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一別四十年,重返羅布泊。
亙古不變的藍天、白云、驕陽。戈壁大漠依舊。樓蘭遺址依舊。古墓葬群依舊……
由于是干旱的年份,又是枯水的季節,惟一涌動著生命意象的孔雀河也在沉寂的大漠深處靜悄悄地遁去——消失得并不久遠的羅布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遠古的本來面目,但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從歷史的記憶中抹去。
孔雀河的故道上,星星般點綴著曾經有過的生命鮮活:那守著千年默默無聞,鎮守封鎖著肆虐沙暴的紅柳;那焦渴中站立,面對著蒼穹企盼,夢中有甜甜雨絲降落的紅柳……它們構成的風景是壯美的,它們的枝葉卻是苦澀的;它們的根在荒漠里長著,它們的命在黃沙中埋著,它們所直面的是最蒼涼最無望最殘酷最沉寂的“生命禁區?!?/p>
當年我把一棵羅布泊的紅柳枝杈帶回故鄉,將它栽在了沃土中,那里有充足的水分和養分。然而,它總是顯得蔫巴巴的打不起精神來。我想,可能是因為它不愿意離開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就像人離開了故鄉而水土不服一樣。
但是,我的想法是不全面的。后來,我把看上去總是奄奄一息的紅柳移栽到了寸草不生的鹽堿灘上,從此不管不問了……紅柳竟然孤零零地“復活”了,長得極為漂亮:每當紅柳開花季節,那空曠得青天一樣的堿灘上便飄起一片充滿了盎然生機的彤色云朵——我便贊美它為“自由之花”??磥?,紅柳并不是水土不服,而是在故鄉漫山遍野的彩色世界里不顯山露水而已——它不喜歡刻意裝扮和表現自己。
后來工作調動,告別故鄉,我試圖把紅柳帶走,但挖了幾鍬便不忍下手了:紅柳的根系極為粗壯,盤根錯節,四通八達,串聯著好大好大一片干裂堅硬的鹽堿土;在根系的周圍還長出了星星點點的更為低矮渺小的護地草……它不僅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哺養它的“異鄉”土地,而且還在幫助著比它更為弱小的生靈……
這樣的生命是令人震撼的。
在戈壁,在大漠,在堿灘,在荒原;無人插種,無人耕耘,無人澆灌,甚至無人欣賞;陽升月落,歲歲年年,寒來暑往,紅柳落落大方,從從容容地走著屬于自己的季節,在千姿百態的大千世界里坦坦蕩蕩地展示著屬于自己的生命的圖騰和慶典。
紅柳對我的影響和啟迪是重要的,多年來,那棵紅柳一直在伴隨著我的人生腳步行走。每當我走得乏了累了,遭受挫折或感到失意之時,總會想起那棵已經在故鄉土地扎根的紅柳……
我也一直記掛著生長在羅布泊荒漠中的那棵紅柳,故鄉的紅柳是它的一根分枝,它是故鄉紅柳真正的生命之源。
茫茫人海走沙漠,日照更覺星光寒。這是我當年走進羅布泊后所寫的“大作”。那也許是我當時真實的心情寫照,但多少還帶有一絲“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
盡管不敢說如今已悟透了“天涼好個秋”,但我還是再次走進了羅布泊。
紅柳又叫多枝檉柳,它是我國西北沙漠地區最為常見的植物之一。紅柳為小喬木或灌木,樹高通常2-3米,也有高達6米的。紅柳分枝很多,小枝紅棕色或紫紅色,細弱似柳。葉子鱗片狀,很小,只有0.5-2毫米長。許多紫紅或粉紅色的總狀花序集生于當年生枝條上,組成一個大型的圓錐花序。果實為蒴果,三角狀圓錐形,成熟后3瓣裂,從里面釋放出種子。紅柳根系發達,能從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且紅柳枝條上易于生成不定根,而枝條不斷向上生長,所以紅柳不怕沙埋;紅柳葉子退化得很細小,減少了體內的水分蒸發,所以更不怕干旱;而且枝葉能分泌鹽分,所以對于鹽堿也不怕。紅柳具有抗風沙、耐干旱、鹽堿的特性。它們能夠在沙漠中頑強地同風沙抗爭,一叢紅柳,一年能阻滯上噸的風沙。
