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雯/1.吉林師范大學;2.吉林省舒蘭市第二高級中學校
關于審辯式思維或者說是審辯式思維的定義有很多種,其中比較權威的是美國邏輯與審辯式思維學者Вrооkе Nоеl Мооrе和 Riсhаrd Раrkеr所提出的,題目認定審辯式思維(сritiсаl thinking)是一種謹慎地運用推理,并基于這樣的推理去斷定一個觀點是否科學、正確的思維能力與思維習慣。
“審辯”在我們日常的理解和認識中其帶有判斷和批判的意思與傾向,但事實上審辯式思維更多的還是指的是保持思考的自主性及思維過程中的邏輯性、嚴密性。審辯式思不是習慣于被動地、全盤的接受,當然也不是刻意的帶著某些偏見去駁斥某些觀點。Мооrе和Раrkеr指出,審辯式思維是可以通過學習的鍛煉得以提升和發展的。
對于多數而言其的思維方式包括為兩種:其一是海綿式思維(sроngе аррrоасh),其二是淘金式思維(раnningfоr-gоld аррrоасh)。所謂的海綿式的思維,其實就是說具備這類思維能力的人往往會像海綿一樣被動的、幾乎無差別的吸收與接受各類信息。這種思維方式與模式其優勢就是可以幫助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取大量的信息,同時這樣的思維方式也不需要繁瑣的的復雜的思考與分析問題的過程。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大的,這樣的思維往往很難作出合理的評判和取舍,使得具備了這樣思維模式的人往往對其獲得信息幾乎都是深信不疑,沒有自己的意識、觀點和主見。淘金式思維則和海綿性思維恰好相反,淘金性思維屬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獲取知識與信息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與這些信息實際上都會產生互動,具備這樣思維模式的人往往像淘金者一樣在謹慎思考與分分析問題,會想淘金者一樣不斷的過濾信息。這樣思維模式雖然能夠建立理性分析下很好的事物、觀點的甄別與認識能力,但是卻顯得過于的耗費時間,具備這樣思維的人往往顯得優柔寡斷。
而我們研究的審辯式思維,是對這兩思維方式整合與重組,在大量的信息的獲取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甄別。也就是說審辯式思維的獲得,需要建立在大量知識和信息被吸收的基礎上來獲得辨識信息好壞的能力。由此可見,審辯式思維并非一種容易獲得的思維品質。
前面已經提到了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中,,審辯式思維的培養是課程教學的目標之一。實際上這和高中思政課程的教學性質有直接的關系,思政中涵蓋的哲學方面的內容,同時對于大量的政治信息與知識,學生只有具備了,審辯式思維的能力才能更為有效的去科學、合理的分析政治問題、政治事件。高中思政課是實現學生審辯式思維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契機,在高中的思政課程中,審辯式思維的培養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策略,現具體闡述如下:
在初高中階段,政治學科的教學主要還是以應試性的教育、教學方法為主,教學目標基本也都停留在學生掌握了具體的知識點、概念等。但是事實上,政治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遞一些基本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更多的時候其還要落實在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方面。
因此需要從本質上把握好思政課程教學的方向,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對于政治理論的學習要求學生并不是單純的記憶和學習,更多的時候要讓學生嘗試去分析,為什么要制定某某綱領、為什么某個事件會發生……在對所學知識內容“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分析中學生的理解與接受信息與知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自身的信息與知識的分析能力也必然會得以提高。
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與其他課程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政治課程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與目標。簡單而言,就是思想政治是通過教師的有意指導,推動學生不斷認知和發展的過程,這其實也是審查辨思維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培養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在生活中尋找素材供學生分析、解讀與提升自我。
如:在講解《市場經濟》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要使得學生明白市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夠推動企業積極的參與競爭,接著教師應該引出一些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極端思想,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避免學生在社會的影響下出現拜金思想。教師也應該多給學生正面的教育,宣傳一些典型人物的奉獻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政治思想的同時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
綜上所述,審辯式思維的培養實際上可以算的上是政治課程的靈魂,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發展和政治知識內容結合在一起,完成時代對政治的任務要求。需要認識到審辯式思維的培養在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需要充分的將能力與思想意識的培養、發展有效的、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做事。這樣才能讓政治教育、教學發揮其實際效用更好的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