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郭曉薇
歷經3天的行程,28歲的藏族姑娘卓瑪從遠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草原的家,趕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此行,除了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甘孜州包蟲病防治中心及包蟲病研究所首席專家王文濤復診外,她還要將早已備好的哈達獻給他。因為兩年前,正是王文濤的醫療團隊為卓瑪切除了70%被包蟲感染的肝臟,如今,在自體肝移植后,她的肝臟已經再生。
在甘孜州,包蟲病被稱為“州病”。由于病程長、治療費用較高,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包蟲病的主要類型包括囊型、泡型兩種,其中,泡型包蟲病因其類似腫瘤的生長方式及高達94%以上的10年病死率,又被稱為“蟲癌”,而甘孜州的包蟲病疫情正是以泡型為主。如何應對“蟲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逐漸摸索出既在線、又在位的“華西模式”。
9月27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來建告訴記者,四川是全國包蟲病流行較重的省份之一,疫情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35個流行縣中32個為藏區縣,3個為藏區毗鄰縣。
絕大多數包蟲病患者都生活在廣闊的高原牧區,能夠在當地接受治療一直是各方期盼,也能大大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提高當地醫院對包蟲病的診斷治療能力,一直是華西醫院在甘孜州開展健康扶貧的重點工作”。據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說,自2014年起,針對包蟲病早期預防診斷、復雜疑難治療、治愈后指導,華西醫院建立了華西—藏區包蟲病防控體系:“在線”方面,充分借助遠程網絡,通過遠程教學、遠程疑難病例討論等方式,幫助藏區基層醫務人員突破時空壁壘,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實踐能力。截至2018年7月,華西醫院已累計遠程培訓甘孜州醫務人員70160人次,遠程會診達1960例次。僅2017年,包蟲病遠程疑難病例會診就達243例?!霸谖弧狈矫?,堅持“走下去”和“請上來”,以“管理幫扶+技術幫扶”相結合的方式,每年定期組織相關專家赴藏區開展包蟲病現場檢查和診治,進行手術指導示范,因地制宜制定了包蟲病的外科手術臨床路徑、建立包蟲病外科手術質量控制評價體系、培養了包蟲病同質化專業人才,從而使四川藏區包蟲病防控能力得到顯著大幅提升。
目前,華西醫院已建立起了包括甘孜州人民醫院、縣級醫院以及鄉鎮衛生院在內的四級協同、分級醫療的服務體系。通過遠程網絡系統,真正將各級醫療機構聯動起來,形成了覆蓋甘孜州全域的遠程醫療協作網絡,并通過華西—甘孜包蟲病多學科協作團隊的組建,不僅培養單個醫生專業技術能力,更要培養基層團隊的診療能力,切實提高了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黃勇告訴記者,為了精準對抗“蟲癌”,華西醫院首先對甘孜州醫療服務、技術水平、人才團隊等方面情況做了摸底調研,確定從肝包蟲病醫療專業人才的培養、技術發展以及醫療社會服務三個方面進行幫扶。
為了精準幫扶培養藏區包蟲病診治的專科醫師,2016年,華西醫院組建了由肝臟外科、放射科等十余位專家參與的肝包蟲病診治多學科團隊,與甘孜州人民醫院組建的醫生團隊結對幫扶、多科協同,形成聯合診療機制,共同探索“華西-甘孜”團隊幫扶式培養模式。
實踐證明,“在線”和“在位”相結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線”更多是做普及知識的教育,以及臨床思維的培養;“在位”重點做臨床技能的培養,從而有效實現從遠程到臨床,以及從教學到實踐的轉化。
目前,華西醫院和甘孜州的醫療機構之間已經建立了常態化的工作機制,這種常態化的價值在于,知識和技能的持續傳遞,以及優質醫療資源的持續下沉。其中,重點幫扶對象是甘孜州人民醫院,目的是將該院建成甘孜州的區域性醫療中心,進而通過遠程網絡平臺,輻射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數據顯示,2017年,經甘孜州人民醫院轉診到華西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晚期肝包蟲病患者57例,甘孜州人民醫院為州內醫療機構提供各項遠程會診咨詢達到800余例。
同時,華西醫院還致力于以多學科合作的模式對抗“蟲癌”。比如,由血管外科、麻醉科、ICU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到甘孜州對口進行教學查房、手術示教、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并幫助州內醫療機構建立自己的多學科團隊。
據了解,華西醫院下一步,將致力于構建一個具有中國藏區特色的包蟲病防控一體化中心。將預防控制一體化,構建包括外科內科,免疫學、預防、疾控等方面的跨多學科、跨多單位的研究和防治團隊,致力于包蟲病的規范建設,創新優化新的手術方式和手術手段,努力開發一些新的免疫試劑的早期診斷方式,并在醫療的研發與新型藥物改進等方面作出更多嘗試。
來建則表示,目前,互聯網健康醫療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不斷探索,服務內容將不斷豐富和深入。衛生健康部門將協同相關部門完善工作管理制度、激勵考核機制、項目收費標準、醫保報銷支付等配套政策。進而,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在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落地實施,打造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升級版,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強省。進一步掃清政策、制度、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