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華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由菲利達·勞埃德執導的歌舞片,根據同名舞臺劇改編而成的《媽媽咪呀》(2008)曾經感動了無數觀眾。十年后,歐·帕克在沒有舞臺劇原本的情況下,根據前作劇情拍攝了續集《媽媽咪呀2》(2018),同樣取得了成功。而兩部作品在既有情節人物上的前后關聯之外,又有著在戲劇結構上的明顯區別。《媽媽咪呀2》在戲劇結構上的自出機杼,是值得肯定的。
西方戲劇史認為:“戲劇結構的類型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開放式結構、鎖閉式結構(包括回顧式和終局式)和人像展覽式結構。”而其中“鎖閉式范圍較狹小,往往只寫高潮至結局,集中表現戲劇性危機,而對于過去事件和人物關系則用回顧和內省方式隨著劇情發展逐步交代出來”。勞遜和貝克也稱鎖閉式為“回顧式”(Retrospective),亨脫則在《現代劇》中稱其為“內省式”(Introspective)和“終局式”(Catastrophic),希臘悲劇、易卜生中后期的劇作,都屬于鎖閉式結構。如果與《媽媽咪呀》相比,就不難發現,前作是一部典型的開放式結構的影片。所謂開放式即電影中的戲劇情節是完整的,從頭到尾,都原原本本地出現在觀眾面前。電影中蘇菲在籌備婚禮時想邀請自己的生父——蘇菲偷看了母親的日記——蘇菲聯系到三個“爸爸”并讓他們出現在婚禮舉行的希臘小島上,三個男子與三個女子(蘇菲母親和譚雅、羅西兩個閨密)意外邂逅——蘇菲表示自己已經不在乎哪一個才是他的生父,三個爸爸也表示都將她視為女兒,這是標準的戲劇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然而在《媽媽咪呀2》中,為唐娜辦一個送別派對與蘇菲懷孕,是電影一上來就交代給觀眾的內容,電影伊始,三個爸爸和譚雅、羅西就已經來到了島上,而蘇菲與丈夫斯蓋伊這時候也已經是分居狀態,因為斯蓋伊在美國得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蘇菲則一定要將希臘小島上的民宿建起來。關于唐娜是如何離開人世,蘇菲和斯蓋伊在那場婚禮后的生活如何,電影一概沒有交代。對于沒有接觸過前作的觀眾來說,此時要想理清劇情、分清人物關系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對于因《媽媽咪呀》而來的觀眾來說,唐娜這個前作的關鍵人物驟然去世,也是他們難以接受的,這不僅讓電影損失了一個串聯起所有角色的人,也使得本應是快樂、輕松的歌舞片氛圍蒙上了一層陰影。
正是因為電影采用了從高潮至結局的鎖閉事戲劇結構,觀眾能夠迅速感受到前作的明媚、愉悅氛圍——送別派對差點因為暴風雨而要失敗時,一艘大船載來一眾賓客,他們還未靠岸便開始高歌起舞,整個島上一片歡騰,派對極為成功。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的,是一個一直在操辦派對舉行和民宿開張的、忙碌充實的女性形象。這種處理其實是對前作贊揚女性開朗、自強精神的一種延續。此時的蘇菲已經母親去世、父親缺位,事實上成為一個孤兒,又在身懷六甲時沒有丈夫可依靠,可是她依然是這個島上唱跳快樂海洋的一分子。唐娜雖已死去,但是女兒完全繼承了她的堅強獨立和自信。
如前所述,鎖閉式結構對于過去事件以及人際關系采用回顧的方式展現,而《媽媽咪呀2》則在此基礎上,將其發展為兩條平行并進的故事線,用這種結構來使得電影一方面是《媽媽咪呀》的續作,另一方面又是《媽媽咪呀》的前傳。類似結構最經典的便是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的、同樣以雙線敘事交代兩代教父父子二人命運的《教父2》(1972)。
在唐娜這條敘事線中,電影交代了1979年,唐娜與那三個與之發生關系的男孩的交往過程。在從牛津大學畢業之后,唐娜開始了自己的畢業旅行,與家庭不睦的她去往一個希臘的小島。在巴黎的一家旅館中,唐娜先遇上了哈利,但兩人在親熱后唐娜沒有為哈利停下腳步。在登島時,船開走了,比爾開船帶唐娜上了島,兩人也一度墜入愛河,但因為這段露水情緣,有唐娜慰藉自己失戀后的空虛的因素,兩人還是匆匆分手。在島上停留期間,唐娜又認識了山姆,兩人在島上四處周游,快樂無比,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但最終山姆還是離去,留下唐娜懷著身孕,又不被作為天主教信徒的母親所接受,于是在島上定居了下來。
在蘇菲的這條敘事線,則是她又與哈利、比爾和山姆三個爸爸相見,眾人一起慶祝她民宿的建成,而蘇菲最終生下孩子,在教堂為嬰兒舉行洗禮。這時,已經去世的唐娜走進教堂,為自己的女兒深情送上祝福,畫面又切換到昔日唐娜孤身生下蘇菲,也在這個教堂讓她受洗的情形,時空交錯,兩條敘事線在此交會,最后唐娜靜靜關上教堂的門離去。祖孫三人的相聚令人感動不已。
一言以蔽之,《媽媽咪呀2》采用的雙線敘事,在時間地點上拉長拉開,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彌補了鎖閉式結構從高潮開始有可能出現的人物和情節的集中和單一;另外,這種結構以“更早的過去”交代了“過去”和“現在”,又以“現在”預示了“未來”,使得不同的時間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敘事的因果邏輯上、在人物性格的一致性上都有所兼顧,最終組織出了一個血肉相連、完整統一的結構。
此外,作為一部歌舞片,其音樂勢必影響其戲劇結構,歌舞動作、場景以及歌舞間的對話,與劇本是相輔相成的,在主創的整合下,二者達到了渾然一體的效果。如,音樂加快了電影的敘事節奏,取代了大量日常對白與動作。如唐娜與三個男孩在二十天左右的時間里先后定情,三場歌舞就交代了唐娜與對方的定情過程;而在失戀之后,也分別有三首歌表現唐娜如何恢復心情。戀愛的曖昧、纏綿與糾結,失戀后的痛苦與迷茫,都因為歌舞而得到了大量的簡化。人物關系和沖突得以在最短時間內交代,同時電影輕松、熱鬧,富有活力的基調又未改變。
不難看出,比起《媽媽咪呀》平地起高樓,在題材本身就極富戲劇色彩的情況下,以簡潔輕快的單線直敘就能完成一個故事的精彩敘述,脫胎于第一部,而又力圖不弱于第一部的《媽媽咪呀2》采用了更為復雜的戲劇結構,在故事的處理、敘事線索的組織和敘事性音樂段落的設置安排上,頗具匠心。《媽媽咪呀2》的這種平行時空敘事,也為其他意欲拍攝歌舞片續集者,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