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 晗
在《紅樓夢》里,王熙鳳是語言大師,能一句話傳達許多信息。林黛玉進賈府,王熙鳳說:“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一句話把現場所有的人——林黛玉、賈母、迎春、探春、惜春等都夸到了,配合著她欣賞的眼神和動作,估計大家都十分受用。
倘若是一般人,恐怕只會夸林黛玉漂亮,不知不覺中拉踩了賈家其他的姑娘,讓迎春、探春、惜春等心里不舒服。至于夸人美,還捎帶著融入賈母的愛惜之情,則是更難的任務。
我的同事小A夸人屢屢踩雷。她熱情歡迎休產假的B回來,說了句:“你可算回來了,我們這些老臉彼此都看膩了。”于是周圍的“老臉”面面相覷……
這種夸獎只會讓人尷尬。比較是個雷區,你夸人狀態好就可以,不必非得把從前的樣子或陪襯的其他人說得多不堪,捧一踩一很容易把氣氛弄得尷尬。
主持人吳昕就犯過這種錯誤。在某期節目的游戲環節中,她演一個大牌的經紀人,這樣夸自己的能力:“你看,我連君如姐都能簽到,你看看你們簽的這些藝人……”這時李維嘉不得不打斷她:“你可以捧君如姐,但我們家藝人(即同臺其他藝人嘉賓)也不差?!?/p>
夸人超出預期也要慎用,因為可能解讀出貶低和瞧不起人的意思。小時候看乒乓球比賽,聽到解說員熱情地稱贊鄧亞萍的身手——“誰能想到,這個短手短腳的姑娘……”觀眾也是一個激靈。
把握力度和找準穴位是個技術活兒,一般人很難掌握,也就不必強求。人多的場合需要社交,標準動作就是互相夸贊?!拔铱上矚g你了”,期待的下文是“我也喜歡你”,而不是“這么巧,我也喜歡自己”。拆套路的是相聲、小品、段子,社交活動切忌隨便拆套路,它需要按臺本走,再因地制宜臨場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