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當下不足,尋找全新突破。
我校地處鄉鎮,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或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大部分學生家庭環境中缺乏學習氣氛,家中也沒有音頻、視頻等資料可供學習,所有英語學習全靠在學校課堂中完成。如果僅僅依靠課堂英語學習已遠遠不夠,要適應孩子個性發展與能力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有更多的選擇課程。
而現實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足夠的語用意識,英語學習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由于在課堂英語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使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甚至有些學生提到用英語解決現實問題就會有畏難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英語的深入學習。
新課程改革要求不單單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應當開放課堂,加強與其他機構團體的合作,讓更多的生活元素走進教學,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基于此,我們開設英語拓展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旨在探究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哪些策略確保有效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以實現在核心素養下開設小學英語拓展課程的目的。
1、優化情景
依托現有教材資源提煉學習主題,整理出情境化學習內容,以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教學內容情境化、教學組織情境化、語用操練情境化。教師,做個好的聊天者,找準話題(入情入理),善于傾聽(入耳入心),真誠回應(有口有心)。
2、優化策略
優化教學策略,降低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3、優化過程
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知識教學的定位在于課標要求“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敝R的綜合性基于當代知識理論,知識不只是“what”這樣的陳述性知識,至少還必須包括“how to use”這樣的程序性知識以及“how to learn”這樣的策略性知識。
1、周五社團課
我校在每周五下午開展社團活動,“英語沙龍”課程就設立在這一時間,通過學生自主選擇、學校整體調控的方式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給熱愛英語的孩子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2、文化體驗吧
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過國外傳統節日、體驗國外風土人情、參觀風景名勝、與外國人聊天、與國際交朋友等,使學生走出課堂,深入體會,將封閉的書本知識轉化為有聲有形的開放課程,真正將語言學習的內涵、文化與學科學習結合起來。
3、社會實踐日
利用學校游學活動,搭建與外國友人的交流平臺,真正讓學生從敢開口說到會說,使語言學以致用。
4、探尋外國節日
利用外國傳統節日,如感恩節、萬圣節、圣誕節、等開展話劇表演、節日聚會、互送祝福等活動,讓學生走進外國文化,對比中外節日差異,讓學生更好吸收國外文化精華,具有國際視野。
5、英語趣味周
①童話歌舞表演
讓表演具有靈氣、有聲音、有情感和有生命的生動畫面。
②小小朗讀者
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真的是一件非常讓人羨慕的事情,借這次英語周的機會,讓英語擅長者露一手。讓飽滿的語音語調讓臺下觀眾見識。
③英語書法大比拼
英語書寫大賽,字里行間也給我們show出了無限精彩。書寫的好壞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學生們一絲不茍,認真書寫,彰顯出了英語書法藝術之美。
④story time show
開展精彩的故事表演。孩子聲情并茂的念著臺詞,配上表演故事里的各種動作,也十分有趣。
⑤妙筆生花手抄報
英語周手抄報。一張張充滿想象的精美手抄小報可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體現學生的繪畫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學科育人,突出語篇教學,重視語言的得體使用。在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由于教材的輸入量不足,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配合拓展課程進行教學,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用習慣和語用能力。拓展課程的優化開發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培養的一種有效教學途徑,故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英語拓展課程的設計開發值得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