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 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如今電子產品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閑暇時大家經常緊抱電腦、手機,使眼睛長期處于過度疲勞的狀態。春節假期臨近,有多少低頭族把這樣的景象搬到了家里呢?有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人在春節假期玩手機的時間比平時要多,甚至多過陪家人,玩手機“玩壞”眼睛的事倒可不少見。
近幾年春節放假期間,門診收治被煙花爆竹炸傷的患者明顯減少,而因玩手機玩出眼病來的患者有增無減。武漢的孫女士在去年過年期間要么忙著搶紅包,要么忙著打游戲,天天都到晚上12點才睡,結果患上了干眼癥。
不少人會認為眼睛累了,只要睡一覺就會好。但是如果我們任由疲勞積攢的話,視神經和睫狀體因為沒有機會恢復,所以會一味地虛弱下去,導致一系列問題。
眼睛是全身疲勞的發源地。只要眼睛出現酸痛、發脹、干澀、視力模糊等問題,就很容易導致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煩躁、反應遲鈍、疲乏無力、失眠、惡心和嘔吐等一系列疲勞癥狀。
眼睛的疲勞度可以通過按壓眼球這個方法來檢測用眼過度或眼睛有問題的人的眼球都會發硬。試著閉上眼睛,隔著眼皮用中指輕輕按壓整個眼球,注意不要用力按壓。處于理想狀態的眼球,按下去應該會像大福餅一樣柔軟且有彈性。若按壓眼球的手感比大福餅硬的話,則很有可能是晶狀體正在硬化。晶狀體一旦開始硬化,患上白內障的概率會隨之增高。
除了我們通常提到的閉目休息、遠眺、堅持做眼保健操外,用手熱敷眼部也可以緩解眼睛疲勞。
摩擦雙手直至發熱,然后閉上雙眼,用手掌輕輕蓋住眼圈,深深地呼吸。每天這樣做20分鐘,有助于緩解眼睛疲勞。
自律神經是“人體生命維持裝置”。人體若有哪個部位出現問題,大腦肯定會提前發出危險信號。如視力在降低之前,眼睛會變得容易疲勞,甚至難以睜開。可自律神經若失去平衡,身體對不適的感覺會變得遲鈍,人就無法察覺到這些危險信號。
曾有一位消防員董先生找到眼科醫生,說最近視力不斷下降,甚至還影響到了工作。消防員與危險為伍,稍不注意就會受傷,而且消防員晚上也不敢深睡,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被叫起來工作。長此以往,董先生的自律神經出現了紊亂。
醫生介紹,若有以下行為或癥狀,則說明自律神經嚴重紊亂:
1.連續數小時使用電腦。一般來說,盯著電腦屏幕看30分鐘,眼睛就會感覺到疲勞。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還能長時間繼續盯著屏幕看,則說明你的自律神經已經相當麻木。
2.沒有感情起伏?!芭c朋友、親人之間的話題越來越少,說話往往敷衍了事,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日趨冷漠。”“最近都沒什么值得高興的事?!?/p>
3.明明不記得有碰撞,身上卻出現了不少瘀青。自律神經失衡過于嚴重時,人就會感覺不到疼痛。自己或許會覺得“反正不疼,應該沒事”,但身體其實已經快要發出悲鳴了。
內臟的運作受制于自律神經,若通過外部刺激激活了內臟,就能反過來影響自律神經。自律神經的狀態變好,血液循環也會有所改善,眼睛也能得到充足的氧氣,從而讓雙眼炯炯有神。
醫生強調,好好攝取營養也很重要,因為視力問題的患者中有三成患者的病因是營養不均衡。要想讓眼睛好,我們就必須按時就餐,均衡地進食米、肉、魚和蔬菜。
另外,醫生還向董先生推薦了一種鍛煉法—— 原地彈跳。
原地彈跳只要離地數厘米高就足夠了,因此,做此項運動時我們不用擔心聲音或震動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此動作看似簡單,其實身體要承受相當于自身體重6倍的負擔,所以短時間內就能起到較為顯著的運動效果。原地彈跳時每次跳50~100個,可以分早、中、晚3個時間段來跳,爭取一天跳夠500次。
一個月后,董先生的自律神經恢復平衡,視力也開始慢慢恢復。
65歲的王大爺突然出現斜眼,看東西時重影。王大爺在家人的陪伴下,匆匆來到醫院就診。一檢查,原來是眼睛的外展神經受到了損傷。
眼球運動時,動眼神經控制眼球向上、向下和向鼻側轉動,唯獨眼球向外轉是由外直肌控制,而外直肌則由外展神經支配。一旦外展神經顱內通路上的微循環有障礙,如出現微小的栓塞、局部出血等,外展神經就會因為損傷而出現不完全性的麻痹或者完全性的麻痹,發生眼球內斜視。
眼睛突然出現內斜視,除了影響人的外觀外,還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比如導致看東西時出現重影,下樓的時候樓梯層層疊疊擠在一起,非常容易因踏空而摔倒。
醫生告訴王大爺,最好的臨時解決辦法就是捂著一只眼睛,用另外一只眼睛看東西,借此來消除重影。
醫生除了給王大爺開營養神經和治療、改善微循環的藥物之外,還要求王大爺積極進行眼球運動功能的訓練。經過半年的持續治療王大爺的眼睛終于恢復了健康。
除了斜眼,眼睛還有其他不少“小動作”:
眼球突出,俗稱死魚眼或四白眼。最可能的就是與甲狀腺相關的疾病導致的眼球突出即甲亢性突眼,這也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眼球突出。
眼瞼閉合不全。如果閉眼睛的時候上下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就稱之為眼瞼閉合不全,也稱兔眼。出現眼瞼閉合不全最主要的原因是面神經麻痹,就是我們熟悉的面癱。
上眼瞼下垂。我們要重視機械性上眼瞼下垂,如眼眶內部長了包,壓迫到了眼部肌肉,從而導致上眼瞼下垂。此外,眼型重癥肌無力患者也有可能出現上眼瞼下垂的情況。
眼部疾病與人體疾病是息息相關的。有些眼部疾病單獨治療怎么也治不好,刨到根兒上是身體其他器官引起了眼部病變。即使自我感覺眼睛沒有任何毛病,最好也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現眼睛有“小動作”,應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積極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