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濤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山東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迪士尼藝術家將動畫歸于藝術表現說的范疇,認為人類內在的一種對生命力的表現欲,在各類造型藝術和電影技術的孕育下誕生了動畫這種新的藝術形式。通過塑造具有思想和情感表現力的形象來與觀眾進行心靈的交流。動畫其特殊的動勢、表演、音樂等視聽化的符號語言,可突破語言和地域限定,讓人類共享這種娛樂性藝術。在動畫產業的全球化進程中,以經典動畫形象作為視覺表征的動畫符號已成為符號學及電影符號學視野中研究動畫產業的焦點。本文就迪士尼動畫符號的生產、表意系統、意義生成、動畫符號與消費等問題展開論述,進而試圖揭示動畫符號生產與消費的本質。
迪士尼動畫符號的產生依托于動畫文本,是由動畫文本中的動畫符號形象的個性和動畫符號情境的塑造來建構生成動畫符號。動畫文本的生產一直遵循早期經典迪士尼時期的創作法則。主要包括“現實”基礎性、“異化”與“創新”、表現的“真實性”、“情感”與“幽默”、“觀眾參與”性這五大原則。這幾項原則并非彼此獨立,而是融會于整個動畫文本生產的始終,從最初的一個概念性意象到最終可發行的動畫成品。
在動畫文本由概念性意象構思到視聽化文本呈現的生產過程中,“現實”原則是作為基礎性原則體現在生產的各環節,從最初概念性意象的創意來源,到文本視聽化敘事中動畫形象和情境設定的現實參考,再到具體化的動畫角色表演和背景設定等設計表現環節。無論是對童話故事取意式的改變,還是原創性的故事,只有基于現實才能更好地為其他幾項生產原則提供創意和表現的基礎,只有基于現實才能打開觀眾體驗性參與的通道。該動畫文本生產的黃金法則被一直沿用至今。在實際生產中的“現實”基礎性原則運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創意來源的現實性啟發、確立動畫文本的概念性意象后的實際調研、貫穿生產過程的科學性參考。
“異化”與“創新”是在“現實”基礎性原則上的動漫思維化設計方法。該原則是動畫文本的動畫性藝術特征的表征手法,是吸引受眾且將觀影中的受眾抽離現實進入幻想世界的保障條件。在具體生產制作過程中主要表現在文本故事的“取意”式改編、對科學現實的再創作、動畫形象設定的“人格化”與“生態化”融合、動畫情境設定的“現實化”與“風格化”融合四個方面。
表現的“真實性”即要達到一種在特定情境或規則設定下的“真實感”。是為了讓觀眾體驗到一種“生命的真實感”。包括角色個性的真實與情境設定的真實感兩大方面,是在“異化”與“創新”原則下的受眾可接受的“真實性”的具體實現原則。具體到文本的生產中,主要體現在動畫文本邏輯設定的真實感表現、對自然真實感的表現、動畫表演的真實感、真實性表現的制作技術保障、音效的真實感塑造五個方面。
“情感”與“幽默”是對以上三個生產原則的升華,是動畫文本以及生成的動畫符號能夠實現受眾的高情感投入的保障性條件,是動畫文本敘事能夠打動受眾的根本條件,是塑造動畫形象人格的重要表征策略,更是迪士尼整個動畫產業鏈在受眾體驗方面最本質的目標追求即生產快樂。迪士尼動畫文本生產中該原則的實現主要取決于,動畫藝術家融情感與幽默于一身的表演天賦、動畫設計師設計制作過程中的沉浸式角色體驗及表現、配音演員的高情感化創作、各類動畫設計制作原理和技術的綜合運用四個方面。
最大限度地培養與拓展受眾群體是迪士尼動畫文本及動畫符號生成性創作的現實追求。該原則包含兩個層次的參與性,即創作過程中的代表性觀眾參與,主要就情節、人物、故事創意設定方面的參與性;另一層次是動畫文本生產中在表現技法上的觀眾參與,即受眾的在場性觀影體驗效果的評估原則及實踐表現,是能夠引發觀眾情感投射和動畫符號認同的技術性實現手段。具體到動畫文本生產中主要表現在角色及情境的觀眾認同性設定、公司生產模式中的“全民”參與性、鏡頭表現中觀眾參與互動的技術性實現三個方面。
在動畫文本的特定語境中所建構的動畫形象及動畫情境共同塑造生成了動畫符號。作為動畫文本符號表征的動畫符號,其表意系統主要包括情緒引導層、符號表征層、情境關聯層、意識形態層四個層級結構。
美國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達馬西奧將人意識產生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情緒狀態、感受狀態及被意識到的感受狀態,并將情緒和感受狀態定義為無意識的表征狀態。按照受眾的感知順序,情緒引導層是屬于動畫符號最外層的感知內容,它是一種無意識參與下的神經反應即對事物的一種情緒反映狀態。受眾對動畫符號在無意識狀態的快樂或喜歡的情緒反映正是動畫符號的情緒引導層成功建構后的實際效果。情緒引導層的產生是受眾在動畫文本及動畫符號體驗過程中受具體的動畫表演及動畫情境的情感培養的結果,這種統一且固化到具體動畫符號上的情緒感受就生成了動畫符號具有的積極情緒的引導狀態。
