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平,王曉瓏,何 健,嚴慧琳,陳素珍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0)
高職體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高職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通過傳習運動技術、健身鍛煉方法與手段,傳授體育理論知識、運動健康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習慣。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理論研究落后,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陳舊,不能滿足學生多元需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被動學習現象明顯;考評方案死板,難以起到促進體育素質全面發展的作用;學校體育資源緊張、體育事務性工作多,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為此,本研究設計了自我控制反饋教學實驗,在乒乓球課程教學中實踐,探究不同反饋形式對不同復雜程度運動技術學習的影響。通過本實驗證明自我控制反饋教學在運動技術學習中的效果,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高職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控制反饋”高職體育課程體系奠定基礎。
在中國知網查閱有關高職體育改革、乒乓球教學、運動技能學習、反饋、自我控制反饋等相關主題的文獻,圍繞本研究主題開展文獻分析與綜合,形成對乒乓球教學實踐的科學認識,為本研究引用資料、研究設計、撰寫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采用EXCEL、SPSS17.0軟件,對實驗中所得數值和教學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以自我控制反饋理論為基礎,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并在乒乓球課堂教學中實踐,探討自我控制反饋教學法對學習運動技術、掌握運動技能的影響。
本教學實驗所選取被試的乒乓球技術基本處于零水平,且隨機分成簡單任務組和復雜任務組。練習前各組的基礎水平測試顯示,動作準確性得分差異不顯著,F=0.025,P=0.876;動作技評得分差異也不顯著,F=0.764,P=0.613。結果證明,各組間、組內被試的乒乓球初始技術水平相當。

圖1 自我控制反饋次數趨勢圖
在練習過程中,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平均請求了5.633次反饋,相對頻率為5.633%;復雜任務自我控制(錄像)反饋組平均請求了4.300次反饋,相對頻率為4.300%;簡單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平均請求了4.233次反饋,相對頻率4.233%。結果表明,在整個練習過程中,不管是學習簡單任務還是復雜任務,被試在練習前期尋求反饋的次數較多,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尋求反饋的次數呈下降趨勢(圖1)。
3.3.1 10min即刻保持測試的準確性得分(均值)分析。在實驗的第一階段,被試休息10分鐘后,對簡單任務和復雜任務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即刻保持測試,將測試的準確性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2)。10min即刻測試簡單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準確性得分(均值)M=5.5,SD=0.65,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準確性得分(均值)M=4.3,SD=0.43,兩組進行比較可得F=22.112,P=0.000**,說明不同難度任務在同樣的反饋形式下準確性得分(均值)差異性非常顯著。簡單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不顯著,F=1.636,P=0.192;表明在簡單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不顯著。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非常顯著,F=11.382,P=0.003*;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更顯著。

圖2 不同難度任務條件下10min即刻保持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比較圖

圖3 不同反饋形式對復雜任務條件下10min即刻保持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比較圖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被試休息10min后,對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復雜任務自我控制(錄像)反饋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即刻保持測試,將測試的準確性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3)。復雜任務語言反饋和錄像反饋組的差異不顯著,F=0.158,P=0.867;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不同反饋形式對即刻保持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影響較小。
3.3.2 10min即刻保持測試的技評得分(均值)分析。在實驗的第一階段,被試休息10min后,對簡單任務和復雜任務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即刻保持測試,將測試的技評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4)。10min即刻測試簡單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技評得分(均值)M=76.8,SD=4.56,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準確性得分(均值)M=68.5,SD=5.38,兩組進行比較可得F=27.832,P=0.000**,說明不同任務在同樣的反饋形式中技評得分(均值)差異性非常顯著。簡單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不顯著,F=1.523,P=0.203;表明在簡單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不顯著。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非常顯著,F=23.175,P=0.000**;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圖4 不同難度任務條件下10min即刻保持測試技評得分(均值)比較圖

