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君
(山西大學 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科幻電影伴隨數字技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創作黃金時期,數字技術落實人類的想象,使之轉化為具象,無論是科幻片的題材抑或是視覺表現形式都得以極大地拓展。當下的科幻電影早已不再局限于表現“星球大戰”式漆黑宇宙中的太空船,而是用一個更為發展和創新的方式塑造未來世界,竭盡數字技術的所能去打造超越時代現狀的科幻感。未來社會是一個科技至上的社會,這是所有科幻電影始終在灌輸給觀眾的一個意識形態。因此,科幻電影中表現更多的并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是人機互動,即人機交互。縱覽當代科幻電影,人機交互是當代科幻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類情節表現形式,集中體現了人類與機器代表的科技的互動關系??苹秒娪爸械娜藱C交互形式多樣化,起到了多樣化的功能作用,也在潛移默化中補充了科幻電影的美學內容。
數字技術是撬動電影藝術發展的杠桿,尤其針對科幻電影來說,數字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創作工具,是創作的核心與基礎。從電影誕生之日開始,“影像真實性”理論就不斷受到置疑和否定,鏡頭運動和后期剪輯都能使影像產生含義的畸變,賦予導演的思想意識。在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電影藝術也深受其影響,很多人都認為電影藝術的發展是與科學技術發展同步的,這里所說的科學技術主要是指數字技術。數字技術令人們從幻想的精神層面中解放出來,用數字技術提供的方式架構幻想與真實的橋梁。而“影像真實性”理論在數字技術面前土崩瓦解,數字技術幾乎蓋過了鏡頭語言與鏡頭剪輯對影像真實性的影像,數字技術是將真實的虛構引入現實中來。
在傳統的電影創作中,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是完全獨立的,后期制作完全是根據前期拍攝的素材進行加工剪輯、聲效處理,最終完成一部電影的創作。然而,在幾乎沒有現實布景的科幻電影當中,數字技術是參與到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的完整過程的,數字技術人員需要根據最終的畫面而制定前期拍攝的相關現場安排。例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哈利·波特騎著掃把在天空中飛行的畫面,《地心引力》中的瑞安·斯通博士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漂浮,《猩球崛起》中猿類的戰爭搏斗場景。拍攝現場與最終畫面是截然不同的,拍攝現場需要綠幕布景,人物面部表情設置追蹤點,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對著空氣表演。數字技術已經模糊了傳統電影前期拍攝和后期處理的界限,數字技術人員很多時候在現場就已經開始參與到后期處理當中。
然而,數字技術不僅針對電影的制作過程做出了革新,同樣深刻影響了電影美學的嬗變與發展。數字技術將電影藝術的“影像真實性”理論完全消解,虛幻的、不真實的、有著復雜含義的視覺影像才是電影的本質。正是有了數字技術,科幻電影和奇幻電影才能夠獲得如此快速的發展,才能在如今大銀幕的院線狀態下提供給觀眾真實感極強的奇幻視覺特效。試想,如果沒有先進的數字技術,科幻電影也只能夠停留在拙劣的簡單布景上,通過梅里愛的遮罩和多次曝光技術令畫面產生魔幻的效果,那些通過好萊塢精湛的化妝技術也無法實現的幻想人物的塑造也無法實現。因此,數字技術是真正推進科幻電影美學發展的原動力,數字技術令眾多關于未來人類社會的暢想可視化。與此同時,觀眾也在不斷修正自己對科幻電影的審美認知,也從觀眾審美培育方面間接影響著科幻電影美學的發展。
如果基于數字技術的角度來看,科幻電影的發展也是一場技術的革命,數字技術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在電影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科幻電影是人類對于未來世界和未知宇宙的無盡暢想,大部分情節都是基于現階段科技發展的狀態進行的邏輯推理與想象,看似憑空虛構的虛擬世界都有邏輯和理論的落腳點,于是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末的科幻電影中的很多幻想情節至今已經成為現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科幻電影引導著觀眾對于未來的美學想象,如智能都市、可以聲控的汽車、可以在空中透過手勢操作的電腦、全息投影等。由于科幻電影的數字技術本質,人類與機器打交道的頻率要遠高于人類,人機交互也成為科幻電影當中的重要元素,是科幻電影展現科技之美的主要形式,現代、便捷、奇妙、人性化等,都是人機交互情節給予觀眾的直接感覺。
電影藝術從創作初期就確定其具有心理暗示的功能,即便是固定機位真實記錄的、未經過剪輯的影像也會給人以視覺錯覺和心理暗示??苹秒娪爸械娜藱C交互給觀眾的是從視覺到心理的審美體驗,是營造影片科幻敘事氛圍的主要手段??苹秒娪爸械娜藱C交互形式多樣,一方面從視覺和聽覺上活化電影的畫面,讓沉悶的畫面流動起來;另一方面能夠賦予冰冷的機器人性化的角色感,也在心理上暗示觀眾科技的力量及其生成的這種形式上的美感。
