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文學 龔利軍 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張鳳琴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積極與幫扶單位,社會組織對接,進行支部聯建活動,形成支部聯建長效機制,增強了抓黨建促脫貧工作的新活力。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立足實際,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參與廣泛的系列支部聯建活動,聯優了班子、聯強了實力、聯活了干群關系、聯寬了百姓的致富之路,聯出了一條區域化基層黨建的新路子。
在素有沿河“南大門”之稱的夾石鎮,通過支部引領、強弱聯姻、優勢互補,以支部合作共建的模式對相鄰的三孔村、山陽村、老寨村進行了支部聯建。通過鄰村支部聯建,發揮各支部在黨建工作、引領致富、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聯出了黨群關系“連心橋”。
在山陽村家家戶戶蓋上了新房,村民們要么跑運輸,要么發展養殖,去年還建起了生態蔬菜基地。這一切,三孔村、老寨村村民都看在眼里,默默地羨慕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山陽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三孔村、老寨村黨支部再也按耐不住,決心帶領群眾為發展大干一場。
于是,三個村黨支部通過協商,決定開展“支部聯建”,三村黨支部召開了村干部聯席會議,分析了各自發展優勢和不足,研判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在村務工作方面進行交流互動,在產業發展上進行合作。如今,三個村實現了村級資源優化配置,人居環境大改善,村村和諧融洽,主導產業建起來了,一派欣欣向榮。
“通過鄰村黨支部協商,進行交流合作、協調共建發展的模式是不錯的。”夾石鎮黨委書記趙習智介紹,面對農村工作,除了主動改進工作方式,更要尊重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加強鄰近行政村黨支部合作組織力度,整合資源、協調關系、多渠道交流,共同維護區域內農村穩定,最終促進共同發展。
泉壩鄉馬家村黨支部書記杜豪和算子村第一書記王乾雄同為2017年9月下派的黨員干部,由于兩村是鄰村,工作之余他們常就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和交流。兩村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組織各自村寨黨員干部一起到對方產業基地實地考察、相互“取經”、取長補短。
不僅如此,兩村黨支部還把目光投向更遠、更優的地方。今年以來,兩村黨支部聯合組建了返鄉創業青年學習小組,先后前往泉壩鎮泉山村學習種養技術、甘溪鎮桂林村油茶基地考察交流,赴松桃、印江等地學習食用菌種養技術。
推行“傳幫帶”學習型黨支部,是沿河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舉措。沿河120多個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分別與250個貧困村黨支部結成對子,通過多渠道幫扶,聯出了黨建“新天地”。
齊心村是縣聯社幫扶村,該社多次帶領村干部群眾到湖南省實地考察,并與鎮政府科學謀劃,結合退耕還林政策,以“民心黨建+信合+產業發展”為引領,以農信社精扶貸為紐帶,組織成立“龍新獼猴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獼猴桃產業。
“目前種植規模是120多畝,現有三分之一的樹掛果,明年可達到豐產期,我們已經對接了縣電商辦,計劃線上和線下同步銷售,群眾也可進園采摘,有好幾個銷售商找上門來了,基本不擔心銷售問題,到了豐產期,產值可達300萬元以上。”合作社負責人譚軍說。
沙子街道魚塘村是縣投資促進局的幫扶村,村黨支部把縣投資促進局下撥的5萬元作為80畝大蒜產業啟動資金,村黨支部全程跟蹤督促合作社對各項資金使用建立臺賬,并嚴格報賬程序。村黨支部還充分抓住縣投促局結對幫扶機會,積極爭取18.5萬元幫扶資金,用于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和產業發展。
同時,在縣投資促進局的協調下,聚鑫建材有限公司、沿河四松公司、博愛醫院等16家企業響應脫貧攻堅“千企幫千村”主題行動,到魚塘村開展愛心捐贈和義診活動。活動當天,15家企業共捐贈資金11.2萬元作為魚塘村產業發展基金,縣博愛醫院開展愛心免費義診,共發放1萬余元藥品。
縣投促局多次組織村組干部、黨員、貧困群眾召開產業基地現場會、院壩會,最終采取“公司+村集體+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累計種植空心李250畝,大蒜80畝、南瓜200畝以上,發展沙子空心李魚塘基地200畝,利益聯結覆蓋貧困戶44戶149人。截至目前,魚塘村集體經濟已累計20余萬元,全村面貌煥然一新,脫貧攻堅步伐加快。
跨區支部聯建,聯出了活力、建出了實效。沿河自治縣抓住國家對西部貧困縣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與東部發達地區對接協調,構建了結對幫扶框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激發跨區域黨建工作新活力。
今年4月以來,沿河為加強對選派到張家港市掛職黨員領導干部的學習管理,建立了培訓鍛煉學習小組臨時黨支部。同樣在7月21日,沿河首批具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的年輕干部赴張家港市開展為期半年的掛職鍛煉,也掛牌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臨時黨支部成立后,積極與當地居委會、社區、村委會的黨支部牽手,開展結對聯建、服務政企、互助共贏的創新性黨建實踐活動。
臨時黨支部通過“支部聯建”進一步互助共建,兩方或多方集思廣益,就工作中的短板和突出問題進行對標交流、借鑒學習,尋找更加有利的工作辦法和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掛出感情、掛出實績,促進自身素質提升。

沿河自治縣120多個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分別與全縣250個貧困村黨支部結成對子,通過多渠道幫扶,聯出了黨建“新天地”。圖為沿河第三醫院組織醫生赴洪渡鎮皂角村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沿河自治縣委組織部供圖)
“走出去”,還要“請進來”。今年3月,張家港市善港村黨支部組建了15人的工作組進駐沿河中界鎮高峰村開展整村推進及產業發展規劃工作,形成了以黨建領扶貧、以文化提素質、以產業促發展、以治理提效益的結對幫扶新思路。該團隊還組建臨時黨支部,開展“黨員承諾”“周末課堂”“清潔日”等黨建幫扶活動,并建設生態農業產業園1個,發展美國金瓜7畝,紅玫糯玉米4畝。
“我們貼黨徽亮黨員身份,先后完善了黨員檔案,建設了黨員之家,以家庭為陣地進行政策宣講,為該村致富帶頭人提供技術支持等。同時,還開設了‘周末學堂’,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輔導。”團隊黨支部書記張旅城介紹。
2018年7月26日,張家港市塘橋鎮何橋村黨委書記錢騰冰一行5人來到思渠鎮,與思渠鎮蛟龍村共同舉行支部聯建主題交流會,雙方本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合作共贏”原則,締結友好支部,簽訂了沿河首個東西部扶貧協作村級黨組織聯建合作協議。
兩村達成了聯合開展理論學習、黨建示范點建設、黨員教育,聯手服務群眾、聯心共同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協議,形成經驗相互借鑒、黨員綜合素養相互提高、組織工作共建共發展的良好格局,從而充分發揮出以黨建共建引領帶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強大作用。
沿河自與張家港市確定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關系以來,張家港市篩選了全國文明單位(文明村)、行業商會、經濟強村、民營企業等發展較好的單位、部門與沿河自治縣50個深度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動員6家企業來沿投資興業,并落實了具體幫扶措施,著力開展了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扶貧協作,給沿河各鄉鎮發展帶來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思路。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積極與幫扶單位,社會組織對接,進行支部聯建活動,重點強化“班子建優、隊伍建強、機制建活、教育建實、環境建好”五項任務,形成支部聯建長效機制,通過開展“黨建共商、實事共辦、文明共創、活動共搞、難題共解”活動,增強了抓黨建促脫貧工作的新活力,聯出了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