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琛
(黃河交通學院,河南 焦作 454950)
由派蒂·杰金斯執導,蓋爾·加朵、克里斯·派恩、康妮·尼爾森、羅賓·懷特聯合主演的影片《神奇女俠》于2017年6月2日在中美兩國同步上映。影片改編自DC公司同名漫畫,將DC旗下這位女性英雄形象搬上大銀幕。影片上映首日,北美4165家影院同步上映,首日票房3876萬美元,毫無疑問成為當日票房大贏家。中國內地的票房成績同樣非常喜人,首周末三天內地票房高達2.6億元人民幣。影片一改DC公司超級英雄系列影片枯燥乏味的情節,將人類和天神一族想要拯救世界的情感融為一體,神奇女俠將女性、英雄兩大特質相容,巧妙地尋找到平衡點。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戴安娜·普林斯與美軍空軍上尉史蒂夫·特雷弗并肩作戰,阻止德軍細菌戰爆發,并打敗宙斯之子——戰神阿瑞斯的故事。影片將超級英雄定位為女性形象,將拯救世界和平的重任,移交到一位年輕女子身上。影片的成功,使得女權運動在歐洲地區再一次掀起高潮,而影片通過對天神和人類兩類不同身份維護和平的壯舉,詮釋了“英雄”一詞的內涵。
從哲學和社會運動學的觀點來看,女權主義興起于18世紀女性主義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展。隨著西方文明的不斷進步,女性主義啟蒙思想慢慢演變為有組織性的社會運動。19世紀,女性開始關注自我的定位,開始向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發起反抗。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女權主義的呼聲不斷高漲,涌現出一批像艾米琳·潘克斯特的勇敢女性。他們要求社會平等待遇,試圖揭露英國社會體制中的性別歧視。當然,性別歧視問題并不僅僅出現在西方國家,對女性社會地位的思考也是全人類共同探討的話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女權運動的高漲的確改善了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多的女性人物活躍于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領域。而影片《神奇女俠》更是成為女權運動的代名詞,成為女權運動活躍在大銀幕上的“宣傳片”,而這部“宣傳片”也帶來了影壇的女權運動。
電影《神奇女俠》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要背景,從小生活在天堂島、遠離世俗紛爭的戴安娜將戰爭的源頭歸咎于宙斯之子——戰神阿瑞斯的控制。在母親的反對下,戴安娜仍然義無反顧地走向保衛和平之路。最終,女主人公在美軍空軍上尉史蒂夫的幫助下,成功打敗戰神,為地球人類帶來了和平。影片中,戴安娜出入議會內閣而被驅趕,因為女性身份而被嘲笑,但最終卻成為扭轉全局的關鍵性人物。戴安娜可以赤手空拳抵御子彈的攻擊,孤身一人勇闖德軍無人區,翻身一躍毀了一座鐘樓……影片奇妙地利用神奇女俠天神的身份,彌補了影片不符合邏輯的故事情節,為觀眾刻畫了一個勇敢、堅強、善良、果敢的女性形象。神奇女俠戴安娜從小生活的天堂島里只有女性人物。希臘神話中,為了平息天神族之間的戰亂,宙斯創造了亞馬遜人——以女性溫柔如水的特質以柔克剛,化解了宇宙天神一族的浩劫。而宙斯與希波呂忒女王之女——戴安娜,也成為打敗戰神阿瑞斯的唯一致命武器。無論是以柔克剛的亞馬遜人,還是從天真到拯救世界和平的戴安娜,電影《神奇女俠》的成功,將女性形象推向了歷史高度,引發了一系列女權運動的接踵而至。
