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佰華
日前,“鯤龍”AG600順利完成水上首飛,標志著我國有了一款成熟可靠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相比于傳統的民航飛機,水陸兩棲飛機略顯小眾,但實屬“全能型”選手。除了傳統的機場跑道,它還可以利用水面(包括海洋、湖泊、河川)進行起飛、降落與停靠。除中國外,世界上只有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少數國家研發出大型水陸兩棲飛機。
AG6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它機長36.9米,翼展38.8米,高度12.1米,外部尺寸與波音737相當,最大載重量達到12噸。它的起飛速度達到300公里/小時,高于世界上所有的高速艦船,是普通救撈船舶航速的10倍以上。
建造水陸兩棲飛機面臨的最大難題,應該算是水域和空域環境的轉換。這樣一架飛機要想在水上起飛和降落,必須抵御住高速滑行中水面帶來的巨大沖擊。那么AG600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它的機體并沒有采用傳統民航飛機流線型的設計,而是采用加強型船底結構。為了保證飛機在滑行過程中的平衡,主機翼的兩端加裝了大型浮筒。其機體內部均為水密隔艙設計,具備較好的浮力,以保證作業過程中完成有效載荷。
在機體強度上,AG600也優于普通陸基飛機。為了將水浪對發動機的沖擊降到最低,設計師采用了懸臂上單翼布局。平直機翼的設計能夠實現升力大、阻力小,特別是飛機從水面起飛的瞬間升力能達到最大,有利于順利起飛。飛機垂尾和水平尾翼的安裝位置也很高,可以保證飛行中縱向和航向的平衡穩定。
值得國人驕傲的是,AG600還有一顆“中國心”——它選裝了4臺WJ-6渦槳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推力大、可靠性強、耗油率低,單臺最大功率可達3120千瓦,采用全新的6槳葉設計,已大量運用于運-9中型運輸機和空警-500預警機。
雖然采用“四發”的設計,但在惡劣環境下,AG600僅靠兩臺發動機也可以完成基本的飛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與上世紀70年代研制的水上飛機“水轟-5”相比,AG600機體空間更大、載油更多,最大航程為45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達到56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時間達12小時,可以執行一些偏遠海島的補給任務,比如從三亞前往我國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群島。
由于結構重量和制造成本增加,AG600的基本飛行指標略低于陸基飛機,未來其產量也不會很大。但相比于現代救援直升機,它的優點還是很明顯。在傳統救援直升機和陸基飛機不能到達的區域,它一次可以救護50名遇險人員。如此強大的能力,足以構建海上救援新格局。
AG600另一個引人關注的點,是它可以在20秒內快速汲水12噸,單次飛行攜帶的水量就能對4000平方米大小的火場進行有效撲滅。
在水空之間自由轉換的本領,讓AG600得到了一個“鯤龍”的美名。不久的將來,這件“國之重器”將正式投產,成為國產飛機大家庭中新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