。
那老板說,好養好養,澆點水就活。
我說是在陽臺的花盆里養,不是在地上。
那老板說,也沒問題,放心養吧。
于是,我就買了一堆回來,將它們栽在了一個漂亮的花盆里。
剛栽上的那段時間,我新奇得很,天天搬著小馬扎子坐在它們身邊看,盼它們長新葉發新枝生小竹筍。
說來,它們也挺爭氣,三天五天,就能看到有新的枝葉出來。過一月倆月,還會有小竹筍冒出來,尖尖的,嫩嫩的,一夜就能偷偷地躥出十多公分來,實在是可愛。
我特別喜歡竹子的清雅。
在北京的時候,工作室門前就是一片竹子,郁郁蔥蔥,好幾米高,風一吹,嘩嘩作響,一陣淡淡的竹香還會飄進屋里。
每每這時,我就會禁不住掐上兩片葉子,放到茶杯里,用開水一泡,那淡淡的香就立馬擴散開來,嗅一嗅,清肺提神養目,再喝上一口品品,如讀良書,如遇佳人,那味道妙不可言。
回濟南后,朋友知道我愛喝竹葉茶,便從超市里買了一包干竹葉送我。
干竹葉好像是炒過的,味道也倒是不錯,但有一丁點兒煳味,少了鮮活的清香,便極少喝,至今還存放在我辦公室的抽屜里。
陽臺上的那叢小竹子長大后,我偶爾也會掐上兩片葉子泡茶,嗅嗅,喝兩口品品,淡香如故,和北京的味道沒有什么兩樣。
這樣品著品著,大約一年后吧,我突然發現,竹子不再那么青翠,并且還有了不少干葉子,一片一片地落下,讓人怪心疼的。
于是,我趕緊打電話向擅養竹子的朋友請教,他說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通風不好,二是缺肥了。
掛了電話,我趕快通風施肥,但半年后,它們仍沒有返青的跡象,依舊是干梢、干葉,這種反復持續的情況實在是傷人心神,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侍候它們才好。
又過了幾個月,狀況仍然沒有轉好,一個朋友建議,將它們抹根剪掉,重發就好了。
再沒有什么好法子,只能這樣試試了。
那天上午,我拿著剪刀,口里念著阿彌陀佛上天保佑,手起刀落,然后,病美人就變成了席地打坐的僧尼,不忍睹視。
該需要多少時日的修行,才能青青如故呢?我在心中念叨。
清晨看看,沒發出新的芽來,晚上看看,沒發出新的芽來,這么殷切地期盼了不知道多少天,終于,一個小小的筍尖破土而出,我高興極了,立馬打油一首賀之:“竹生塵埃下,志在白云端。一片青青色,綠了萬重山。”
然后,我就期盼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十個筍尖的冒出,可是沒有,一直就那么一棵小竹弱弱地活著。
它的枝丫太細了,細得都站不住,就像一位沒有了法力的仙翁似的,世俗的一粒塵埃都能將它壓倒。
這樣又過了一年多,它的法術還是沒有還原,也再沒有新的生命出現。
有客人來家玩,看到了它那可憐相,說扔掉栽棵別的花算了。
說實在的,我也曾經多次這么想,可自從上次和它動剪子之后,就再也下不了毒手了。
我后悔我的魯莽,后悔不該聽人讒言,但我在心底里一直也堅信,它會好起來的。
果不其然,就在前幾天,一個春風輕拂的早晨,又一個筍芽冒了出來,我激動得趕緊大喊還正在熟睡的女兒:“孩子,快起來,快起來看,小竹子生新娃娃了!”
時隔兩年,再有新喜,竹子君,你太了不起了!我雙手合十,向它致敬。
生命的奇跡就是這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人的生命和竹子的生命一樣,都是生在塵埃下,被人所壓、被環境所壓都是尋常事兒,但只要不放棄,只要堅信自己,就一定會有獲得新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