圖5 不同反饋形式對復雜任務條件下10min即刻保持測試技評得分(均值)比較圖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被試休息10min后,對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復雜任務自我控制(錄像)反饋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即刻保持測試,將測試的技評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5)。復雜任務語言反饋和錄像反饋組的差異不顯著,F=0.239,P=0.768;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不同反饋形式對即刻保持測試技評得分(均值)影響較小。
3.4.1 24h延遲測試的準確性得分(均值)分析。在實驗的第一階段,被試休息24h后,對簡單任務和復雜任務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延遲測試,將測試的準確性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6)。24h延遲測試簡單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準確性得分(均值)M=5.03,SD=0.45,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準確性得分(均值)M=3.83,SD=0.38,兩組進行比較可得F=23.576,P=0.000**,說明不同難度任務在同樣的反饋形式下準確性得分(均值)差異性非常顯著。簡單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不顯著,F=0.410,P=0.529;表明在簡單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校效果不顯著。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非常顯著,F=13.579,P=0.001**;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被試休息24h后,對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復雜任務自我控制(錄像)反饋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即刻保持測試,將測試的準確性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7)。復雜任務語言反饋和錄像反饋組的差異不顯著,F=9.135,P=0.007;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不同反饋形式對延遲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影響較小。

圖6 不同難度任務條件下24h延遲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比較圖

圖7 不同反饋形式對復雜任務條件下24h延遲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比較圖
3.4.2 24h延遲保持測試的技評得分(均值)分析。在實驗的第一階段,被試休息24h后,對簡單任務和復雜任務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即刻保持測試,將測試的技評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8)。24h延遲測試簡單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技評得分(均值)M=70.08,SD=7.35,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準確性得分(均值)M=66.09,SD=7.27,兩組進行比較可得F=26.582,P=0.000**,說明不同難度任務在同樣的反饋形式下技評得分(均值)差異性非常顯著。簡單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不顯著,F=0.009,P=0.931;表明在簡單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不顯著。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配對組的差異極其顯著,F=27.352,P=0.000**;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圖8 不同難度任務條件下24h保持測試技評得分(均值)比較圖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被試休息24h后,對復雜任務自我控制(語言)反饋組與復雜任務自我控制(錄像)反饋組被試進行發球技術的即刻保持測試,將測試的技評得分(均值)進行分析(圖9)。復雜任務語言反饋和錄像反饋組的差異極其顯著,F=25.783,P=0.000**;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不同反饋形式對24h延遲測試技評得分(均值)影響非常大。

圖9 不同反饋形式對復雜任務條件下24h保持測試技評得分(均值)比較圖
本教學研究設計了兩個實驗階段,第一階段的實驗結果驗證了假設①與簡單運動技術相比,自我控制反饋教學法有利于復雜運動技術的學習;第二階段的實驗結果驗證了假設②與單純語言反饋相比,錄像反饋更有利于復雜運動技術的學習。具體如下:
4.1.1 本教學實驗被試的基礎水平測試結果顯示各組間、組內被試的乒乓球初始技術水平相當。
4.1.2 發球技術練習階段,不管是學習簡單任務還是復雜任務,被試在練習前期尋求反饋的次數較多,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尋求反饋的次數呈下降趨勢。
4.1.3 實驗的第一階段,10min即刻測試結果表明,不同難度任務在同樣的反饋形式下準確性得分(均值)、技評得分(均值)差異性非常顯著。在簡單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不顯著。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更顯著。
4.1.4 實驗的第二階段,10min即刻測試結果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不同反饋形式對即刻保持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技評得分(均值)影響較小。
4.1.5 實驗的第一階段,24h延遲測試結果表明,不同難度任務在同樣的反饋形式下準確性得分(均值)、技評得分(均值)差異性非常顯著。在簡單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不顯著。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自我控制(語言)反饋學習的學習效果非常顯著。
4.1.6 實驗的第二階段,24h延遲測試結果表明,在復雜任務的學習中,不同反饋形式對延遲測試準確性得分(均值)影響較小,技評得分(均值)影響非常大。
4.2.1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夠幫助加強學生的責任感,能促進學生對反饋尋求的信息進行更深層次的處理。
4.2.2 多給予學生積極地反饋,幫助學生確立自身運動技術的正確性。不僅幫助學生明確自身運動技術的錯誤方面和尋求如何改正的指導信息,還能激發學生的動機,鼓勵學生鞏固正確的運動技術。
4.2.3 鼓勵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自我控制反饋教學法,根據學生的差異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提供多種形式的反饋學習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策略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4.2.4 鼓勵教師在運動技術教學課堂中使用現代多媒體和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為學生呈現更加直觀、準確、方便的學習資源。
4.2.5 實施小班化教學(30人左右),保證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與權益。
4.2.6 優化運動技術學習環境,配好體育教學場地,配足運動技術學習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