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明
貴州省織金縣第二中學
高中英語教師不但要從模式上進行教學改革,還要在英語作業布置方面加以控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英語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考的壓力下,很多高中英語教師在作業布置過程中,過多關注英語基礎知識和高考題型相關的作業,作業形式局限在單詞和短語的默寫、高考相關書面練習以及各地模擬試題的訓練,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作業的印象停留在背單詞、做試卷的層次上,學生普遍對英語作業的興趣下降,嚴重影響了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
高中英語教師由于工作壓力大、教學任務重,對作業布置思考不足。日常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層次單一,不能有效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布置給全班學生同樣作業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日積月累,英語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任務輕、吃不飽;中等生覺得作業多、耗時久;后進生覺得作業難、看不懂。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通過作業練習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不能有效調動全體學生(特別是學困生)作業的積極性。
高中英語教學中,單一的習題作業模式導致作業評價方式單一。一線教師工作量大,每天批改學生作業,但這只是單一評價方式的簡單重復,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對錯而非過程評價,仍停留在教師講解題目、學生對照答案的階段,有悖英語新課程改革的初衷。此外,在上述單一的評價模式中,缺乏人文關懷、信息反饋不及時等問題時有發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循序漸進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在高中英語教學生涯中,我們難免會遇見形形色色的學生,也很容易發現每個學生都有其特點。在傳統教育中,作業設計的方法有一條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所有學生都是用著完全相同的時間寫著完全相同的作業。這導致了一個死循環,若無特別的努力,成績較差的學生由于不會寫作業或者只會很簡單的內容,他們的成績仍然差,而成績較好的學生,又容易因為作業太簡單而達不到練習的效果,止步不前。為了使作業達到它所需要的效果,我們可以實行分步計劃,即將作業的難易程度分成三個階段,分別對應給三個階段的學生,將作業時間也分為三個階段,在允許的時間范圍內,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作業方式,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比如,在課堂上考一張較為簡單的試卷,教師可以提前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考查同樣內容的試卷,教師可要求成績較好的學生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成績一般的學生在一小時四十五分鐘內完成,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兩小時內完成,完成試卷的學生可在檢查無誤之后自行參考答案,并且深刻反思自己錯誤的原因。在顧全大局的情況下參考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以達到作業設計的最佳成效。
隨著新時代多媒體技術、電子白板技術等教學輔助工具的引入,學生的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的精彩并不足夠讓學生真正感悟到英語的魅力,想要促進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則需要對英語作業進行趣味設計,如舉行英語小演講、小辯論等,激發學生自主探測英語的興趣。比如,在人教版英語教材中有一單元主題為Robots(機器人),筆者在講述這一單元之后,并沒有給學生布置相關的文字作業,而是鼓勵學生利用已有資源進行資源搜索,在下一個課堂展現給同學看,可以是以多人為小組,表演一段簡短的英文話劇,也可以是以歌唱的形式唱出關于機器人的英文歌曲,還可以看一個關于機器人的英語電影或小說,為學生講解故事內容或閱后感想,可謂多種形式任任君挑選。學生們聽說不用再在題海中奮戰,精神亢奮,積極準備,且在下堂課中表現精彩。這中作業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對英語口語方面的能力,還為學生拓展了視野,認識到英語的文化底蘊,使他們在日后的英語學習中更加主動認真。
在教學實踐中作業的評價主要是來自教師的批閱,往往只是從對與錯、是否完成的角度評價層至由于教師工作量大而不能及時批改作業這無疑會挫傷學生做作業的積險《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建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英語教師要建立新的評價制度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總評相結合多元化評價方式使學生由被動的評價者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同時評價層面也要多元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綜合評價,努力尋找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用激勵性語言來評價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英語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和評價,是一門值得認真研究的學問,更是教師智慧的體現。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因材施教精心設計和優化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英語作業赴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鞏固技能在作業中形成能力在作業中發展護清感在作業中升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享受英語的美赴課后作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黃文淵.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J]現代教育教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