電影《神奇女俠》憑借良好的口碑贏得了2017年奧斯卡評委組的關注。在歷屆奧斯卡大獎上,以女性主義為題材的影片鮮有獲獎,而除特定為女性設立的獎項外,能夠在奧斯卡領獎臺上領獎的女性導演等也屈指可數。而電影《神奇女俠》票房大賣也讓眾多業內人士聯合起來為女性角色在奧斯卡大獎上爭奪一席之地。此外,神奇女俠的人物形象曾被提名為聯合國女權大使。雖然最終因為其神話虛構人物身份而被否決,但是神奇女俠作品形象作為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的產物,無疑又一次掀起了女權運動的高潮。如今,女性擁有平等的政治權利,越來越多關于性別方面的研究也證實了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無論是旗下擁有超人和蝙蝠俠的DC公司,還是坐擁復仇者聯盟眾多超級英雄的漫威公司,談到超級英雄,影迷們想到的都是雄性荷爾蒙爆棚的男性形象,雖有黑寡婦這樣的女英雄,但大多為配角人物出現。而影片《神奇女俠》第一次將一個完整的女性超級英雄形象搬上大銀幕。當然,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將天神族的情感與人類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讓遙不可及的女神形象充滿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讓這位超級英雄成為接地氣的女性人物。影片通過戴安娜與史蒂夫等人阻止德軍細菌戰的爆發,不僅突出表現了神奇女俠的女性英雄主義色彩,也同樣表達了反戰的主題,而無論是戴安娜還是史蒂夫上尉,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電影《神奇女俠》對英雄的定義。
從小生活在天堂島的戴安娜是島上唯一一個女童。姨母安提奧普是天堂島部隊的軍事首領,而戴安娜的母親希波呂忒是亞馬遜族的女王。整個島上的女人都在進行軍事訓練,母親卻阻止戴安娜接受訓練。然而生來為戰斗而生的戴安娜還是經受住了母親和姨母的考驗,刻苦訓練,隨著年紀的增長,成為島上出類拔萃的女將。美軍空軍上尉史蒂夫的出現,打破了天堂島的寧靜。因為德軍的入侵,隱秘在屏障之內的天堂島遭受到人類火槍的攻擊。天真的戴安娜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另一種性別的存在,也從史蒂夫口中得知人類正在經歷著一場足以毀滅世界的浩劫。天真的戴安娜認為,人類的這場戰爭來源于戰神阿瑞斯的陰謀,便忤逆母親的意思,與史蒂夫只身前往人類的戰場。
初出茅廬的戴安娜身穿戰袍、帶著殺神之器與史蒂夫來到美國。為戰斗而生的戴安娜無法理解人類女性復雜煩瑣的穿著。戴安娜的英雄氣概存在于她與一般女性的與眾不同,不依靠男人的保護,卻幾次三番幫助史蒂夫抵御德軍部隊的追殺。在前線戰場上將士們無法攻克德軍無人區。但是想到無人區另一頭的村民正在飽受德軍的奴役,戴安娜拿出盾牌和劍,不顧所有美軍將士的反對,孤身一人沖向德軍無人區。最終,因為戴安娜擋住了德軍全部的火力,美軍戰士側面出擊,攻破了一年多都未曾攻破的無人區。一心想要結束人類戰爭的戴安娜認定魯登道夫將軍就是戰神阿瑞斯的化身,戴安娜孤身一人來到德軍根據地刺殺了魯登道夫將軍。而當阿瑞斯的真身出現,戴安娜依然毫不示弱,最終爆發出自己全部能量,徹底消滅了戰神阿瑞斯,結束了人類這場浩劫。
戴安娜痛恨戰爭,卻不失女性的溫柔與善良;勇猛無敵,卻柔中帶剛。看似不食人間煙火,卻和人類一樣追求完美愛情。拋開女性柔弱的一面,在戰爭中獨當一面,所向披靡。不僅與史蒂夫一同參與議會會議,且在會議上一鳴驚人,精通各種語言的能力讓戴安娜力壓參與議會的官員。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完美地詮釋了女性英雄主義的內涵。而神奇女俠這個角色作為首個以主角身份被搬上大銀幕的女超級英雄,也成為女權主義的代言人,帶來一定的社會效應,將女權運動推向一個嶄新的舞臺。
電影《神奇女俠》雖以女性英雄主義為主線,然而史蒂夫上尉的出現是戴安娜成為神奇女俠的誘因與導火索,而史蒂夫上尉所具有的精神,也對“英雄”的內涵進行了獨特的詮釋。首先,史蒂夫的身份就是帶有一定傳奇色彩的。作為美軍空軍上尉,史蒂夫同時還有著忍辱負重的身份——美軍駐德軍間諜。作為間諜,史蒂夫需要隱匿在德軍陣營,適時將德軍的情報匯報給美軍總部。當史蒂夫發現德軍正在試圖制造化學武器贏得戰爭時,更是冒死偷了丸博士(毒氣制造人)研究化學武器的筆記本,因而遭到德軍追殺。