人機交互的形式美感如今也成為科幻電影美學中的一部分。當代科幻電影中人機交互的形式主要有:手勢操作、全息投影、眼部跟蹤、人機自然交互、現實增強等。例如,科幻片《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
)當中,湯姆·克魯斯扮演的犯罪預防組織主管約翰進行犯罪調查時,所有的資料都是通過投影在一塊透明的幕墻之上,約翰只需要戴上一副特殊的手套,就能隔空對這些回憶素材進行搜索、圖像放大、圖像拉伸等操作。這里的人機交互方式的呈現,一方面意在塑造約翰的科技精英形象,通常在電腦上手握鼠標的操作完全轉化為放大數倍的投影隔空操作,表現出先進科技給未來人類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巨大改變,這種人機交互方式也極具形式美感;另一方面也在心理層面暗示觀眾未來人類對于科技的依賴。此外,人機交互從最初簡單的語音控制發展為面部識別和眼部跟蹤等,尤其是眼部跟蹤在近期的科幻電影當中應用得比較廣泛。例如,鋼鐵俠在穿上戰衣之后,其面罩內部會在鋼鐵俠眼前投影出虛擬的控制界面,操作界面會根據鋼鐵俠的眼球移動而移動,當鋼鐵俠的視點針對某個物體進行了過多時間的關注時,機器會自動識別該物體并提供操作建議。還有《蜘蛛俠:英雄歸來》中也應用到了眼部跟蹤這一人機交互形式,鋼鐵俠改造過的蜘蛛俠戰衣也具備這一功能,當蜘蛛俠穿上戰衣以后,控制蜘蛛俠的智能機器人系統還會有相關的語音提示,蜘蛛俠在無聊時還能與之進行交談,較之鋼鐵俠的戰衣更加先進。
人機交互長時間地應用于科幻電影當中,逐漸賦予了科學和機器角色代入感,即使其產生了主體性,機器在科幻電影當中往往作為一種潛在的角色存在。如《蜘蛛俠:英雄歸來》中的少年蜘蛛俠在不知道怎么控制戰衣的功能時,會跟智能機器人進行對話,還會給對方起名字,甚至跟機器人商量自己是否要對自己心儀的女孩表白。蜘蛛俠戰衣的附屬電腦系統無疑被賦予了人物個性和角色特征,成為影片的另一個虛擬的角色形象。
數字技術是解決科幻電影視覺效果的工具,也是變相開發人類意識解放過程中對電影藝術的敘事改造方式。數字技術改寫了電影敘事的邏輯方式,越來越多的電影用視覺特效推動著敘事進程,顛覆了傳統的電影敘事邏輯。
全息投影在近幾年的科幻電影當中應用較為廣泛,如《阿凡達》《蜘蛛俠:英雄歸來》等。全息投影即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全息投影不僅能夠在空氣中投射出三維立體的影像,其投射出來的立體影像還能夠與人產生互動。早在經典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全息投影就應用在公主的現身情節中,展現出未來世界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模糊界限。在電影《阿凡達》當中,全息投影成為人類了解潘多拉星球的工具,杰克·薩利在尚未登陸潘多拉星球的土地時,通過全息投影的哈利路亞山感受到了潘多拉星球的神奇與夢幻。全息投影從視覺上為觀眾先入為主地打造具有神秘色彩的影像,暗示即將出現的畫面會是如何精彩紛呈,全息投影也是人類探索潘多拉星球的工具,有了投影出的具體影像他們才能夠進一步為侵略做出決策。
全息投影在《蜘蛛俠:英雄歸來》當中也有所應用。湯姆·赫蘭德扮演的少年蜘蛛俠彼得·帕克為了追蹤販賣超級武器團伙的大本營,冒險在其成員身上放置了蜘蛛跟蹤器,而他的手上則掌控一個全息投影的追蹤定位設備。全息投影定位設備隨時顯示被跟蹤者的位置變化,并以真實的街景投影出來,也決定了此后彼得帕克和伙伴納德的行動。小巧且功能強大的全息投影定位設備的展現,潛在地說明了彼得·帕克生活的時代科技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并以一種可愛的、更具科技感的形式展現在電影中,甚至全息投影的虛擬影像上還有一個蜘蛛俠的標志。
然而,人機交互情節一方面展現科技之美的同時,也在另一方面書寫著反科技敘事??苹秒娪俺3U宫F一種悲觀的宿命論調,即當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人類終將被科技所主宰,而不是人類始終認為的能夠用科技改造世界。如《終結者》系列、《生化危機》系列等都鮮明地表現了這一觀點。而一些科幻電影雖然沒有鮮明的反科技論調,但是在人機交互情節的融入過程中,觀眾能夠十分清楚地感受到科技對于人類的異化,即人機交互情節的反科技敘事產生了作用。例如,《極樂空間》中呈現的人機自然交互的情節設計,雖然表面上看人類身上的各種機器接口是為了延長患病人類的生命,但馬特·達蒙扮演的受輻射人類麥克斯無疑成為被科技異化的人類,觀眾看到的未來世界已經是機器主宰人類的世界。
科幻電影的發展依托數字技術的力量不斷前行,數字技術不斷催促著科幻電影從既定的故事模式和視覺套路中脫離出來,解放人類的思想,并從中尋找到新的敘事模式??苹秒娪爸械娜藱C互動情節從最開始的簡單語音控制,到特效拙劣的隔空全息投影,再到隔空對電腦的全息投影手勢操作,隨著數字技術的越發先進,科幻電影中的人機互動也變得越來越有前瞻性和可看性。如今,語音控制、人臉識別、瞳孔識別、手勢操作全息影像已經成為現實,科幻電影中的人機互動不僅豐富了電影的視覺特效和敘事情節,更是影響了現實生活中科技的發展方向。人機互動潛在地影響了科幻電影的敘事方式與美學呈現方式,當觀眾認為人機互動已經成為當代科幻電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很顯然人機互動情節已經超越了淺表層面的敘事意義與形式意義。當虛幻的想象在數字技術的落實下變得真實,數字時代好萊塢科幻電影也具有別樣的現實主義美學特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