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剛
達川區黃庭鄉中心學校
由于兒童的心理特點等方面與成人不同,為了滿足兒童教育的需要而產生了兒童文學。兒童文學主要有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知識性等特點。兒童文學主要是通過講解一個形象生動并且有趣、蘊含一定知識的故事,來對兒童進行教育的文學作品。隨著我國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語文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對于我國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打好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兒童文學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兒童文學的地位和作用,運用兒童文學來推動語文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那么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哪些作用呢?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感興趣了,他們才會主動去學習更多的內容。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這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兒童文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安徒生童話》中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故事,如《夜鶯》,擁有天籟歌聲的夜鶯,在皇帝彌留之際來到皇帝身邊,給他唱歌,使皇帝的生命得到了延續。《丑小鴨》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它積極努力,認真上進,在經歷了重重磨難之后變成了白天鵝,因為它心中有夢想,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這些故事能夠啟迪兒童的智慧,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引用《安徒生童話》里的一些故事來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教給學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于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關乎一個人的做人和為人處世中的價值追求。可以說,擁有正確的三觀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來說是受益終生的。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兒童文學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解一個道理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兒童文學中的一些事例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比如說《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中,兩個騙子裁縫利用了人們愛慕虛榮的心理特點,騙取了財產,還愚弄了皇帝,但是當皇帝“穿”著裁縫做的衣服去街上的時候,許多大人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愚笨,只有小孩說了實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需要摒棄一些外在的東西,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堅守內心的本真,這是一種很可貴的品質。《伊索寓言》也是一部優秀的兒童文學,它通過講述一個個動物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寓意深刻,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龜兔賽跑》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它通過講述一只傲嬌的兔子和一只堅持不懈的小烏龜的故事,原本爬得慢悠悠的烏龜不可能是兔子的對手,但是由于兔子太過于輕敵,而烏龜堅持不懈,最終烏龜贏了兔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驕傲會使人落后,堅持不懈可以將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踏踏實實做事情才能夠取得成功。
兒童文學是針對兒童而創作的文學作品,其語言和思想都是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的,閱讀這些兒童文學,不但可以啟迪學生的心靈,而且語文老師還可以利用它們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兒童文學中有很多作品的語言是非常優美的,比如說,冰心的《寄小讀者》里面的一段話:“四面眼光之中,它仍然是怡然的不走,燈影下照見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的明亮的小眼睛。”這些語言不但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而且非常優美,能夠啟迪兒童的心靈。兒童文學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說,老師可以在班上舉辦“講故事比賽”,就是每個學生可以上去講一些自己讀過的故事,在講故事的時候,學生需要脫稿進行,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書上寫的來講,只要用自己的話將故事的情節復述出來即可。同時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在講的時候語氣也要有一定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毋庸置疑,閱讀兒童文學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可以啟迪心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