轉在荒漠之中,紅柳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植物了。雖然紅柳不如江南楊柳那樣的柔情與嫵媚,但具有西北所特有的粗曠與豪情。在大漠之中,在戈壁之上,紅柳以其頑強的的生命力扎根在了這艱苦的環境之中,為原本荒涼的荒漠帶來了生命的希望。所以江南水鄉的彎彎楊柳不是我的最愛,在大漠之中的一叢叢紅柳才是我的真愛。紅柳是頑強堅毅的生命力的象征,那微曲的棕紅色枝干中透著堅韌和頑強,與惡劣環境奮力抗爭。
我不知道能否找到那棵魂牽夢繞的紅柳,更不知道它是否還活著(它是當年我在“生命禁區”發現的惟一活的生靈)。我記得在紅柳的附近有一棵高大的已經死去了的胡楊,枝杈已經沒有了,但潔白的主干仍然直插云天……有人說:胡楊生一千年,死一千年,不朽一千年。但不知道是否有人知道那沙漠紅柳更加偉大迷人。胡楊一般生長在沙漠的邊緣,有水流經的潮濕之處,見不到水,它就要死;而紅柳卻生長在沙漠之中,它依靠其發達的根系來吸取沙漠深處的一點鹽堿水,紅柳的生命力極強,為了找到水分,紅柳的根系能蔓延到方圓幾公里外。沙漠中那一塊塊隆起的綠洲,那就是紅柳強大的固沙作用。
紅柳的枝條可以用來編制生產生活用的籮筐等,維吾爾農民普遍使用的生產工具——“抬巴子”就是用紅柳條編制的,不少人家還用紅柳條來蓋房。
紅柳還是上等的生活用柴,點火容易,火力旺,燃燒中有股清香味。深受百姓喜愛,尤其是維吾爾人的烤馕,烤全羊等美食更是離不開它,用紅柳烤制的食品,清香可口,有光澤,外觀漂亮。
紅柳的根部還寄生有一種被稱之“沙漠人參”的名貴中藥材紅柳大蕓。紅柳大蕓是寄生于紅柳根部的植物,又稱肉蓯蓉,依靠紅柳供給養料和水分,它在沙質土壤中不見陽光也可以生長。經過人工栽培,紅柳大蕓已經成為新疆且末地區的主要土特產品。
紅柳,以她特有的姿態,謹守著這片綠洲。她的枝條看似弱小,但非常有勁節,非常柔韌。她以她看似弱柳似的身軀,抵擋著一次次襲來風沙。有了她,沙漠在她面前怯步!紅柳,歷盡千年的風沙,在極其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帶,她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根植于這片土地,年年歲歲。起初由極小的一株小苗,逐年經風而慢慢長大。在它的周圍,起初很小一堆的流沙,經過成千上百年的堆積,成了一個個爍大的紅柳包。直到它枯死,仍然堅守著,昂首而立。柔韌堅強如她,在開花的季節,也是非常美麗的。一團團、一簇簇似火如霞!她就像柔中帶剛又溫柔可人的女子,我極想贊美她??墒俏曳樗姓Z言花籃,發現所有的都很枯萎。只好用最為簡單的一句話:“沙漠紅柳不平凡!”
我想,紅柳也擁有與胡楊同樣頑強的生命。盡管它沒有偉岸的軀干,但同樣擁有震蕩千年的回聲;那棵紅柳即使不曾目睹過漢王朝的金戈鐵馬,也一定傾聽過成吉思汗將箭桿射進天幕時那弓弦的呼嘯作響……
朋友開玩笑說我可能已經老了,因為人老了就懷舊,就回憶過去而丟失夢想。玩笑歸玩笑,怎能斷定紅柳不能點綴浪漫和夢想?它確實沒有花香,沒有樹高,但它絕對不甘于沉溺低調。
斷斷續續的孔雀河故道已經徹底消失,我已深入“生命禁區”的中心,但仍然沒能找到那棵紅柳……即使那棵紅柳已經消失在大漠,我也不會哀傷失落,因為那是世界上最有尊嚴的生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