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偉/東營市墾利區發展和改革局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審批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各級發改部門一項重要的基礎性職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對政府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發揮著巨大的調控作用。“放管服”改革大環境下,立項審批要在增速提效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好調控作用,也要統籌兼顧國家政策與省市區要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我國一直把“放管服”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持之以恒地推進自我革命。國家發改委也在不斷的“自廢武功”,主動消減、弱化審批職能,比如不斷減少核準類項目的范圍,不斷減少或取消審批類、核準類的前置要件,更是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改為告知制,實行零前置,事前審批事項變革為事中、事后監管。國家及部委的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政策,在先進地區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改革熱潮,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果。比如江蘇推行的是“3550”,區政務辦更是提出了“2530”,即:“企業2個工作日內注冊開業、5個工作日內獲得不動產權證、3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生產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浙江正在推行的“只跑一次”;廣東已經實現了大多數審批事項零跑腿,關鍵審批只跑一次;深圳更是實現了所有事項一口受理、一平臺辦理、最多只跑一次。這些地區、部門對國家“放管服”改革政策吃得透、行動得早、落實得徹底,值得我們深思和認真學習。省市區也將“放管服”改革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首要措施,著力打造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的政務環境,通過省、市政府“放管服”改革落實情況督導巡查等硬措施,督察市縣區落實“放管服”政策情況及成效,強力推動“放管服”改革。
當然,受大環境影響,也有部分因素對我們貫徹落實“放管服”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部委、部門政策出臺速度快、數量多,部委之間聯動的頂層設計不夠健全完善,基層部門間的聯動難以達到政策要求的效果,國家發改委主導的政策落實區級發改部門難以推動;底線思維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占主導地位,尤其在山東等北方省份,對于事前審批變革為事中事后監管,還需要時間讓職能部門轉變觀念,也需要大環境給觀念的轉變創造條件,部委要求的觀念轉變往往在基層困難重重;服務對象的底線意識不強給基層政府帶來了監管難度,也給部門“自廢武功”加大了難度和顧慮;底線問題問責范圍越來越廣,越來越有“連坐”趨勢,也給部門寬進嚴管、高效審批帶來了巨大壓力。
受這些因素影響,省市區在要求落實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對立項審批賦予了更多的監管職能和責任。在此背景下,我局的立項審批工作面臨著如何實現零前置與嚴格把關的統籌,如何實現嚴格把關與勇于擔當的統籌等問題。如何既能落實好各級“放管服”改革要求、提升服務水平,又能兼顧省、市、區各級對我們提出的監管要求、把好項目準入關,將成為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為更好得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和省市區對我們提出的監管要求,我們通過向先進地區學習、內部研究討論等方式,認真學習研究上級政策精神,及時掌握省市區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盡力避免一放就松、一管就死,盡力避免因嚴格監管影響服務效率,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力爭做到嚴格把關和提高效率的統籌兼顧。
具體措施上,如固定資產投資在線監管平臺正式啟用后,對于取消一切前置帶來的無法監管問題,采取向市發改委爭取試行期的辦法,在試行期內實行在線申報和線下審核并行,并將在后續逐步取消線下審核;不向企業要材料,改為和項目落地鎮街聯合審查項目是否符合區領導提出的布局、產業、投資等要求,再由鎮街出具落地證明的方式作為我局內部對項目備案的存檔資料;審批類、核準類分步實施,采取先賦碼以解決前置手續辦理需要立項的問題,待前置手續齊備后再予以審批或核準,解決重要要件不能容缺受理的問題;對經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的重點項目、政府投資項目,前置要件能簡則簡、能取消則取消,為重點項目提供最高效的服務等。今后的工作中,還要解決化工類項目如何與化轉辦、市發改委厘清責任的問題,耗煤項目如何兼顧企業發展與煤炭指標的問題,小項目如何兼顧布局要求和上級政策的問題,如何解決符合產業政策項目與區里不讓上的矛盾等等,以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
新形勢、新問題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工作思路,逐步在落實“放管服”改革和加強項目監管之間找出一條統籌兼顧的路子。結合現在底線責任重、領導重發展、復雜問題多等多種因素,我們一定要樹立全力提高服務水平、盡力不留歷史遺憾的工作思路,堅持底線思維與敢于擔當統籌結合,研究政策、理順機制、筑牢基礎,切實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
下一步,結合立項審批工作實際,提出如下建議和措施。
一是理順體制機制,筑牢基層基礎。實行行政審批辦公室受理所有項目立項,一口對下、一口對上,改變原來市級審批項目多頭管理、分頭轉呈的局面。理清現行審批政策、監管政策,尤其是省市區在國家政策基礎上提出的更嚴格的要求,綜合形成最新的執行依據,進一步理順、完善政策匯編初稿,成熟后印制成冊,領導干部、業務人員人手一冊,作為統一口徑、熟悉業務、提升水平的一個基礎性載體。編制產業負面清單,將國家、省、市、區明確列出的負面產業列清,并做好宣傳,大幅減少事前咨詢。建立完善內部操作規范,對立項審批、招標方案核準、不再招標核準、能評、概算等基礎性業務工作,明確辦理步驟、流程、權限,在我局內部形成清晰、高效的操作流程,形成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監管機制。梳理行政權力清單,按省發改委公布的清單事項,形成新的事項清單,并爭取在區級層面得到編辦、法制辦認可。
二是統籌效率、程序,提高服務水平。在嚴格執行內部操作程序的基礎上,對于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開通綠色通道,采取大廳審核通過、電話向中層匯報即可辦理的方式,現場辦結,立等可取,提高辦理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建立局內聯審制度,對于產業政策不明確或需要集體決策的項目,局內召開聯審會,行政審批辦公室提前收集相關資料和政策信息,做好政策解釋,說清問題詳情,局內聯審決定項目處置意見。建立部門間聯審制度,對于需要與市發改委、兄弟部門進行反復溝通、多方協調的項目,采取聯審聯辦的方式,在不突破政策、不違背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全力縮短溝通對接的時間,盡快達成一致性意見,向服務對象答復。
三是落實領導要求,發揮監管職能。區領導對項目審核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如單純一產項目、不在園區工業項目、光伏項目、風電項目、非危化品存儲項目不能落地等等,這些要求我們要落實到工作中,結合即將制定的負面清單制度,貫徹落實好。對于區里提出的投資強度監管等新的要求,即便沒有會議紀要,也要及時納入監管范疇,將來補充到負面清單中。在監管的同時,也要結合現行政策中的同類監管要求,對服務對象做好解釋,避免我局成為部門、企業、領導博弈的焦點;對于部門間不合理的出具證明要求,要頂住壓力,避免留下隱患。
四是堅持服務導向,不斷探索創新。對于全局性項目停滯問題,我們要不等不靠,近期要拿出化工項目分類處理意見,對列入重點項目的化工項目,要結合新出臺的政策,梳理分析哪些區級能辦、哪些市級能辦,哪些近期能辦、哪些必須要等,提前謀劃、早做準備、積極對接,一旦市里出臺明確的辦理辦法,我們可以迅速的進入辦理程序。繼續堅持服務全區經濟發展大局的理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回避矛盾,不退縮畏難,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服務發展的新措施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