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素質教育的普及,我國大多高職院校對于人文素質教育在氛圍以及環境中具有了一定的正確認知,但在施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人文素質教育是以健康和諧發展、彰顯人性、促進和實現學生身心發展以及完善人格為目標的教育手段。人文素質教育作為對學生價值觀進行教育的方式,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教育目標,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國高職院校應將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同時將人文素質教育和實踐性較強的傳統教學進行和合理聯系,并針對高院校園自身教育方式的特點,對人文素質就教育模式進行不斷優化,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從而推動高職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快速發展。
第一,強化人文課程建設。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要想強化人文課程建設以及拓展人文教育,應從理論知識的適度性以及夠用性入手,可增加人文社會學科課程教學內容,并增加相關選修課程,同時構建文科與理科相互滲透以及相互交融的創新型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開擴學生的事業。與此同時,還應設立適合當今高職學生特點、具有自身特色以及優勢的藝術課程以及人文課程,將實踐能力教學、專業教育以及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形成統一的教學體系。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定期開展教育講座,注重文學、藝術、這里以及歷史的人文素質教育,并且結合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教育,堅持進行高質量的人文素質教育講座,制作高品位以及高格調的教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吸引注意力,從而起到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效果。
第二,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的優勢作用。課堂是高職院校全面推廣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高職院校全體學生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必修課程,是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對高職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職學生的文化修養與人文精神,這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目標相一致,所在在對高職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時應將人文精神與教學的所有環節相融合。因此,為了強化課堂教育教學的感染力、針對性、吸引力以及實踐性,在人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中應進行有效的改進和探索,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感悟到人文情感,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并升華自身的人文精神,將課堂教學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第三,將人文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還應針對學生的心理以及生理規律和特點,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成立專業的心理健康中心。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應建設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課程,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學網絡,并且還可專門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咨詢部門,通過針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指導使學生了解真正的人文關懷,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情感。
第四,優化校園人文素質教育環境。校園是學生進行生活以及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平臺。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文環境建設時應從服務育人、管理育人以及教書育人等方面著手,在對學生進行知識以及技能等方面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感以及人文精神。在管理育人方面,學校應在學生學習生活中感受到學校所傳播的“以人文本”的人文素質教育理念,而在服務育人方面,學校應以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為側重點,以關愛以及互動為教育的核心理念,使學生在校園內感受到和家一樣的溫暖。
第五,將社會實踐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擁有利用寒假暑假以及教學活動時間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雖然目前大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接受了相應的人文素質教育,但對整體而言還不夠,大多學生所接收到的人文素質教育大多為課堂中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知識具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人際交往、人際關系的處理以及倫理學和社會學等方面中,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過于理論化,沒有經過實際生活的實踐。因此學校應定期安排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全面的了解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文知識,從而為日后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人文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整體社會的基本共識,目前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依賴性增大,因此各個高職院校應做好對在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創新優化教育發方式,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為國家以及社會培養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