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逐漸得到了普及,國家與政府對高等教育建設也加大了支持力度,高等教育建設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進步和發展。高等教育教學的發展需要順應時代的進程,如今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的今日,高校需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朝著現代化高等教學不斷邁進。此外,對高校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完善高校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也不可忽視。
我國高等教育法律要求各高校須貫徹實施對高等教育的評估,這項要求意義重大。評估高校教育教學對提高高校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完善高校教學體系,提高教育部對各高校的管理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另外,實施高校教育教學評估還有利于完善高校的辦學環境,明確教學理念,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綜合素養。
推進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評估活動,對于本科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促進作用,能夠令其發揮自身的優勢,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水平進一步增強。
高校進行教育教學評估所涉及的指標很多。早在2004之時,我國教育部門就發布了名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的評估準則。[1]該方案規定本科部分的教育教學評價的重心在于對高校的教學工作進行一個整體的評估。其中主要包括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七項,其中有對高校的師資隊伍、高校的教學質量、高校的管理風格等等進行具體的評估。一級指標以下包括四十三個二級指標。一般而言,教育部門比較關注四十三個二級指標中對于高校教育教學比較重要的因素,其中尤其是高校的辦學理念、教學設備、各個專業、各個院部等。教育部門會多方面、有重點地對高校的教育教學進行整體的評估。
現今教育部門對于我國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的評估主要是根據本科教育水平評估方案進行的。對高校教育教學的整體評估應根據上文提到的指標和因素進行的。這些年來,在教育部的主導下,這項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并體現出越來越完善、清晰的態勢。中國的絕大部分高等學校都已意識到高校進行教學建設的重要性,教學建設對于提高教學水平有及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因此,在對高校進行建設的過程之中,越來越多的高等學校注重學校內硬件設施的完善性,注重進一步增強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育,注重加大有關的資金投入,不斷完善教學環境和教學體系,逐步提升自身的辦學能力和條件。
此外,在實施教育部的教學評估系統的過程中,許多高等學校也根據學校自身的辦學情況,增加了校內自評、轉校評價等多個環節,不斷完善高等教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對比,各個高校根據評估體系也在不斷地落實教育教學的目標,對教學進一步規范化管理、提升教學對于的水平,不斷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盡可能得用指標來規范學校建設和教學活動。
該體系是世界通用的管理評價體系,能夠科學地對資源管理、產品管理等進行檢測、分析與評價,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產物。該體系不僅適用于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更具有適用性和通用性,能夠運用到其他各行各業。這些年我國的許多高校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2]高等學校能夠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規則和措施,立足于本學校的具體辦學情況,制定科學的評估體系,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
我國高校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對各個院校進行評估。各高等學校需在此基本之上,根據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方法,立足于本校的實際情況,對于學校的發展現狀、辦學現狀進行合理的評估,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把教育教學水平評估活動與質量管理體系融合起來,使用質量管理體系管理教學活動等能夠提高管理部門對評價的監測和管理的過程,有利于形成一個合理、有效的體系。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評估和質量管理體系的結合,令其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水平進行評價,能夠深化我國各高校的辦學思想,推進我國高校的教學工作,有利于加強高校領導對于教學設備的認識,推動我國高校教育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高校教育教學水平評估與質量管理系統的融合能夠使各大高校的評估體系和管理制度得到深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