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帽鹿
學習一個冷門專業是什么體驗?大概就是你報出自己的專業,別人下句一定是問:那是干什么的?我的專業是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聽起來就很耳生冷僻,單憑想象完全沒有概念。
報志愿時,陰差陽錯進了某高校,讀了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還記得初入學校,我好奇地問接待我的學長:“我高中地理學得不太好,不礙事吧。”師兄瞟了我一眼,嘴角抽動了幾下,嘆道:“天真!太天真!十分天真!”這三個天真既讓我一頭霧水,又充滿不安忐忑。
等到正式上課,看著課表上排得滿當當的課程時,我懷疑自己碰上了假課表。大學物理、高等數學、攝影測量占據課程大半壁江山,老師再三強調要在大一學好這些基礎課程,到了大二學習專業課才不會那么吃力。
果不其然,到了大二,地質學、C語言與遙感原理,數據結構這幾門課很是兇狠,如同滅絕師太金輪法王聯手般的難纏,為了學分只能苦練內功硬著頭皮上。泡圖書館時遇見同窗學霸,問他如何這般氣定神閑,他傳授經驗:“死記硬背最蠢,重在理解。”
學習是一件痛并快樂著的事,第三年是實踐課,將大一大二所學綜合運用,將影像數據錄入計算機,通過GIS軟件處理信息。在處理影像的過程中,分析歷年來地貌變化地理變遷,利用這種方式了解祖國山河的變化還挺有意思。大抵任何晦澀深奧的專業,只要能沉下心去鉆研,在不斷地深入過程中總能發現這個專業特有的一些樂趣。
與這個專業纏斗些許年,徘徊在愛與恨之間,我漸漸明白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做的都是接地氣的事情。觀察檢測江河湖海的變化,收集分析信息,用另一種方式守護祖國的大好山河。
后來,新來的學弟學妹也會問我高中沒學好地理怎么辦,我立刻想到當初學長一口氣冒出的三個“天真”。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可是貨真價實的工科專業,用先進科學的方法作用到地理分析上,與高中文科學習的地理科目完全是兩個概念。
大學課程也不總是與枯燥的理論公式算法做斗爭,我們的實踐課還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最讓大家興奮的經歷。
大三時,由老師帶隊組織我們去三峽沿邊地區上實踐課,五個人為一小組,分成不同的路線,進行野外踏勘,采集地理信息,繪制地形圖、地層圖。野外踏勘過程有苦有樂,每個人包里背著干糧和水壺,手里拿著指南針和30米的卷尺,邊走變量,記錄一路行走的距離方向。最費神也是最有挑戰性的是如何設計規劃路線,腦海里需要形成大致的地形圖,無法到達的地方應當如何繞道或者想辦法代替,很多沒路的地方都要自行踩出一條路,頗有些披荊斬棘的意味。
雖然我們踏勘的地區并不是聞名遐邇的景區,都是些深林荒山,但真正的好風景恰恰是藏在寂靜和冷清中。日落西邊的晚霞與青翠的山林交相輝映,偶爾能看見野兔,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有時還能看見溪水中的魚,蜻蜓個頭都非常大,停落在肩頭也不怕人……踏勘的確辛苦,這份體驗算是一份收獲與安慰了,人們往往在艱難的處境里能看見最美的風景。
如果說野外工作是身體上的檢測,那么回到辦公室繪制地形圖地質圖則是對腦力的考驗。滿滿一筆記本的數據,晚上拿著數據進行計算分析,然后將白日行走過的地形圖地質圖畫出來。為了制成一副精確的圖,一定要反復核對驗算,科學的嚴謹和專注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期一個月的實踐課結束時,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走出了課堂親身體驗才不算是紙上談兵。將書本上的知識用在實際中,在測量過程中實地學習,是查漏補缺最好的好方式。通過這次歷練,我想起老一輩地質人為了探測國家的地形地貌,不辭艱辛翻山越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從最開始認為這只是一次好玩的游歷到真切地感受到責任和壓力。
越往后學習,與計算機技術越發緊密相關。看過研究生師兄接受的項目,將遙感影像上的山脈水體全部提取,做成可以在電腦上可供處理分析的矢量影像。偌大的山河湖海在電腦里變成神秘的圈圈點點,而我卻知道它所代表的意義、解密的方式,這種感覺還是挺自豪的。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確是個很冷門的專業,在日常生活中幾乎見不到具體的應用,開設這門專業的學校也比較少。學了英語能用英文聽說讀寫,讀了醫科能看病救人,選擇了計算機可以做游戲開發軟件,而學了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能做什么呢?
常見的熱門專業創造的價值一般體現在商業經濟上,而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主要是為政府公益部門的決策進行服務。例如可以通過矢量影像,看出湖泊變化,湖泊的減少意味著城市圍湖圈地嚴重,以可利用遙感和GIS檢測大型湖面(如鄱陽湖、東湖),做專業分析,得知當地環境保護是否到位;通過衛星影像算出植被覆蓋數量,了解西北地區荒漠化情況,為政府部門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據。
2008年汶川地震,第一個進入災害現場的就是無人機,通過接受無人機傳送的航拍影像,識別整個地區的受災情況,以便下一步救援工作的展開。在預防災害這方面這門專業同樣大有作為,通過檢測三峽庫區泥石流災害影像,識別滑坡,進行防范。
科學研究永無止境,選擇了這門專業僅僅依靠大學四年的學習還遠遠不夠。此類科研項目都是分配給研究生或以上學歷,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與導師同學討論交流,獲取最新的知識技術,進步最快,最能提升個人能力。或者更苛刻來講,四年大學生涯可以給你專業基礎知識,了解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是什么樣的學科,但無法給你獨當一面的才能,日后發展乏力。
這門專業就業面并不寬泛,真正愿意付諸努力、不斷進修前進的人都是懷揣著異樣的熱愛,夢想著探索研究祖國的大好河山,為這樣一份事業做出貢獻。看著帶著厚厚眼鏡的博士師兄為完成繪制分析好的矢量圖像歡呼雀躍,為搞定一個項目擊掌慶祝,只有那出自內心的歡喜才能消融四處奔走的辛苦和熬夜工作的疲憊。
哪怕是冷門生僻的專業,只要那是心中所好,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都會擁有旁人難以察覺的樂趣。就像這念起來都透著一股嚴肅勁兒的專業—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如今我也能透過電腦屏幕上的影像想象出那山的雄奇壯闊,那水的碧綠清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