以動畫形象為視覺表征對象的符號表征層為動畫符號的核心感知內容,也是作為動畫產業中品牌授權的視覺表征物。依據現代符號學奠基人索緒爾和皮爾斯對符號構成的論述,可將索緒爾對符號由能指與所指構成的理論來界定動畫符號的符號表征層,即由具體的動畫文本所建構的動畫形象概念與具體可感知的動畫視覺形象共同構成動畫符號的符號表征層。而兩者關聯性的建構性條件,即皮爾斯符號學中處于第三性的中介或鏈接性條件單獨列出即為情境關聯層。
情境關聯層作為動畫符號中符號表征層的解釋性及建構性條件存在,主要是基于動畫文本中動畫形象的個性塑造、動畫情境的設定和具體情境中的動畫角色表演等動畫文本語境,來建構動畫符號中符號表征層的動畫形象概念的具體內容。因動畫文本的相對統一性和文本生產中現實基礎性等生產原則的參與,受眾的情感投射體驗注定對情境關聯層的理解是相對開放的,即這種情境關聯性的雙向性,本體關聯指向動畫文本,外向關聯指向受眾的現實幻想。
情境關聯層的雙向關聯性為受眾對符號表征層中動畫形象概念性界定即符號表征層中動畫符號能指意義的豐富性提供了建構路徑,借用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即對動畫符號內涵與外延的意義建構。意識形態層即為動畫符號的最深意義層級。浙江傳媒學院李濤教授運用符號學方法對美國迪士尼動畫形象的意識形態及由動畫形象所建構的美國國家形象的論述為動畫符號的意識形態意義提供了佐證。
迪士尼在動畫符號生產伊始就展開了動畫符號共同語境的建構,即迪士尼借用其強大的媒體網絡和動畫產業鏈上實體進行其動畫符號意義的傳播。各種傳播與營銷手段的執行過程中會嚴格把控動畫符號意義與動畫文本的統一性。特定的動畫符號意義歷經動畫符號的語境建構、在場體驗、體驗缺席下的自我意象重建等過程生成了動畫符號在觀眾意識中的意義。
在動畫符號的意義生成過程中,我們將受眾觀影體驗之前定義為動畫符號語境的建構階段。該階段主要完成動畫符號表象性的情緒引導層和符號表征層的建構,最主要的建構手段就是動畫符號生產過程及動畫符號概念性意義的傳播,目的是構建受眾對新動畫符號的新奇感與期待感。
該階段主要是受眾在觀影過程中對動畫符號的在場體驗及意義建構,是生成動畫符號情緒引導層、符號表征層、情境關聯層及意識形態層的核心環節。運用索緒爾符號學對符號由能指與所指構成的定義,對比分析觀眾的心理認知場與影片的文本場域的互動過程,我們會發現在生成的六對互動關系中,除去排斥性的互動后可總結分析為三種關系即釋意型、建構型、關聯對比型。概括起來就是認同與交流這兩類接受狀態,其中認同就是將動畫符號投射到受眾的超我理想,交流即為受眾在對動畫符號感知基礎上自我形象的主導性建構。
動畫符號的在場體驗為受眾建構了相對統一的動畫符號意義,但受眾不同的心理認知場域就決定了在動畫符號體驗不在場的情況下受眾所構建的動畫符號情境關聯層和意識形態層有所不同。受眾將把在場體驗中形成的動畫符號意義進行情感投射,除了符合動畫文本的本體投射外,內向投射為受眾自身心理的認同性認知,外向投射為現實生活的幻想。除本體性的情感投射外,其他兩種都是受眾將動畫符號的在場體驗意義與自身認識及現實結合后的自主性自我意象重建。
受眾對于動畫符號的消費始于動畫符號的語境建構階段,在對動畫文本的在場體驗性消費中完成了對動畫符號意義的建構。動畫產業鏈上的消費模式主要針對于動畫符號表意系統中的符號表征層和情景關聯層,在對動畫符號這兩個層級的消費中受眾自主性建構了動畫符號新的意義。動畫符號在動畫產業鏈的具體消費模式中,主要表現為以動畫符號中視覺表征層的動畫形象授權為主的商品性消費和以動畫符號中情境關聯層為主的情境體驗性消費兩種形式。兩種形式都是基于動畫符號意義與現實物的結合,一種是以購買和占有動畫符號物來重建動畫符號的在場體驗,另一種是以完全沉浸式地融入由動畫符號物所建構的動畫情境。特別是受眾在具有表演性質的迪士尼樂園的消費中,正是動畫符號的意義遮蔽了大眾對動畫符號物的消費性現實,從而促成了動畫符號消費背后隱性的資本控制和動畫文化語境再生產。動畫符號物及動畫符號情境已經完成了其形態的演變,即由文化通路到文化媒介的轉變,借此對受眾實現資本與文化雙層的控制與馴化。
縱觀迪士尼動畫符號由生產到消費的整個系統可知,無論是動畫符號的載體即動畫文本的生產中作為塑造核心的動畫形象和動畫情境,還是作為動畫符號表意系統中四個關聯層核心的符號表征層和情境關聯層,整合起來就是動畫符號的個性與情境,根本上現實了動畫符號意義建構及受眾認同體驗中本我、自我與超我的統一。動畫符號在整個動畫產業系統語境中的作用可在德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的著名心理學公示:B=f(P·E)中得到證實。即動畫符號作用于受眾對動畫符號個性的自主性構建及心理認知情境的設定從而影響受眾的個體體驗及消費行為,進而受眾群體共同對社會情境產生影響來促進動畫文化語境的社會共同場域建構,這也是迪士尼動畫符號具有巨大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