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楊剛
近日,貴州省教育廳發布《貴州省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將對全省范圍內所有公、民辦幼兒園,公、民辦小學及涉及幼兒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治理。幼兒園“小學化”有哪些危害?如何有效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并確保取得實效?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就此專訪了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級督學潘建春。
潘建春: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質量,促進幼兒園保教水平不斷提高。但一些幼兒園不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
這些不良行為與問題,偏離了幼兒園科學實施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目標,忽略了幼兒學習品質的養成,削減了幼兒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引發了幼兒對學習的恐懼和厭學情緒,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引起了社會和家長對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盲目競爭,對幼兒成長環境造成嚴重危害。鑒于此,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迫在眉睫。
潘建春:首先,針對幼兒園,我們要檢查其在教育內容上,是否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是否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是否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在保教方式上,是否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是否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是否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在教學環境上,是否按規定創設多種活動區域(區角),是否把教室布置成小學課堂形式,是否提供充足玩教具、游戲和圖書等材料,是否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資源開發設計適宜幼兒的游戲活動;在教師能力上,專任教師是否具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是否對教學方式不適合幼兒園教育的專任教師開展教師職業能力培訓;在育兒宣傳上,是否利用學前教育宣傳月、家園活動開展科學育兒宣傳。
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檢查其是否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形式提前教授小學內容,是否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是否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進行培訓,是否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是否開展誘導家長讓幼兒接受小學內容教學的宣傳。
針對小學,檢查其小學起始年級是否未按國家課標實施“零起點”教學,小學起始年級是否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小學招生入學是否以小學知識測試幼兒,小學招生入學是否以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為招生依據。
潘建春:全省范圍內所有公、民辦幼兒園,公、民辦小學及涉及幼兒的校外培訓機構,都要對照檢查內容進行自查自糾,并將自查整改報告報所屬教育局。
校外培訓機構要結合《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商局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的通知》的要求,在幼兒培訓啟動前15天要上報培訓的班次、內容、對象、上課時間及培訓教師基本信息等至縣(區)教育局審核備案。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項檢查,對存在“小學化”現象的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立即糾正;對限時整改不到位的要責令停止辦學直至整改到位;在各級各類幼兒園評估中,發現“小學化”現象的一票否決。對于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教師,要督促其參加專業技能補償培訓并通過考試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仍不能取得教師資格的,限期予以調整。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技能測試或以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為招生依據等不良行為的,堅決立即糾正,限時整改不到位的,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并納入規范辦學誠信記錄。縣級教育部門要組織人員對存在問題的幼兒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貴州將堅決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切實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圖為凱里市第四幼兒園小朋友。(貴州省教育廳供圖)
潘建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建立完善科學保教的長效機制。通過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專項督查,促進幼兒園樹立科學保教觀念,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切實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潘建春:為確保取得實效,此次專項治理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從全面部署、自查與摸排,到全面整改、專項督查,時間將持續到2019年4月。為確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務,我們也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機制:
各地成立專項治理工作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壓實職能部門推進責任,強化幼兒園主體責任,明確工作目標。
強化園長教師培訓,各地根據自查、摸排及治理情況,梳理教師培訓需求并逐級上報,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切實加強新教師入職培訓、初任園長任職資格培訓、民辦幼兒園園長專項培訓、幼兒園轉崗教師崗位培訓、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補償培訓、師德師風和安全意識全員培訓等。
發揮集團化辦園與教研指導責任區作用,以集團化辦園為依托,規范集團內幼兒園辦園行為,落實科學保教要求,杜絕任何“小學化”行為;以教研指導責任區為載體,完善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制度,組織責任區內所有幼兒園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開展防治“小學化”問題的教研,確保幼兒園園長和教師能夠熟悉保教要求且得到教研指導,切實提高園長與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健全長效機制,各地落實掛牌責任督學制度,把糾正“小學化”問題作為督導的重要內容,建立定期督導與報告制度;對辦園行為不規范、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小學及社會培訓機構責令限期整改,對問題頻繁、社會反映強烈的,實行年檢一票否決,并嚴肅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責任;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設置專門舉報監督電話和信箱,自覺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