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霞
四川省蒼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小學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培養一個人的遠大志向,做人的道德準則。一個人的成功,良好的小學教育占居著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的發展之中,我國小學教育較過去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在教育經費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新的一輪課程改革正在進行之中。而在新課改中,如何加強現代小學教育管理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現代教育管理注重以人為本,而人文關懷是最能彰顯人的本性的價值取向。
所謂人文關懷,即從人的屬性出發,肯定人的中心地位和主體價值,關注人的生存狀況,關心人的多元化需求,關懷人的精神世界,尊重個體差異和理性思考,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人自身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人文關懷,主要體現在:尊重師生的主體價值和地位,關注師生之間的情感,滿足個性化的需要,促使他們自由和全面發展。人文關懷是現代教育管理追求的價值取向,也是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價值取向,目的在于協調和平衡管理對象之間的關系,凸顯人的主體地位,讓個體感受生命的體驗,煥發個體追求生命成長的意義和價值[1]。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的世界,知識經濟社會尤其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這一時代發展的特征必然會在教育中體現出來。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人文關懷,是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相一致的。小學是人接受教育的開始,從小培養其具備時代發展的素養,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對人的一生成才和發展具有巨大影響。
首先,應該對二者的屬性和價值取向有一個充分、客觀、具體的分析和把握。其次,在不違反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規定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化、制度化、人性化”三化統一的執行標準或規章制度[2]。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由內因和外因兩者綜合影響的,但內因起決定性作用,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是外控手段,屬于外因。而小學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一般屬性,是有情感、個性和思想的生命個體,這就決定了人文關懷在學校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即以“以人為本”作為教育管理行動指導,在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時彰顯人文關懷的含義,即一切為了人、依靠人,緊緊把握教育活動是以培養人,以人的內在需求為基點,以人的發展為導向,發揮人的能動性,激發人的內驅力,促進人的主動、自由和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
當今教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但人們往往忽略了教師情感,缺乏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小學教師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啟蒙教師,小學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滲透在學生的心靈之中[3]。小學教師既是學校的教育管理者,又是學校管理的對象,要用人文關懷的方式去影響學生,同時也期望學校給予人文關懷。
例如,學校要從整個小學教育管理大局出發,設身處地地考慮教師的需要,為每一位教師提供公平的機會,尊重教師在管理中的地位和價值,合理安排教師教學的工作量(尤其是老年教師的工作量),傾聽教師的想法,運用彈性的坐班模式,關心教師情感和身心健康,關懷教師生活并給予必要幫助,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并協助安排教師體檢,對工作認真、無私奉獻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創設條件安排教師外出交流、進修或學歷教育等。通過以上措施,使教師感受到在學校管理中的價值和地位,使其對學校管理工作產生認同,激發其參與學校工作的熱情,感受學校的人文關懷。
教育管理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小學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對象是6~12歲的學生群體,他們帶著一定的生活經驗接受教育的熏陶。小學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基本屬性,是有個性、有需求、有情感的生命個體[4]。人文關懷的教育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人文關懷,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培養出高素養的個性化人才。小學教師作為小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任導師,應當清晰認識到自身育人的角色,特別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引導和影響學生學會做人;明白自身的職責,運用人文關懷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例如,教師在作業布置的難度和數量上有無考慮每個學生的學情,考慮在課堂提問環節有無照顧每一個學生、學生的作業評語中有無體現人文關懷,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共融等。人文關懷的教育還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創新性地思考,允許學生對知識提出質疑,使學生個性得到合理的張揚,讓學生處處都能體驗細微的人文關懷,感受生命成長。
小學教育管理中引入人文關懷具有重要時代意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就要求學校在教育管理中,要充分認識到人文關懷與制度管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找到人文關懷、制度管理與管理對象之間的適切點,并有效地融合到小學教育管理中,達到最大化的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