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紅/吳風實驗學校
2018年暑假我參加無錫市中考作文閱卷,作文千篇一律的較多,文體、主題、語言表達、素材……基本相似的較多,閱卷老師對這些千篇一律的作文大多沒有“食欲”,根據字跡得分略有差別,給分在平均分上下。反思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出了問題!
作文教學中老師們強調要寫記敘文,文體比較單一。學生不敢嘗試新文體,散文不敢寫,小說不準寫,議論文不讓寫。其實閱卷過程中,閱卷組長說:“允許多種文體存在,小說、寓言、童話、書信、議論文的存在,文體形式可以多樣化,只要有內容有思想就好!”
不僅文體形式可以多樣,語言和表現手法也可以多樣,語言上可以是為大家所贊賞的文詞優美,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當然也可以是那種詞句間透著質樸的美,讀后就像是品完一杯茗茶,雖然沒有過多修飾,卻清香怡人。除了常見的修辭手法,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其實也可以用各種表現手法,像對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甚至“動靜結合”,“以動襯靜”這些,避免單純地平鋪直敘或寫景,缺乏文學性、寫作技巧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不是印成鉛字的作家的作品才可以運用這些“高超”的表現手法,我們的作品也可以有!
文章的主題靠材料體現,新穎的材料尤為關鍵,它吸引了閱卷老師的眼球,但是考場作文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寫作素材都很陳舊,不是“送傘”就是“看病”,要么“考試”“讓座”之類,學生缺乏生活素材的積累,缺乏選材的意識,葉圣陶先生的寫作名言中有這樣一句話“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我們的作文教學應該啟發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找米”,挑選自己熟悉的事情來寫。寫好身邊人身邊事,寫好自己的生活,要引導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選擇鮮活的寫作素材;要引導學生多在小處選材,不要過于關注社會熱點,那些對社會缺乏屬于自己的深刻認識的學生一般寫的東西抽象乏味,得不了高分。引導學生對挑選好的素材進行一些藝術化的整理和加工,但是要以生活為原型,不能過于離奇,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累思考創新的意識,并且在平時的寫作中不斷訓練有關選材的教學,才能讓學生在考場中更勝一籌。
作文教學占領著語文教學的半邊天。它既要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也是對聽、說、讀、思、寫諸多方面能力的訓練與提高,這體現在作文教學上就要求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只有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化,才能滿足這些要求。
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體現為訓練題型的多樣化、題目的多樣化、題材的多樣化、主題的多樣化、訓練途徑的多樣化……這樣就避免了過去單調、枯燥、缺乏情趣的寫作套路,幫助學生積累生活和學習經驗,拓展思路,就是以新穎、靈活、多變的方式,幫助學生找到可以輕松下筆的“切入點”。讓學生樂于寫作,愛上寫作。
訓練題型的多樣化:教師可以針對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不同題型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他們對不同題型的作文有所認知,當然還要有重點地針對當地考試中經常出現的命題題型進行寫作訓練。
題目的多樣、題材的多樣、主題的多樣化:這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教師只有選擇多樣化的題目進行訓練,才能激發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對題目的審讀思考進而也會帶來題材多樣性的選擇和對主題多樣性的選擇;最后也達到了對題材的多樣化、主題的多樣化訓練!
訓練途徑的多樣化:除了常見的動筆寫作訓練外,我們可以開展必要的、有效的口頭作文的訓練和指導。
葉圣陶曾說:“口頭為語,書面為言。文本于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口頭語言是書面為言的基礎,只有在落實好口頭訓練的基礎上,才能讓書面表達能力得以提高。說和寫應不分家,由說到寫,有計劃地進行訓練。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開展先說后寫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聽到其他同學的風格各異的思路、主題、素材……借鑒其他同學的優點,并從中受到啟發,得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師生共同探討,達成共識,避免同類問題在作文中反復出現。
讓我們的作文教學多樣化,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有一種成就感;讓作文的課堂變得妙趣橫生,這才是有趣而且有質量的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