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冰/福建醫科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2016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前進不能停滯、只能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對。”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
(1)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要求。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習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高校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放松了、丟棄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會迷失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系、職責所在。
(2)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的迫切需要。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國內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互聯網等新媒體迅速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作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聚集地,高校一樣,比社會其他領域更迅速、更直接地接觸國內外的各種多元文化的影響。高校歷來是社會思潮的風向標,處在意識形態工作的風口浪尖。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校園就會安定穩定,校園文化氛圍就會向上向好;做不好就會影響學生培養質量,就會影響學校改革發展,甚至影響社會的安全穩定。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必須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直面新問題,應對新挑戰。
(3)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學“雙一流”建設的堅強保證。當前國家作出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戰略部署,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和學科,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國家、省級“雙一流”實施辦法中均明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一流人才。我們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立身之本,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打牢學科基礎和辦學根基,為大學“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是存在重教學輕育人、重科研輕育人的現象。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的“四個相統一”要求。對照此要求,我們發現,部分教師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輕育人的現象,還沒有真正做到“四個相統一”。二是存在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輕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現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加強,師德師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近年來連續出現了個別教師師德失范的嚴重問題,雖然已經進行了嚴肅處理,但目前仍有新的反映出來的師德問題,充分說明了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薄弱環節。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從總體上說,我們有一支素質高、講奉獻、能干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但在新的形勢下,還仍存在對師生思想狀況新特點研究不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親和力不夠,應對信息傳播新變化的能力不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辦法不多、創新不足等問題。四是思想政治工作長效機制還有待完善。對照中央文件要求,我們發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設、機制建設、隊伍建設、督察考核等方面還有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特別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還有待進一步凝聚和有效發揮。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臺階。
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精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聚焦重點和關鍵環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通過完善機制,構建齊抓共管的思政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員參與、全方位保障、全過程重視,共同形成合力。我們必須著眼于人、落腳于人,樹立“大思政”工作理念,統籌推進好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育人工程的實施,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各級黨組織和各位黨員干部,以及其他從事教育教學的同志,每個人都要承擔起思想政治工作責任,把該把的關把好,該上的課上好,該帶的教帶好,該提供的服務保障好,一句話,把該擔的責任擔起來,真正形成黨委統一抓、一級抓一級、全員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各環節緊密銜接好,形成同頻共振、齊抓共管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二是通過管好思想陣地,打造安定穩定的育人環境。高校思想建設陣地包括課內課外的教學陣地、線上線下網絡輿論陣地、有形無形的文化陣地。當前,特別要加強課堂主陣地建設,三尺講臺雖小,但立德樹人責任重大。全體教師要敬畏講臺、珍惜講臺、熱愛講臺,讓課堂既充滿生機活力和智慧內涵,又充滿激濁揚清的正能量,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決不允許在課堂上出現違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違背憲法法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等錯誤言行,必須重申“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的政治底線,絕不姑息違法違紀行為。要努力做到專業發展到哪里,學科建設延伸到哪里,實習實踐安排到哪里,思政工作就導航到哪里,覆蓋到哪里。要推進網絡思政工作創新,形成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的工作格局,做到網絡開通到哪里,學生思想活躍在哪里,思政工作就聚焦到哪里,延伸到哪里,耕耘到哪里。還要加強對各類文化論壇的管理,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防范抵御意識形態滲透和校園信仰傳播。
三是通過抓好隊伍建設,確保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立德樹人,教師是關鍵。親其師則信其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師,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既要授業解惑、傳授學識和技巧,又要潛心問道,幫助學生培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政課老師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分析生活實踐中各種小道理感悟社會發展和人生追求的大道理,做到“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讓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形勢與政策課老師要注重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專業課老師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充分挖掘整合各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促進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輔導員要提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實現專業化成長和職業化發展,及時有效應對各類學生問題、當好學生的人生導師。
四是通過抓出特色,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氛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所好的大學總是有著優秀的文化體現,好的文化能夠為師生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工作生態。這些是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大多數師生認同和堅守,通過校徽、校歌、校訓、校風,名師、名校友、典型的文化標識、鮮活故事等集合凝煉而成。這種文化的浸潤功能深刻地影響著師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和精神氣質,能夠讓師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體驗到身為學校一份子的歸屬感、幸福感和尊嚴感。必須進一步挖掘,使之成為師生醫護員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準則。在傳承和創新中打造具有特色的大學文化,為思想政治工作添光添彩。
當前,各項事業正處在爬坡過坎和發力趕超的關鍵節點,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務更加繁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和主體責任,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方向,強化“四個意識”,深化改革創新,狠抓工作落實,不斷開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為“雙一流”建設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