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自從有了互聯網,買東西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不過有時候包裹送來了,你又不在家(或者快遞哥認為你不在家),就會給你“放門口”。但是直接放門口,丟了可怎么說得清楚。所以,快遞員首選暫存地點:門墊!可是如果包裹太大,就不是太方便了……快遞員們很快又想起了一個好地方:消防栓!因為用得人多了,消防栓居然成了快遞業的“簽收大戶”。
就在前不久,有關“快遞小哥拒不送貨上門”的報道,就曾一度引發熱議。而今,又曝出“消防栓成快遞簽收大戶”的新聞,更是將公眾對于快遞行業的吐槽推向了高點。在網友一片“輕松活潑”的跟帖中,所謂“電表箱簽收”“門縫簽收”等等爆料,簡直讓人不得不驚嘆快遞小哥各種腦洞大開的神操作。并且,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這種極不規范、極其搞笑的“代簽收”行為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行業特定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
針對快遞派件行為,并非沒有專門性規范。根據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然而考慮到實際情況,上述要求注定是很難實現的。由于一貫存在的“時間差”問題,快遞員白天派件,往往都會遇到家里沒人的情況。近些年來,諸如“寄存柜”等智能終端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狀,可終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諸如“消防栓簽收”“電表箱簽收”等現象,多多少少都有一絲無奈意味。此類做法因其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消防隱患,當然是不值得提倡的。可是也需要厘清的是,在快遞員急于派件、收件人急于收件的心理前提下,大家還是會默契地維系這一現狀。倘若快遞員都能事前電話征求收件人意見,收件人都能根據貨品價值來做出理性安排,那么此類荒誕不經的“派件”行為,通常并不會引發大麻煩——關于此事,網友們之所以能笑著吐槽,大致也是基于此。
嚴格比照管理規范來說,“消防栓簽收”“電表箱簽收”顯然都是不合規的,但是無論是相關各方的內心意愿和實際需求,還是現實中相對較低的快件丟失率,實則都在支持著這一做法繼續下去。那么,此事的根本性糾結或許就變成了:就快遞派送而言,我們到底是該接受一種隱患重重卻很方便的變通方案,還是應堅持最嚴標準并忍受由此帶來的不便?在這兩者中間,無論做出何種選擇,終究都會有所缺憾。規范而便捷的快遞派送模式,才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整個快遞行業,距離理想中的“最優狀態”還有不少距離。之于此,不少企業心知肚明,并且都展開了各自的破局嘗試,比如說加快布局智能終端設備,擴展線下合作代收網點,增加“夜間派件”的比例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消防栓簽收”的笑話盡早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