史蒂夫的飛機墜落在天堂島的海域,被戴安娜救下。來到與世無爭、天上人間般的天堂島,史蒂夫完全可以長住在島上,遠離戰爭,遠離化學武器的毒殺。然而,心懷大義的史蒂夫卻一心想要將化學武器的情報傳達給美軍總部,冒死離開天堂島,趕赴戰場。當史蒂夫冒死來到美軍議會向上級匯報細菌戰問題,領導卻命令他停止一切行動。然而深知化學武器對人類具有毀滅性危害的史蒂夫,卻違抗軍令,自發組團,在沒有任何援兵的情況下,沖向德軍大本營。而在最后一戰中,德軍試圖空運研發出的化學武器,在飛機起飛的最后時刻,史蒂夫跳上飛機,肉搏飛行員,最終引爆飛機,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世界的和平。無論是史蒂夫,還是戴安娜,他們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面對戰爭,史蒂夫和戴安娜都不想作為冷漠的旁觀者,而是胸懷大義,為了和平,為了全人類的安寧發揮自己的價值。從史蒂夫身上可以看到,英雄可以不需要擁有特殊的能力,可以不需要擁有統一全人類的野心,同時也不需要任何夸張的人物故事情節的設定。無論是誰,都可以為了心中的目標而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無論是誰,只要胸懷人類和平大業,都可以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
在電影《神奇女俠》中,除了戴安娜、史蒂夫兩位主角外,幾個配角的英雄情懷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史蒂夫決心要違抗軍令,阻止德軍使用化學武器贏得戰爭勝利后,史蒂夫找到了曾經和他一起戰斗過的兄弟——狼叔、美隊和活結酋長。因為受到戰爭的創傷,狼叔等人厭倦戰爭,史蒂夫在昏暗的酒吧中找到他們。兩位演員以賭博、挨揍的形象出場,給觀眾留下窩囊無能的印象。然而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在史蒂夫的召喚下,卻毅然決然決定擁護史蒂夫,參與史蒂夫小分隊挽救人類的戰斗中。而活結酋長的加入,更是為小分隊的勝利添了幾分勝算。經歷過戰爭,狼叔和美隊的心中其實充滿對戰爭的恐懼。在睡夢中,美隊幾次驚醒,在戰爭中,號稱神槍手的美隊甚至無法瞄準敵人。然而,即使心中充滿恐懼,他們仍然義不容辭地走向戰場,為和平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真真切切地出現在大屏幕上。他們也許不像男女主人公那樣自帶主角光環,完美無缺。然而正是這種即使充滿恐懼,也要奮勇殺敵的勇氣,使得小人物的英雄形象鮮活于大屏幕上,更進一步詮釋了英雄的真諦。
影片《神奇女俠》在票房上大獲成功,神奇女俠超級女英雄的身份也被大眾所認可,使得女性英雄主義的形象活躍在大銀幕上,也同時將女權運動再一次推向高潮。然而影片在情節的設定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為一部宣揚女權主義超級英雄系列的反戰影片,戴安娜的成功仍然沒有脫離男性的幫助。如果沒有史蒂夫闖入天堂島,戴安娜也不會有機會與戰神阿瑞斯決斗;如果沒有史蒂夫救國小分隊的援助,不懂人類行徑的戴安娜也無法真正阻止德軍細菌戰的爆發。作為一部凸顯女性英雄的影片來講,史蒂夫等人的幫助從某種程度上弱化了神奇女俠個人的重要性。當然,脫離個人英雄主義的團隊協作路線也是近來好萊塢大片最新的發展趨勢。從這個層面上講,影片《神奇女俠》還是符合潮流發展趨勢的。
影片《神奇女俠》改編自DC公司的同名漫畫,將DC旗下這位女性英雄形象搬上大銀幕。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宙斯之女——戴安娜·普林斯與美軍空軍上尉史蒂夫·特雷弗并肩作戰,勇赴戰場,阻止德軍細菌戰爆發,并打敗宙斯之子——戰神阿瑞斯的故事。談到超級英雄,觀眾首先想到的都是雄性荷爾蒙爆棚的男性形象,雖有黑寡婦這樣的女英雄,但大多以配角人物形象出現。而影片《神奇女俠》第一次將一個完整的女性超級英雄形象搬上大銀幕。當然,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將天神族的情感與人類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讓遙不可及的女神形象充滿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讓這位超級英雄成為接地氣的女性人物。影片的成功,使得女權運動在歐洲地區再一次掀起高潮,而影片對于通過對不同身份的天神和人類拯救人類的壯舉,詮釋了“英雄”一詞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