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則明
福建省福清洪寬中學
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當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掌握化學知識的結構,必須要讓學生進行實踐實驗,學生在化學實驗的過程當中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問題的解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和解釋生活當中的一些化學現象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
要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對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夠針對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便在接下來的化學教學當中,優化高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效果。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所謂的創新能力就是學生在自己所掌握的已知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不斷的實踐,并用相關的思想和方法實現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在當前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都只做了前半段,也就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而對于這些知識的實踐以及在實踐當中如何獲得新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卻沒有著重培養,這就導致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化學理論知識的灌輸,沒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也是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而且當前的化學教學目標也主要是以高考為主,在高考指揮棒下、在高中學習壓力的大環境下學生和教師的精力都極其有限,因此就經常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是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思考、探索、實踐、再思考、再探索、再實踐而形成的。但是就目前來說,很多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都沒有遵循這一規律,僅僅是利用簡單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1]。盡管很多教師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當中都安排了實驗教學,但是在實驗教學當中大多數都是跟著教師的步驟或者是演示性實驗,不能真正的做到獨立完成實驗內容,這種實驗教學缺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及學生自己想法的滲入,從而導致學生的想法得不到實踐,創新也就無從談起。
教學工作者要立足于新課程改革以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的現狀出發,在教學當中利用有效的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需要。
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只有學生在學習當中具有創新的想法,才能有創新實踐。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從學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等幾個方面入手。比如,著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在質疑當中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并且在質疑之后有相應的動作去為自己的疑惑進行解答和實踐,在解答和實驗當中實現創新[2]。比如在教學《重要的有機化合物》這一內容時,教室就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和思考。如塑料、橡膠和纖維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開動腦筋,除了生活中常見的應用,還可以在那些領域得到很好的利用,讓學生思維得到發散,通過對這些有機化合物的研究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
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就能夠讓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在生活當中得到驗證和實踐,要想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和發展,就必須要讓學生在實踐當中思考和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安排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小實驗,讓學生自己發掘、自己完成,利用實驗結果應用于生活、服務于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化學課后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可以通過生活情境,讓學生將化學知識和生活的內容相結合,利用化學知識服務生活、解決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新時期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更是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所以相關教學工作者必須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用多種方法和學生的生活進行聯系,凸顯出化學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逐漸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