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孫蕙
“努力才能給自己的人生不斷創造驚喜。”劉騰飛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入伍17年來的成長經歷。
7月17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評選揭曉,武警貴州省總隊機動支隊特戰大隊隊長劉騰飛名列其中。
“當選‘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我感到無比幸運、無比幸福。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我一定牢記強軍目標,篤行強軍思想,踐行訓令訓詞,賡續紅色基因,鑄就赤膽忠誠,忠實履行使命,以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新風采。”站在報告席上,劉騰飛激情澎湃的感言,引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做一個不平凡的人,會很辛苦;做一個平庸的人,卻又很無趣。愿此生不負吾名,在愛國強軍征程中‘騰飛’。”翻開劉騰飛的軍營日記,扉頁,一段剛健有力的文字躍然紙上,落款時間是2001年12月。
“這是我入伍第一天寫的,當綠色的軍裝穿在身上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做一個有本事的兵。”劉騰飛說,當時雖然還不太明白怎樣才算是一個有本事的兵,但他的目標卻非常明確——當一個班長。
“說不出任何理由,就覺得當班長很牛。”劉騰飛笑了。
當新兵的時候,戰友練100個俯臥撐,他就練150個,戰友們輕裝跑5公里,他就自己加上綁腿負重跑;腰扭傷了,貼上膏藥繼續練;腳腕腫了,扎上繃帶接著練,戰友們都稱他為“拼命三郎”。功夫不負苦心人,兩年后,劉騰飛成為班長,并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特戰隊員。
“我第一次體會到,努力了就一定會有結果。”當上班長讓劉騰飛興奮不已,而接下來的責任也讓他對班長的職責有了新的認知。
“一方面要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兵,另一方面還要完成中隊安排的各項任務。”21歲的劉騰飛深感責任重大。一向高標準要求自己的他每天除了加倍訓練,努力提升自己的作戰能力,還通過強化學習,用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政治素質。
通過多年的不斷挑戰與磨煉,那個最初只想“當班長”的劉騰飛已然成長為一名特戰精英、武警指揮官。由他研究總結的快速臨危反應訓練法、復雜環境協同配合訓練法等8種訓練方法和5種訓練規律在全總隊推廣。他個人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優秀教練員,連續3次帶隊參加武警部隊特戰比武,均獲團體第一和個人第一的優異成績。

8月7日,劉騰飛在武警貴州總隊舉行的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作報告。(武警貴州總隊特戰大隊供圖)
“堅持的背后是疼痛與汗水相伴。”這是2011年6月劉騰飛到北京參加特戰集訓期間在日記中寫下的一句話。
“能代表貴州武警到北京參加訓練對我而言是莫大的榮耀。”劉騰飛說,“魔鬼周訓練”是對中國武裝警察最高強度的訓練,面向全國武警官兵,針對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通過層層嚴苛選拔推薦。
“那一年貴州連我在內僅有5個人得以參加訓練。”劉騰飛坦言,自己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對集訓充滿了期待,而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劉騰飛最初的自信面臨極大的挑戰。
“那是一次對人的體能、意志、心理上的極限挑戰。”時隔7年,對于那次集訓,劉騰飛記憶猶新。
在決戰決勝的10多個日夜里,時任中隊長的劉騰飛帶領4名貴州特戰隊員每天背著15公斤重的裝備,在37攝氏度的高溫下徒步60公里,吃住在訓練場,期間還要完成污水中憋氣、泥潭中摔打、低姿匍匐通過100米長的鎖橋、負重50公斤奔跑叢林等訓練任務。
“大家用沾滿血的膝蓋爬過有毒的草地,連續10次沖上幾百米高的山頭,喝著魚塘里已經發綠的水,扛著幾百斤的原木奔襲等,因承受不了高強度的訓練,中途退出的隊員比比皆是。”劉騰飛介紹,全國共有300名特戰隊員參加集訓,到最后只有68名堅持了下來。
“我中途還昏迷過一次,醒來后教官征求我的意見是否退出,我毫不猶豫拒絕了。”劉騰飛說,參加此次集訓代表的是貴州武警的榮譽。

在日常訓練中,劉騰飛帶兵堅決做到真心、耐心、細心。圖為劉騰飛(右一)正指導特戰隊員訓練。(武警貴州總隊特戰大隊供圖)
“當時就一個念頭,決不能讓貴州武警代表隊的牌子被摘掉,一定要堅持,不做勇士就做烈士。”
憑借過硬的本領和頑強的毅力,劉騰飛和另一名隊友相互扶持,終于通過了種種嚴酷訓練,以優異的成績為武警貴州總隊贏得了2枚寶貴的“勇士勛章”。
“我只是履行作為一名軍人的職責,獲得‘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榮譽讓我意外之余又倍感振奮。”劉騰飛說。
翻開劉騰飛的先進事跡報告,約6000多字記錄了他入伍17年的一些片段:15年獻身特戰事業不換崗,12年以隊為家不離開,3次因執行任務推遲婚期;累計參與處置各類反恐維穩任務6次,20余次完成警衛安保、武裝押運、機動備勤等任務;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8次,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練員”,榮獲“勇士勛章”和“以色列邊防警察臂章”。
一次次因工作而犧牲的個人計劃、一件件在執行任務中的感人事跡、一項項來之不易的榮譽,都無不證明劉騰飛榮獲“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稱號并非意外,而是他在不斷努力和堅持中的必然。
“做自己喜歡的事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沒有后悔和委屈。”劉騰飛說,特戰事業是奉獻者的事業,任務在哪里,他就應該在哪里;危險在哪里,他就得沖在哪里。
“一家不圓萬家圓。”劉騰飛的妻子也是一名軍人,雖然家就在貴陽市區,距離部隊僅10余公里,可因為執行任務劉騰飛有時候兩個月才能回一次家,女兒出生到現在3歲了,他能陪伴的時間屈指可數。而對于遠在山東的父母,劉騰飛更是愧疚不已。
“榮譽只是對自己過去工作的認可,作為一名軍人,我今后將不忘初心,讓一切歸零,在繼續努力中創造更多可能。”劉騰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