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劍
江口縣委組織部門大力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自覺擔負起為鄉村振興選干部、強組織、聚人才的重任,堅持以組織振興推動實現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目標,奮力書寫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組工答卷。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江口縣委組織部門精準定位新時代組工坐標,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自覺擔負起為鄉村振興選干部、強組織、聚人才的重任,堅持以組織振興推動實現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目標,奮力書寫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組工答卷。
解放思想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思想路線和重要法寶,必須高舉思想解放大旗,勇于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實踐,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凝心聚力。
江口縣始終抓牢黨的政治建設根本,教育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按照“緊扣‘一條主線’、做好‘一個結合’、永葆‘一顆初心’”思路,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積極謀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努力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解放思想、追趕超越、爭當先鋒,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在全縣深入開展實施大學習、大講習、大討論和大調研活動,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真正從思想上深刻領會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地位、豐富內涵、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自覺在思想觀念上來一場深刻革命,有效破除了思想束縛、體制障礙、路徑依賴等問題,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激發了斗志,將思想解放的成果和成效轉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動力。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強化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
江口縣始終堅持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深入實施固本強基三年攻堅行動和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全面發展、全面過硬。
以“六亮、七化、十個一”基層黨建工作載體為抓手,全面深入推進支部標準化建設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切實提高了村級引領和服務能力水平。突出政治標準,注重從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復員退伍軍人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選優配強村支“兩委”班子,健全選派“第一書記”制度,從機關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貧困村、薄弱村和后進村全脫產駐村抓黨建、幫增收、促發展。
同時,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黨員隊伍及其后備隊伍建設,通過學歷提升教育、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的素質能力,增強發展后勁。此外,通過建立健全村干部政治激勵、待遇保障和人文關懷機制,拓寬晉升渠道,提高工作報酬,充分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深入開展后進村整頓、掃黑除惡專項整治等工作,嚴厲整治基層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強化逆向約束,促進村干部依法辦事、規范用權。

楊劍(右二)在江口縣雙江街道齊心村龍蝦養殖基地了解產業人才培養工作開展情況。(江口縣委組織部供圖)
人才是第一資源和第一生產力,強化人才隊伍振興是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工作,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
江口縣深入推進實施人才強縣戰略,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人才的需求導向,江口縣不斷創新創優人才工作機制,積極開展招才引智工作。通過利用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各類政策、提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構建優越的創新創業政策環境等,為各類人才提供良好的干事創業發展空間和人生價值實現平臺,促使農業科技教育人才進駐并服務農業農村,吸引城市精英、企業家進入農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鄉創業,不斷強化人才“集聚效應”,實現“梧桐引鳳”“以才聚才”,推動鄉村發展人力資本的整體提升。
探索建立鄉土人才孵化基地,積極開展“聯、幫、帶”活動,著力培育和發掘本土人才,加大農業技術培訓,培育壯大鄉村本土的致富能人、新型職業農民等農業生產型人才。同時,大力發掘并保護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農村各類實用人才和傳統文化人才,延續鄉土人脈。
“政治路線確定了,干部就是決定因素?!被鶎痈刹渴峭苿余l村振興的核心力量,選賢任能是保證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
江口縣緊扣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目標指向和實踐取向,嚴格按照“以對黨忠誠選忠誠于黨的人,以事業為上選擔當干事的人,以扎實作風選作風扎實的人”的干部工作要求,努力做到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選賢用能,選準用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急需的干部。聚焦大扶貧戰略行動,以基層需求為導向,以事擇人、依事選人,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配強班子、選好干部,進一步提高識人的分辨度和透晰度,堅持把有基層情懷、群眾感情,善于引領發展、攻堅克難、不馳于空想、認真抓落實的干部選上來、用起來。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鍛造干部的“大熔爐”和檢驗干部的“試金石”,加大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選派力度和精度,匯聚起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建強農村發展的“指揮長”。壓緊壓實“五步工作法”,統籌干部培養、管理、使用和考核等各個環節,緊緊圍繞高素質、專業化這個要求,強化干部培訓,培育“安專迷”干部,弘揚“工匠”精神。
農村改革是“三農”發展的重要動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必須以改革創新的思路,破除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各種障礙,激發農村各類要素的潛能和各類主體的活力,不斷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江口縣始終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著力打造引領護航基層發展的“紅色引擎”。堅持以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為主線,不斷提升基層組織力,通過加大在家庭農場、經濟合作社、流動黨員群體中設置黨組織力度,全面推行黨組織“末位管理”和黨員“亮牌服務”機制,突出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發揮“+”思維,創新“黨建+”模式,不斷深化和發展“民心黨建”的內涵。在產業革命中,牢牢把握產業發展“八要素”要求,以推進實施“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為契機,抓好抓實“基層黨建”環節,通過黨組織創辦村級集體經濟、領辦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實現村集體和廣大群眾“雙致富”。圍繞鄉村“治理有效”,積極探索農村綜合治理改革,全面推進“民心黨建+X”鄉村治理模式,引導各方力量有序參與,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形成“一核多元”的共治格局,實現鄉村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