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平
貴州省福泉市第四中學
眾所周知,福泉歷史悠久,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其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觀凸顯了福泉文化獨特的魅力。將如此豐富且有底蘊的福泉文化融入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大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文化內涵,豐富了教學內容,也加深了人們對于福泉文化的了解和記憶,實現對福泉文化的有效傳承。
在福泉,那里有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觀,而且,人文景觀的背后都會帶有很多伴有歷史記載的事跡和傳說。在這些歷史記載的事跡中,元末明初著名道家人物張三豐成為了非常重要的關注對象。張三豐的言行在當時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很多人文景觀也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事跡更是有史料記載。為此,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在講文言文的過程中,針對于一些古文的字詞解釋進行練習和拓展的過程中,可以多引入一些這些史料段落。學生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強化對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譯能力,同時還能夠加強對福泉文化的了解。與此同時,初中的文言文很多都是關于山水人物等奇聞異事的,這無形之中予福泉文化形成了非常大的契合。為此,教師就可以多給大家講一些山水名字的由來,例如:葛鏡橋、草鞋井、竹王城等等,并將這些人文景觀史上發生的趣事講給學生們聽,學生通過對這些趣事的了解,不僅能夠提升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對福泉文化產生更多的向往,提升了對福泉文化了解的積極性[1]。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寫作成功的一大關鍵。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素材比較少,其使用的素材內容也比較單調和乏味,文化底蘊不足,針對于這一現象,絕大多數的初中語文教師也在通過拓展閱讀和整理作文素材等方式來給學生們打好寫作基礎。由于福泉文化中含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教師可以將這些事跡介紹給學生,而且,當時的很多事跡中也都蘊含著很多雄心壯志,這些古代人物的思想和行為也會引起學生很大的共鳴,這樣也能夠間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道德修養。例如:在介紹《竹王城》時,我們不僅可以對其自然景觀進行介紹,我們還需要對夜郎王雖出身卑微,但是有著遠大的人生報復和理想等人物事跡進行介紹,強化學生對素材的理解,從而將這種素材精髓內化于心,以便其在后期的學習中能夠實現更好的運用效果。當然,在福泉文化中,道家文化最為著名。每當說起中華文化,我們總是認為儒家文化才是中華文化的典范,其實不然,道家哲學在中華文化歷史上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道德經》和《莊子》以及《孫子兵法》等內容引入其中,加深學生對相關精神思想的理解,從而做到實踐與理論結合,用道家的精神思想去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2]。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進一步改革,初中語文教學也更加注重對學生人文情懷和文學素養的發展。如果教師僅僅采用傳統的書本教學是不能夠徹底實現教育目標,達到教育要求的。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不難發現,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多媒體設備成為教學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媒體設備支持視頻、音頻等多種功能的特色優勢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為了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有必要在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的基礎上,介紹給學生更多的地區文化,通過文化之間的渲染,也能夠擴展學生的視野,為其語文的學習奠定更好的基礎[3]。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福泉文化的視頻,例如:仙橋石林的奇異景觀;陽西劇目的精彩演唱、殺魚節的民情風俗以及6月24日的民歌傳統節日的場景等等,通過這些異域風情的展現,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情懷,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相關的故事和歷史進行引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避免學生走馬觀花。為了檢測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文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福泉文化的素材,定期開展一些地區文化特色介紹的小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福泉文化有更為全面和主動的了解,也便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進一步培養,為其語文能力的提升創造更多積極的因素。
綜上所述,福泉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滲透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和福泉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們應該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可以通過將文言文與福泉文化相聯系;在語文素材積累中加強對福泉文化的引入以及通過多媒體設備引入更多的福泉文化等多種方式和途徑去強化福泉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滲透效果,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內涵,從而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情懷的培養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