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芬
浙江省樂清市翁垟一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的課程目標:“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能夠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因此寫作應摒棄主題植入式的逼仄的寫作方式,回歸寫作應有的本質(zhì)。
我們初中的教材其實不乏源自感悟生活的經(jīng)典之作。如《荷葉母親》、《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背影》等等,所以第一步,先利用學生熟悉的課本內(nèi)容來引導他們理解“什么是感悟”。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們現(xiàn)有的教材資源;另一方面這些文章選材上貼近學生的生活情感也更容易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有利于學生延伸到發(fā)覺探究自己對身邊生活畫面的感悟;也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平時的一些感想,觸動,體驗等都是對生活的感悟。
我們初中的教材其實不乏源自感悟生活的經(jīng)典之作。如《荷葉母親》,那風雨中荷葉護蓮的畫面讓作者悟到了母親的呵護,母愛的偉大。如《背影》《散步》等等。選取學生熟悉的課本內(nèi)容,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我們的教材現(xiàn)有的資源,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同學們也能例舉一些同樣寫了自己對一些生活細節(jié)的深刻感悟的課文,并做簡單討論。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等這些都特別貼近學生的生活情感,有利于延伸到發(fā)覺探究自己對身邊生活畫面的感悟,并嘗試大膽說出來。
閱讀、說,寫的教學從來都是互通的,接觸怎樣的閱讀文本直接影響孩子的寫作;在寫作教學中還可以設計適當?shù)恼f和讀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是有意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同大師的感悟做思想的碰撞,而每個同學站起來說的又會有所不同,這樣的不同也正是一次欣賞與被欣賞的共行。寫作教學不應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與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借機引導學生明白一點,生活的智慧還在于它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相信他們會有所收益。在這里舉一篇《秋》的寫作教學具體實例:
第一例:悲
PPT展示兩幅秋天蕭條衰敗的景致:凋零枯敗的殘荷,風中枯黃的蘆葦,讓學生說說對圖片的感受,或者圖片讓你想到了什么,引出詩人的悲秋情懷。回顧《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風、古道瘦馬、引起斷腸人羈旅漂泊,思鄉(xiāng)思親的一片苦情。
第二例:壯
PPT展示兩幅秋天壯闊的景致:蒼茫的邊塞,遼闊的大漠,同樣讓學生談感受、聯(lián)想,再閱讀“梟雄”曹操的《觀滄海》,回顧那由蕭瑟的秋風,奔涌的波濤、濃秋之中仍然豐茂的草木聯(lián)想到滄海吞吐日月星辰之景,借以抒發(fā)自己的博大胸懷。
第三例:喜
PPT展示三幅秋天色調(diào)明朗的景致:金黃的麥浪,火紅的楓林,秋高氣爽的野外。這時學生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同樣繼續(xù)讓學生談感受、聯(lián)想,再結合何其芳的《秋天》那豐收的喜悅,對秋的熱愛贊美,在“棲息”,在“游戲”,在“夢寐”中一一流露。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指導要有實效性,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在理解,表達,閱讀欣賞的鋪墊之后,引導學生總結方法可以更容易地應用到寫作中去。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要求學生文章立意要深刻,然后反復講解、示例、練習,學生學到地可能是會去模仿某種寫作套路,套用一些技巧。寫作只是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絕不能將寫作凌駕于心靈之上。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有獨立個性的社會人,無論何種教學都應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們不能只是“教”些什么,更應先引導學生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感觸平凡生活的意義和智慧,其后才是有感而發(fā),再有適當?shù)募记牲c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