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偉
有位企業家將人分為三類: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介于兩者之間的“可燃型”。這樣的譬喻,刻畫出職場眾生相,令人深思。
同樣是工作、同樣在干事,但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中,不難窺見個體之間的差異。有的人志存高遠、激情四溢,善于自我加壓、主動作為,不用點火即能自燃,無需清風也會盛開;有的人相對被動,但只要被激起熱情,也能順勢而為、發光發熱;有的人則甘當“頑石”,冷漠堅硬、渾渾噩噩,甚至還會給別人潑冷水。可以想見,不同的行為模式,也將塑造相異的職業人生。
詩人臧克家寫過一首詩:“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不待揚鞭自奮蹄”,不僅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更照見一種精神與境界。“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這是話劇《立秋》中,豐德票號自上而下、永世謹記的祖訓。“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也應成為所有人干事創業的座右銘。
話題:勤奮、主動與被動、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