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立新
無為縣汪田初級中學
語文學科的學習很重視學生的情感,注重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語文,并在這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判斷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促進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漢文化的魅力,幫助學生科學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我國軟實力的象征,核心素養的的培養有關學生的未來發展,學校一定要重視,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注重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這個步驟是不可缺少的,閱讀有效的語文文本能提高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從而培養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水平來選擇合適的語文閱讀文本,根據文本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語文文本的選擇一定要切合實際,選擇過于簡單的語文閱讀文本將導致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是枯燥的,若是選擇過于難的語文閱讀文本則會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或是根本理解不了文本的內容,這樣的閱讀根本發揮不了閱讀應有的作用,還會導致學生無法提高學習熱情,甚至會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語文教科書中的內容就很適合中學生閱讀,書中的記敘文、說明文等,這些不同的文體文章都給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并且語文教科書當中的內容都是經過教育部細心篩選、審核過關的,具有科學性和可讀性。科學有效的閱讀能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在閱讀中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生活中,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基礎是語言,語言作為人們溝通交流的工具需要在具體的語境當中實現,想要在生活中更好的與人溝通交流,這就要發揮人的語言藝術,語文這門學科就是教學生利用漢語更好的與人交流。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只是在講臺上給學生講授修辭手法的運用、文章的結構、字詞句的含義等考試需要的知識,教師根本沒考慮到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也很被動。這樣的語文教學方式完全與現實生活脫節,學生真的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語文,沒有起到學習語文學科的作用,也根本無法培養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結合生活,將生活中的知識帶進語文課堂,以便于學生學習后把語文知識帶入生活中應用。
具體教學方法,第一,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根據教學內容舉例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帶動教學,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第二,語文教師給學生一個主要標題,讓學生們自行組織討論,最后在班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第三,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堅持每周寫一篇周記,讓學生將生活寫進周記上的同時還要運用好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培養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不是一件速成的事,這還需要語文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讓學生多多積累文學知識,充實自己的語文積累,在學生掌握了較多的知識后,學生在學習上就會有更多的知識作為后盾,在語言理解、語言表達上自然而然就會進步,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更容易得到提高。
初中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優秀的文本,學生在積累各類文章的時候,當然少不了閱讀文章,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能接觸到語言的表達技巧,和各種修辭手法等語文技巧,語文知識積累能讓更好學生掌握語文技巧,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也很有幫助。
單一化的語文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當前教育的發展現狀,轉變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多元化。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講臺上通過一張嘴,一張黑板給學生傳授知識,完全調動不了學生學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供初中教師采用。
由于初中階段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自控力不強,在課堂上很容易分神,這就需要教師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多媒體教學方法,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做好當堂需要的語文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與當堂知識相關圖片,短視頻等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靈活掌握知識點,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利用好課堂這四十分鐘,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找到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地推動下,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初中語文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其重要性,一定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在提高于語文教師自身的核心素養的同時,要將這種核心素養帶到教學當中,帶動學生積極學習,注重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