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珍
江西省上猶縣黃埠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核心課程,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旨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空間能力、建模能力、歸納推理能力等方面。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既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有助于改善當前教育弊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改善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愛上“數學”。只有學生喜歡數學,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理性的數學問題,也才會動腦思考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教師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引入知識探討;在數學課堂上盡量滿足學生需求。
數學核心素養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反映了數學知識所蘊含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是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針對教師群體進行核心素養能力培訓,提高教師在抽象、歸納推理、空間、運算、建模以及數據分析等諸多方面的理解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具有必要性。強化教師核心素養,加強其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力以及準確提煉出教學內容中的核心素養的能力。首先,各院校應重視教師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建立并健全教師核心素養培訓機制,定期要求教師進行核心素養能力培訓。將教師核心素養培養工作作為職業技能培訓的一部分,通過核心素養內涵、研究理論、教育改革新要求、國內外優秀實踐經驗等的學習,提高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知和理解;其次,應建立完備的教學評價與獎懲機制,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核心素養的體現是否符合教學要求,是否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并以此為評價標準,對教師績效進行評價;可將核心素養培養與教師獎金掛鉤,從而形成危機意識,促進教師積極培養自身核心素養。
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通過多樣化、靈活化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在傳統小學數學課堂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無非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模式也成了學校教育的弊端之一,學生在課堂上毫無發言權,無法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壓抑,被動接受知識,學生的創新力被學校及教師無情抹殺。教學方法多樣化,是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具備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的能力,該教學方法應具有符合教學和學生要求、適應素質教育需要、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特點,如情境教學法:教師通過創設具體情境,將教學內容代入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獲得真實、客觀的感受;如趣味教學法,通過游戲、競賽等方式,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趣味化,從而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再如,探究性教學法,通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主動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最后得出結論,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學方法靈活化,是指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六大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均有體現。《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出的有關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理論,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教學基礎,是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基點,更是推進小學階段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把培養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而學生掌握了數學的核心素養,提高了數學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了生活實踐能力。因此,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應將其融入實際教學內容中。如“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中,通過長方形、正方形與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的對比,向學生展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差異,引出空間概念:其頂點、棱與面、長寬高的概念以及展開圖的形狀等內容,可培養學生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能力;再如,“折線統計圖”一課,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圖形觀念:包括橫縱坐標、數字、折線等,并通過實踐、練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讀圖、畫圖以及數據統計能力。
在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有的學生抄錯答案,算錯結果;有的學生看錯加減乘除符號……基本上每個學生都可能會犯粗心的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生尚未養成細致嚴謹的學習品質。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保證全面掌握學生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并在后續的教學設計中精確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探索培養途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逐步培養其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學生核心素養建設工作作為當前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之一,是數學教育的的重要任務,是培養現代公民不可缺少的。其次,核心素養體現了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它是針對學生各項數學能力的訓練。此外,數學核心素養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反映了數學知識所蘊含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是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在核心素養培養貫穿于整體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加以拓展與延伸,其具體工作內容應細化至教師工作、教學方法等方面,通過該途徑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數學思維,從而促進核心素養建設,推動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